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曾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他也正是本着这种通达的态度去创作《史记》的,此书堪称史学巨著,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更是高出天际。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的全部作品)
后世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史记》是不能不参考的史料,更是没有人敢轻易质疑它的真实性。
但是随着一些古文物的相继出土,学者们却发现,《史记》中亦有不真实的故事,尤其是先秦的历史记载,更是充斥着很多玄幻色彩。
学者纷纷高呼,尽信书不如无书,司马迁的《史记》亦不能全信。
不过想要推翻司马迁的记载,仅仅靠怀疑还不行,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才行,就拿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来说,就是《史记》中实实在在记载的“史实”,不少人或许都想过其中的各种不合理。
比如说,这些诸侯距离镐京的距离不一样,为何能同时赶到?
比如说,褒姒笑点那么高,看到勤王的诸侯为何就笑了?
再比如说,烽烟是防备匈奴时才点燃的,骊山之战是周幽王主动发起的,他为何又要点烽烟?
在这些不合理之下,虽然人人怀疑,但也只能按照司马迁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下去,但在十多年前,一批确确实实存在的古老竹简横空出世,最终断定烽火戏诸侯只是杜撰故事,并不存在,于是乎,便否定了司马迁对这一事情的记载。
而这批古老竹简现在名叫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一位富豪校友赵伟国,豪掷重金捐献给母校的。
2006年底,有位文物商在香港兜售一批古代竹简,并提供了8支样简。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并查看了样简的相关图片之后,他惊觉这批竹简很可能是真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竹简一直没有被人买走。
时隔两年,李学勤与陈希、傅璇琮、杨振宁等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再次谈到了这批竹简,当时陈希是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他立即拍板让李学勤去香港确定竹简的真假,如果是真,他便与其他校领导商议购买问题。
李学勤不再迟疑,立即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李均明飞往香港,并且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古文字学家张光裕一起前去观察竹简的实物。
经过三位专家的仔细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这批竹简应为真正的古简,至于古到什么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既然已经判定为真,那么就需要将这批古简购买下来,李学勤将情况报告给陈希之后,陈希认为,这批古简对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意义重大,必须要将其购买,来填充研究空白。
但是兜售这批文物的商人要价可不低,陈希陷入了困境。
时任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赵伟国,是从清华毕业的优秀学子,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大富豪,他听闻了这件事情之后,直接找到陈希,表示愿意出资帮助母校购买这批竹简。
一个多月后,赵伟国便从境外的拍卖所里斥资重金将古简买下,并捐献给了清华大学。
古简被运到清华大学之后,校方立即组织了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清理和保护,之后交由以李学勤为组长的历史专家组来研究。
经过碳14测定证实,这批竹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竹简上所记录的历史,大多数前所未见,李学勤兴奋地说:
而随着这部古简上的内容逐渐被解读出来,不少既定的史料都被改变了,其中就包括烽火戏诸侯。
在《史记》中记载,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事情是这样的:
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名叫褒姒,可以这名美艳的女子,生来笑点就很高,周幽王想尽办法想要看美人一笑,奈何褒姒就是不笑。
这时候佞臣虢石父想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点燃烽火台,让诸侯来勤王,诸侯到了之后,发现根本没事,周幽王和褒姒正在喝酒作乐,于是就打发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褒姒看到这些被戏耍的诸侯,“噗哧”笑了一下。
周幽王就觉得褒姒笑起来是真好看,于是只要想看褒姒的笑容,他便命人点燃烽火台,诸侯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后来再看见烽烟,便再也不肯勤王了。
后来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打不过,只能再次点燃烽火,只可惜,被“狼来了”搞怕的诸侯,再也无人前来勤王,随后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掳走了褒姒,西周就此灭亡。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西周灭亡这件事上,褒姒是源头,如果她不是那么高冷,周幽王不会想着逗她笑,不会有虢石父献歪计,不会有诸侯被戏耍,更不会在关键时刻不来勤王,那么西周也不会灭亡。
但是清华简中所记载的,西周的灭亡,其实和褒姒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对烽火戏诸侯更是只字未提。
那么西周因何而灭亡呢,这个问题清华简也给出了我们答案,是因为周幽王好大喜功。
周幽王原本的王后申后来自申国,周幽王不思与申国搞好关系,反而主动出兵攻打申国,申侯不敌,为了生存便联合犬戎族共同抵挡。
谁知道犬戎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不仅抵挡住了周幽王的大军,还连带着直接攻破了镐京,西周因此而灭亡。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因此而表示: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西周灭亡这件事并没有《史记》中所记载的那般充满各种戏剧性,而仅仅只是周幽王为了扩大地盘,不惜向自己岳父开刀而引起的血案。
由此可见,历史迷雾重重,随着文物的出土和研究的深入,很多既定的史实也有被推翻的可能,而清华简就为褒姒洗刷了数千年的冤屈……
参考文献:《史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等。
(图网,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