当我们的学生面对困难退缩的时候,当我们的学生没有独立人格的时候,怎样教育学生?怎样教育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我们可以从古代圣贤那里汲取智慧。
法家拂士(法家拂士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里《孟子》三章这篇文章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孟子》三章包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三篇文章。
第一,《孟子》告诉学生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只有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这些磨练之后才能“曾益其所不能”,才能担当“大任”。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等人不就如此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科技发达了,但学生的心理并不强大,遇到困难,面对挫折,很多学生退缩不前,甚至做一些傻事,后果很严重。我们的课程表上缺一节“磨练课”。
第二,《孟子》告诉学生要有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我们的教育要立德树人,树什么人?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之人,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这才是“大丈夫”,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孟子》告诉学生要做一个爱国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这个国家会灭亡。所以我们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法家拂士”,就是要把国家放在心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在国家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像郑贾人弦高一样,以“十二牛”退秦师。
《孟子》还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实现“人和”。未来世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战争”,我们国家只有实现“人和”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战必胜矣”。
如何实现“人和”,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做?要时刻维护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人人如此,国必强矣!
古代圣贤的智慧的超越时空的,向古人学习的步伐是永不停歇的。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