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在均县(今丹江口市)周府庵建立,它的前身是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而五战区干部训练团的前身则是七十七军军士训练班。该分校从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在第17期学生中,均县籍学生有60余人,毕业后奔赴抗战第一线,不少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1945年5月,第八分校校址由均县迁往房县。
第八分校前身是干部训练团
黄埔军魂(黄埔军魂歌曲)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的前身是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训练团的前身则是七十七军军士训练班。团址设在武当山下的均县草店镇周府庵,其办学目的是培养大批中华民族优秀青年,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求中华民族独立、平等、自由。主要是为第五战区所属各部队,培养连排基层政治军事骨干。
1938年,全国5个战区都建立了战区干部训练团,副团长是各战区长官兼任。地处鄂西北的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其副团长是由李宗仁兼任,培训对象主要是第五战区所属各部队推荐的优秀士官。此外,还由军事委员会成立了战时干部训练团,相继成立了一、二两个团,培养重点为政治工作人员。
1938年春,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后,向豫鄂西部地区转移,经汉川、浠水、宋埠,抵达襄樊。1938年11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移驻樊城。第二年春,随枣会战前夕,李宗仁将司令长官部迁往老河口,以武当山下的均县及草店镇一带为后方。
1939年1月,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正式开学。训练团的第一期、第二期结业的学生,大部分被分配到战区各部队任连、排长。
为适应抗战需要,1939年冬,国民政府将第五战区干部训练团扩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徐祖治任主任,罗列任副主任。徐祖治,又名徐祖贻。1938年4月,徐祖治协助李宗仁歼灭了以“铁军”自夸的日军矶谷师团,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副校长由李宗仁担任,校址依然设在周府庵。第八分校招收的学员,不仅有第五战区所属各部队推荐的优秀士官,入校后编入学员队,还有从辖区及流亡难民中招收的初高中学生,入校后编入学生队。
1940年2月,学生先后入校,开始预备教育;同年5月4日,补办了开学典礼。校部设有医务所、军械所、马区管理所、迎宾馆、军官研究队,并下设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学生总队、练习营和无线电台。
当时,第八分校的学生总队驻周府庵校部内,其一大队及练习营一个连驻晋府庵、练习营本部驻遇真宫、军械所驻金花树、马区管理所驻紫阳庵、小学设在白果树。第八分校的政治部约100余人、办公处约60余人、教育处约200余人、总务处约80余人、医务所约50余人,迎宾馆接待员数人。
60余名均县籍学生奔赴前线
第八分校的学生队学习暂定为一年、军官教育期为半年。
教学偏多于操场术科。军事教程以战术、兵套、筑城、地形测绘为主。每星期操场教练两次,战斗演习两次,以排连为主,当时使用的武器是轻重机枪,平、高射机枪,八二迫击炮等。学习过程中,有苏联军事顾问指导操作重武器和战斗演习。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时期,虽然是中华民族遭受劫难的时期,但人不分男女,地不分东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抗日救亡。第八分校为抗日救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它虽没有黄埔那样有名气,但它那种为民族勇于牺牲的精神却浩气长存。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