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名人与海宁地方志
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宁名人在海内外熠熠生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挥洒才华,同时,他们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关心家乡的地方志事业,有些还收藏、编纂、审定志稿或为志书题词。海宁的历史与文化正是由于他们的苦心呵护和薪火相传,才得以不断延续。
一、谈迁与海宁地方志
谈迁是明代的历史学家,其最大成就是写成了《国榷》一书。他的视野是整个“国家”,但谈迁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的作品中,有以“枣林”(旧属盐官下辖村)命名的系列丛书,如《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诗集》等。他曾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间得轶事一二,不啻珙璧视之。”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以个人之力编纂了《海昌外志》,成为海宁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明天启六年(1626),谈迁完成《国榷》第一稿。之后他即开始着手收集海宁地方史料,准备编纂一部志书。二、三年后,初稿形成。
接下来的十数年,因为要修改《国榷》以及生计方面的原因,谈迁暂时把《海昌外志》搁置起来。1645年弘光政权灭亡后,《海昌外志》又被谈迁拿出来加以充实修改。到顺治三年(1646),《海昌外志》终于修成,前后历时近20年。
《海昌外志》点校本书影
历代专家学者对谈迁的《海昌外志》评价颇高。陈恭溥为《海昌外志》写的跋中说:“吾邑志乘……惟谈迁先生所著之《外志》为最精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罗仲辉评价说:“直到今天,《外志》仍是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方志。”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专家仓修良说:“《海昌外志》台湾出的方志丛书中已有收入,也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著录……对保存地方文献有很大价值。”
谈迁还向赵维寰提供《海昌外志》初稿,让其在编修《宁志备考》时参考。赵维寰在写《宁志备考》六个审定者时,特意在谈以训名下括注“以自纂《外志》参”。崇祯三年(1630)《宁志备考》正式刻印,谈迁还为该书写了“小引”。
二、王国维与海宁地方志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其研究方向非常广泛,而且都很精深。他也是一位方志学家,曾经参与续修《浙江通志》,也曾有方志论著《浙江通志考异》及论文《〈元丰九域志〉跋》等。
王国维非常关心海宁地方志的编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圭担任海宁知州,上任后即提出续修州志,至1898年初成。当时王国维在上海,但对家乡修志一事非常关心。他多次写信询问参与修志的许同蔺:“志已脱稿否?何时可以刊行?” 正当志稿将成之际,李圭却接令要调离海宁。王国维闻讯非常着急,担心修志一事要“黄”。
果不出王国维所料,李圭一走,主政者不再关心修志一事。直到1914年,朱宝瑨等海宁地方文化人士联名上书海宁县知事洪承鲁,才得以获准续修。两年后,王国维亲自回海宁参与该志有关事项的商议。在王国维等人的大力倡导和协助下,《海宁州志稿》终于1922年问世。
王国维常留意搜集海宁的地方志,在他给罗振玉的信中多次提到他购买海宁志书的事,如1916年8月4日他写信给罗振玉说:“维购其康熙《海宁县志》一部(残破须装),价八元六角。”
王国维非常注重家乡志书的保存和流传。他曾多次劝人抄录或刻印。王国维还精心校订海宁地方志。他从罗振玉借得海宁现存最早的嘉靖《海宁县志》,据以校正光绪间的重刻本。他的校订非常严格认真,他把嘉靖《海宁县志》与《杭州府志》《淳祐志》等书对照,有出入的加以考证并修改。他在校订之余,还为该志写了三则跋语。另外,据洪焕椿的《浙江方志考》记载,周广业的《宁志备考》静得楼抄本也曾经王国维手校。
嘉靖《海宁县志》王国维校本内页
王国维对海宁的一些地方志书评价甚高。如他在海宁的《花溪志补遗》写的跋中谈及他的感受,他说:“人物之繁衍,山川之秀媚,首推袁(花)、硖(石),而袁又胜焉……则可知花溪素无志,许氏之书为剏作也。”他认为,许良谟的《花溪志》《花溪志补遗》价值巨大,可惜《花溪志》早已无存。王国维对钱泰吉的《海昌备志》也赞赏有加,他认为《备志》中的《采访日记》最为精彩,这说明王国维是很看重实地调查的。
