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国左将军丹阳太守,极有可能任过临海太守沈莹(?-280年)所著的《临海水土异物志》为至今最早记载有关台湾历史的古籍。
北堂书钞作者(北堂书钞名词解释)
《临海水土异物志》最早署录于《隋书·经籍志》,作《临海水土异物志》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亦加著录,均作《临海水土异物志》一卷。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同年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230)春,孙权或为达拓宽地盘,增加战略缓冲,扩充兵源以及寻找长生不老药之目的,于是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到台湾(当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沈莹很可能加入了夷洲之行,因而对夷州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叙之尤详。
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境域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三国时吴国临海郡全域含今浙江台州、温州、丽水以及宁波市宁海、象山和闽北一带。
沈莹所著作的《临海水土(异物)志》约完成于公元268年至280年之间。
吴末帝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在吴国灭亡之际,沈莹与张悌挥兵抵敌,被晋兵包围,张悌死于乱军之中,沈莹被晋国牙将周旨所杀。
国务院对台办于1993年9月1日发表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明确说明:“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以下有关夷洲之记载摘自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张崇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
夷洲1
1(1)夷洲在临海(注一)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校一),草木不死。四面是山(豀xī)(校二)。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
此夷各号为王,分画土地人民,各自别异。
人皆髠(kūn)头(校三)穿耳,女人不穿耳。做室居,种荆为藩障(蕃鄣)。
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妇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校四)。
能做细布,亦作斑(班)文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
其地亦出铜铁(校五)唯用鹿觡(gé)(注二)矛以战鬬(dòu同斗)耳(校六)。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刃斧(校七)。环贯珠珰,饮食不洁。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校八),以(盐)卤之(校九),历(月余日)(日月)乃啖食之(校十),以为上肴。
呼民人为“弥麟”(注二)。入有所召,取大空材,材十余丈,以着中庭。又以大杵旁舂之。闻四五里如鼓。民人闻之,皆望驰赴会。
饮食皆踞相对。鉴床作器如稀槽状,以鱼肉腥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食之。以粟为酒,木槽贮之。用大竹筒长七寸许饮之。歌似犬嗥(háo)。以相娱乐。
得人头,斫(zhuó)去脑,駮(bó)其面肉,留置骨。取犬毛染之以作鬓眉发编。具齿以作口,自临战斗时用之,如假面状。此事夷王所服。战,得头,着首还。于中庭建一大材,高十余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
又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父母,往就之居。与作夫妻,同牢而食。女以嫁(注四)皆(缺)(校十一)去前上一齿。《太平御览》(以下简作《御览》)卷七八O叙东夷引《临海水土志》。
校一《后汉书·东夷列传》李菁注(以下简作《李注》)引《临海水土志》、《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以下简作《胡注》)引《临海水土志》“雪霜”均作“霜雪”。
