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自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后,受上游水库腾库下泄影响,大流量洪峰途径我市,512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创下了1996年以来黄河下游洪峰过境的流量之最。洪峰过境期间,黄河流量、水位等数据如何第一时间监测反馈?防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的?本报记者深入防汛一线,对话水文站和黄河河务部门,了解我市的“度汛”工作。
黄河流量(黄河流量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黄河菏泽段位于黄河山东段最上游,流经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四个县区,河道长185公里。在东明县城北,沿黄河大堤行驶,当“省界断面”的碑文映入眼帘时,黄河入鲁的第一座水文站——高村水文站,就在大堤南侧。
位于东明县菜园集镇冷寨村的高村水文站,是黄河在河南与山东的省界断面,也是我市唯一的一座水文站。高村水文站对面,是一路奔腾的黄河水,600米宽的河面、浩浩荡荡的湍急流水,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气吞山河的气势,令人望而生畏。
黄委会山东水文资源局高村水文站副站长刘运生介绍相关情况
“你看到水文站桥下面的四个红白颜色交替的水柱子了吗?洪峰过境时,河面几乎已经没过了这些红色的界面,当时,沿岸的河水已基本上与滩区内的部分农田齐平。现在滩区内还有河水冲刷的痕迹。”黄委会山东水文资源局高村水文站副站长刘运生说。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记者站在水文站桥上,能清楚地看到黄河涨落和冲刷的痕迹。
6月24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启动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受上游水库腾库下泄影响,大流量洪峰途经我市。
“看着洪水汹涌而来,我们的心真是提到了嗓子眼。还好,我们胜利‘过关了’。”虽然洪峰已过,但已经连续“神经紧绷”近二十天的刘运生,至今脸上还写满了疲惫。
自实战演练开始,刘运生和水文站的同事们一直是“24小时在线、在岗”,面对洪水的来势汹汹,水文站就像侦察兵,利用多种水文设备,收集河流“前线”的最新情报。
黄河水文观测点
据介绍,6月30日早上7点22分,高村水文站监测到最高河面60.07米,监测到的流量是5120立方米/秒,为1996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
“眼前的的这根红白相间的柱子,就是我们的雷达水位计,用于监测水位的涨落。洪峰过境期间,我们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实时监测各项水文数据,每两小时拍报一次水情,提供给防汛决策部门,保证下游防汛工作的安全。”刘运生说,“目前,水位已经回落到58.2米,流量也降至每秒1880立方米。”
据介绍,自2002年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水调沙以来,高村水文站测验河段主漕的行洪能力逐年加强,主漕过流能力从2002年汛前的1800m3/秒增大到现在的6400m3/秒左右。所以,这次小浪底防御洪水实战大演练,菏泽“闯关”成功。
洪峰过境后,黄河菏泽段一角
洪峰过境期间,刘运生和水文站的同事们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实时监测各项水文数据,每两小时拍报一次水情,提供给防汛决策部门,保证下游防汛工作的安全。
2020小浪底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结束后,水位回落,但湍急的水流携带着大量泥沙奔涌东去,宽广的河面呈现着水岸齐平的景象,好不壮观!
作为重点报汛站,高村水文站常年向国家防总、黄河防总拍报水情,为下游防洪和水量调度收集各项水文资料,扮演着防洪线上的“千里眼”。
“现在已经进入汛期,黄河水位比较平稳,近期应该不会出现大的汛情。但是,现在极端天气多发,我们必须得时刻关注黄河上游的汛情,做好万全准备。”刘云生说,现在大家都绷紧一根弦,一点儿不敢放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