三、徐志摩与海宁地方志
徐志摩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似乎跟历史不太沾边,但他在早年却也曾参与他的家乡——海宁地方志的校勘。
2013年,海宁市史志办公室点校出版了清管元耀辑的《海昌胜迹志》,该书《校勘题名记》的最后一人竟然就是“同邑徐志摩先生(章垿)”,令人大跌眼镜。
浪漫的徐志摩怎么会去校勘相对枯燥的地方志?其实,徐志摩从小就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1909年,十三岁的他就写了历史论文《论哥舒翰潼关之败》;1914年,他又在杭州一中校刊《友声》上刊论文《镭锭与地球之历史》;1915年,他考入上海浸信会学校,选修的课目中有中国历史、英国历史;1918年他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入的也是历史系;而他的老师梁启超更是中国历史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历史学方面对他的影响相当大。《海昌胜迹志》成稿于1923年,此时的徐志摩,有着深厚的历史功底,刚留洋归来,又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其父在海宁又是响当当的商界巨头。可以说,他已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管元耀乐意请他。再则,《海昌胜迹志》共八卷,是海宁有史以来集本地名胜古迹之大成的一部志书,徐志摩愿为该书校勘,也显出该书对他的吸引力。
《海昌胜迹志》中有关徐志摩校勘的内页
四、其他海宁籍名人与海宁地方志
有多位学者参与志书的修纂和校订。
清代著名藏书家吴骞有拜经楼藏书四五万卷,他的藏书“史部”以方志为首,史传在后,其中有著名的宋版《临安三志》,海宁的地方文献尤其是志书是他的收藏重点。
清代学者周广业擅长史学和目录校勘学,也是一位地方志专家,曾编纂《宁志余闻》;他还有研究性著作《两浙地志考》,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方志专门目录书。
周春是我国最早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在广西任职期间,曾编纂《梧州府志》;辞官回海宁后博采群书,编成《海昌胜览》。
清代学者管庭芬,曾帮助钱泰吉辑《海昌备志》,并编纂《海昌丛载》《海昌经籍志略》等志书。
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张宗祥毕生所抄古籍数千卷,其中有《海宁志略》《海昌丛载》《横山志略》等海宁地方志书。
一些名人为家乡志书(年鉴)题词。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为1995年出版的《海宁市志》和1999年创刊的《海宁年鉴》题写书名;
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鸿为《海宁市志》题写“海宁市初建,喜看志书成”十字;
“中国计算机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效祥2009年为海宁史志办公室题词:“志述史论,资政育人,功在当代,百世永存”,他还为《海宁方言志》题写书名;
张效祥为海宁市史志办公室题词
著名作家金庸为2010年出版的《袁花镇志》题写书名。
在外名人还持续为《海宁年鉴》提供资料。
《海宁年鉴》自2000年起,就设置了“在外部分海宁籍知名人士成果或主要业绩一览”,得到了在外名人的广泛响应。著名实业家查济民、老新闻工作者田方、复旦大学顾易生、知名作家殷白和顾艳、在美的天文学家赵军辉等都提供了相关资料。很多在外名人还为家乡出谋划策,赠送专著,并到家乡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了海宁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柴伟梁,海宁市文联三级调研员,副研究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眉轩香影陆小曼》等。
《悦读·潮文》栏目征稿啦!
凡是能够展现海宁历史进程、人文精神、名人事迹、自然风貌、文学艺术作品、古籍著述、文物档案、民俗风情、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历史典故以及好书荐读等相关内容,在回望和呈现历史文化的同时,充分展现新时代潮城海宁的新故事、新变化、新成就。
投稿方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