校二豀:古溪字。据《李注》、《胡注》引文补。
校三”髠(kūn)头”《李注》引作“髠发”。
校四“舅姑”至“相避”:《李注》作“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
校五《李注》、《胡注》均引“地有铜铁”。
校六为:据《李注》、《胡注》引文补。
校七《李注》、《胡注》引,无“刃斧”二字。
校八瓦:据《李注》、《胡注》引文补。
校九盐:据《李注》、《胡注》引文补。
校十“月余日”:原误作“日月”,据《胡注》引文改。《李注》引作“月所日”亦误。
校十一《御览》卷三六八即引作缺。该卷引作:“夷洲人俗,女曰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
注一临海郡: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东部六县置,治灵江口章安镇,辖七县(含临海县),其地约为今浙南、闽北沿海一带。见《三国志·吴书·孙亮传》,《重刊临海县志》卷一舆地志·沿革、卷十一杂事志·古迹,及本书“修订后记”。
注二《山海经》郭璞注:“麋鹿角曰觡(gé)。”《淮南子·原道训》:“觡,麋角也。觡,读曰格。”(四部丛刊本)《李注》引作“格”,疑误。
注三“弥麟”:《诸罗县志》卷八番俗考·杂俗条云:“县志以南,听差者曰“咬叮”,诸罗山打猫各社,谓之“猫踏”。......斗六门以北曰“猫邻”。”黄叔璥(jǐng)《台海使槎录》卷五云:“惟未嫁者另居一舍,曰“猫邻”。”吴廷华《社寮杂诗注》之十七:“刻期插羽走“猫邻”。”注云:“未受室谓之“猫邻”。”(同治《淡水厅志》卷十五文征)这里的“猫邻”与“弥邻”,写法不一,读音相通均用汉字译记少数民族词汇,其含义均指已成丁的青年。这种基本词汇的一致,证明夷洲人即是现代高山族的祖先。
注四以:《御览》卷三六八引作“已”。“以”作为时间副词,假作“已”字用。说见杨树达《词诠》卷七以字条,第351页。
愚人自译:
夷洲1(下文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O叙东夷引《临海水土志》)
1(1)夷洲在临海郡东南方向二千里处,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没有雪霜,花草树木也不会死。山夷(古代对聚集山中的武装力量的贬称)所居住的地方四面是山溪。山顶有越王射箭的箭靶--白色方正的石头。
这些武装力量各自番号各有其王,他们分划土地给当地人民,且各自有所区别。
男人个个剃去头发并穿有耳洞,女人则不穿耳洞。当地建造房屋时以种植荆棘作为篱笆。
这个地方的土地十分富饶肥沃,既能种植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妇男女共同在一张大床上睡觉休息,即使男女交合之时,也各不相避。
当地人能做细布,也会做斑纹布,将画的内容编织于布上,认为这是很好的装饰。
当地也出产铜铁,却只用鹿角做的矛用来战斗。磨砺青石用作箭镞和刀斧。环贯珠珰,饮食不怎么干净。取生鱼肉混一起藏在大瓦器中,用盐进行腌制,腌制一个多月后就可以开封吃了,认为这是上等佳肴。
当地叫老百姓为“弥麟”。如果需要召集百姓,取一中空大木,木头有十余丈高,放在中庭。又用大杵在旁边用力敲打大木。四五里以内听见敲击声像鼓的声音一样。当地百姓听到了,都循声聚集赴会。
当地百姓饮食的时候盘腿相对而坐。鉴床作器如稀槽状,以鱼肉腥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食之。用粟来做酒,用木槽来贮藏酒。用长七寸的大竹筒当做酒器来饮酒。唱歌像狗嚎叫一样,以此作为娱乐。
当地人得到人头,挖空大脑,剥掉面部皮肉,只空留一个头骨。用狗毛染上色编织出鬓发和眉毛的样子。具有牙齿的用来当作嘴巴,在快战斗时用它,像假面具一样。这样的事夷王比较信服。战斗中,得到头颅,拿着首级回来。在中庭放置一根大木头,高有十余丈,将带回来的头颅头分别按次序等级挂上面,过去多年也不放下来,用来表彰示功劳。
又甲家有女孩,乙家有男孩,仍然依附于于父母,与父母住一起。当男孩女孩做夫妻时,新夫妇举行共食一牲的仪式。女孩在嫁人之后都缺去上颚门牙一颗。
1(2)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豀(xī)。
人皆髠(kūn)头(校三)穿耳,女人不穿耳。
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有犬,尾短如麝尾状(注一)。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
地有铜铁。唯用鹿觡(gé)为矛以战鬬(dòu同斗)(校一)。磨(摩)砺青石以作(弓)矢(镞)(注二)。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余)(所)日(校二)乃啖食之,以为上肴。《后汉书·东夷列传》李注引《临海水土志》。
校一格:系觡之误。参见1(1)注二。
校二豀:参见1(1)校十。
