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台八景
濑乡沟,也叫赖乡沟,是发源于老子出生地太清宫西侧的一条小河。
与中国无数条大江大河相比,她纤细的身影在地图上渺小的几乎看不到。但在历史上,她却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是唯一属于老子故里鹿邑的地理文化双坐标。
老子故乡(老子故乡现在属于哪里)
太清宫西侧濑乡沟
说她小,因为她长度只有三千余丈。从源头隐山脚下这个水塘开始,向东向十米,转身折向南300余米,从老子诞生处的太极殿西侧流过,然后折向东,穿过殿前神道,然后转向东南,出太清宫,直到注入急三道河,全程约5.5公里。
说她有名,是因为她名字中的两个字——“赖乡”。这个“赖乡”,就是《史记》中记载的老子出生地——“厉乡”。
先秦时期,“赖”是“厉”的通假字,俩字过去都念[Lài],所以史书中经常混用。这是《中国历史地图集》,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厉乡——赖乡”标注名字的变化。
鹿邑及厉(赖)乡地名变迁情况_《中国历史图集》
“厉”原来是夏商时期一个方国,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春秋才被陈国所灭,厉国也就降级成厉乡。
到了老子出生前后,陈国先后在厉乡东5里建立相县,在西10里建立苦县。厉乡先隶属相县,后来相县因太小渐渐荒废,“厉乡”就划归了苦县管辖。
虽然只是一个乡镇的级别,但自老子出生后的近2600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大河如何改道,县名如何变换,州府管辖如何调整,历史如何变幻莫测,“赖乡”这个伴其老子出生地的名字,一直在古今史籍图文中亘古未变,
史书对老子籍贯的记载,有一个有趣而清晰的现象,即在西汉以前,多写为“厉”或“厉乡”;西汉后基本称为“赖”“赖乡”“濑乡”或“濑阳乡”。“濑乡沟”之名也因此而来。
“濑乡沟”古代叫“濑水”,最早见于南北朝崔玄山的《濑乡记》。以后的《太平寰宇记》《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均有“濑水”的记载。在清乾隆鹿邑知县王世仕的《河渠纪略》中,称为“濑乡河”。到了光绪《鹿邑县志》中,已称濑水沟,或濑乡沟。
对于“濑乡沟”的形成,专家考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谷水支流“濑水”:《濑乡记》《太平寰宇记》明确指出,流经老子故里的古“谷水”在赖乡境内分成两支,主流入涡水,支流到太清宫西侧的灵溪池,是为“濑乡沟”之初。
二是谷水残留“濑乡沟”。由于时代变迁和水土流失,谷水湮灭、涡河改道后,存留于隐山西侧的“濑水”与灵溪池汇成一条新的河沟,向东南越过涡河故道注入急三道河,是为现今“濑乡沟”。
西汉-涡水-赖乡位置图_《中国历史图集》
“苦县”一词,在东晋咸康三年就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赖乡一词至今仍然使用。而这个小小的“濑乡沟”,更是如活化石般的存在,成为老子故里最直接的证据。
而这也正是某县某区,无论在史料还是传说中从来没有的,所以一直是对方最头疼也最不想触及的地方。
老子故里“濑乡沟”,近年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如今仅为一条坡沟。但因濑乡曲仁里为老子的诞生地,濑乡沟也随之名扬天下,成为老子故乡的一处景观。
老子故里“濑乡沟”,犹如亘古不变的坐标,永远指引着人们追寻圣哲故迹的方向。
欲寻诞圣处,还看濑乡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