注一麝:今称之为獐。《尔雅·释猷》引陆德明《经典释文》(以下简作《释文》)云:麝,九伦反,本又做麋,亦作麞
又引《字林》云:麝,麞也。麞,音章。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作《毛诗陆疏》)卷下野有麝条:“麝,麞也。青州人谓之麝。”獐,亦作“河麂(jǐ)”、“牙獐”。哺乳纲,鹿科。
注二《后汉书》中华书局本校改。
愚人自译:
下文引自《后汉书·东夷列传》李菁注引《临海水土志》。
1(2)夷洲在临海郡东南方向二千里处,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没有雪霜,花草树木也不会死,四面有山溪。
男人个个剃去头发并穿有耳洞,女人则不穿耳洞。
这个地方的土地十分富饶肥沃,既能种植五谷,又多鱼肉。这个地方有狗,狗尾巴短像麝的尾巴一样。舅姑子妇男女共同在一张大床上睡觉休息,各不相避。
当地出产铜铁,却只用鹿角做的矛用来战斗。磨砺青石用作箭镞和刀斧。取生鱼肉混一起藏在大瓦器中,用盐进行腌制,腌制一个多月后就可以开封吃了,认为这是上等佳肴。
1(3)夷洲在临海东,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豀(xī)。
地有铜铁。唯用鹿觡(gé)为矛以战鬬(dòu同斗)。【磨砺】(摩厉)青石以作弓矢。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余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今人相传,倭人即徐福止王之地,其国中至今庙祀徐福(注一)。《资治通鉴》魏纪卷七十一胡注引沈莹《临海水土志》。
注一南朝宋孙诜(shēn)《临海记》云:“夷洲在郡三十里,众夷所居。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止此洲。山顶有越王射的白石。”(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十九引)案:三十里疑为“二千里”之误。关于徐福一事之记载,首见于《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案同“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二十八年条)《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夷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吴人外国传》云,亶(dǎn)洲去琅琊万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关于此事,叙述较详,然亦未提及夷洲,只言:“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现代学者关于徐福去向问题多所探讨,除极少数学者认为徐福所到之处为台湾外,以去日本说为主要意见。在台湾的民间传说与有关台湾文献记载中,除此之外,可说毫无踪影。而徐福到达日本的传说,中日史籍记载,则所在多有,且日本有徐福遗址并举行有纪念活动。详见(清)陈家麟《东槎闻见录》(《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一帙zhì)。
愚人自译:
下文引自《资治通鉴》魏纪卷七十一胡三省注引沈莹《临海水土志》。
1(3)夷洲在临海郡东面二千里处,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没有雪霜,花草树木也不会死,四面是山溪。
当地出产铜铁,却只用鹿角做的矛用来战斗。磨砺青石用作箭镞。取生鱼肉混一起藏在大瓦器中,用盐进行腌制,腌制一个多月后就可以开封吃了,认为这是上等佳肴。
现在有人传闻说,倭人(日本人)就是徐福称王的地方,倭国(日本)中至今有庙祭祀徐福。
1(4)上无铜铁。(取)磨砺青石以作弓矢。此亦石磐楛(hù)矢之类。《北堂书钞》(明陈禹谟校本)卷一六O地理部·石类临海矢注引《异物志》。
案《御览》卷五十二引《异物志》:“上”作“土”,无“取”字,此处疑衍。《格致镜原》卷四十一引,无末句。
愚人自译:
下文引自《北堂书钞》(明陈禹谟校本)卷一六O地理部·石类临海矢注引《异物志》。
1(4)当地不出产铜铁。磨砺青石用作箭镞。这也是用楛木制作箭杆;用坚硬的青石磨制出箭头之类。
愚人自评:
关于夷洲之记载,《太平御览》卷七八O叙东夷引《临海水土志》最为详尽,详细介绍了三国时期夷洲的风土人情,当地可能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后汉书·东夷列传》李菁注引《临海水土志》次之,
《资治通鉴》魏纪卷七十一胡三省注引沈莹《临海水土志》再次之,
《北堂书钞》(明陈禹谟校本)卷一六O地理部·石类临海矢注引《异物志》记载最少。
原文附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