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谁提出来的)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谁提出来的)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谁提出来的)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继承其父富国强兵的遗志,将秦国的实力和疆域推上了更高的台阶。秦孝公对秦国的贡献在于制度建设和蹂躏魏国,而秦惠文王的贡献在于物质基础、拆解诸侯合纵和打废楚国。所以,秦惠文王的贡献仍是为秦国夯实雄厚的基础,这才使秦国后续能对六国进行持续不断地打击。秦惠文王名嬴驷,在位共27年,先被称为惠文君,在其他诸侯称王后也自立为王,所以才叫惠文王。王者无私怨,杀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继承其父富国强兵的遗志,将秦国的实力和疆域推上了更高的台阶。秦孝公对秦国的贡献在于制度建设和蹂躏魏国,而秦惠文王的贡献在于物质基础、拆解诸侯合纵和打废楚国。所以,秦惠文王的贡献仍是为秦国夯实雄厚的基础,这才使秦国后续能对六国进行持续不断地打击。

秦惠文王名嬴驷,在位共27年,先被称为惠文君,在其他诸侯称王后也自立为王,所以才叫惠文王。

王者无私怨,杀人而留其法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谁提出来的)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谁提出来的)

秦惠文王上台后面临的第一个大事就是,商鞅被公子虔的门徒控告谋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君王上台都面临如何对待前朝老臣的问题。这个局面对商鞅来说是悲剧的,因为商鞅不仅是因变法而利益受损之人的死敌,更是秦惠文王的仇人。当初,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成为商鞅杀鸡儆猴的对象,遭受很大的屈辱。在商鞅第一次变法时,太子因触犯新法遭到处罚,只不过由师傅公子贾和公子虔给领受了;在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师傅公子虔又因犯法被割了鼻子。

商鞅很清楚知道自己形势不妙,便选择出逃魏国,但是魏国人更痛恨他为了秦国出卖朋友公子卬,导致魏国损兵折将,不接纳他。商鞅见出逃无望,便返回到自己的封地,率领属下发兵攻打郑地以寻求生路。秦惠文王得知后,立刻发兵攻打商鞅,在郑地黾池将商鞅杀死,并将之五马分尸示众,告诉国人不要像商鞅一样谋反,然后灭掉商鞅的一家。幸运的是,秦惠文王保持了理智,没有因痛恨商鞅而废除他的新法,也成全了秦国。

持续开拓疆土,秦国独战七方

秦惠文王继承了其父秦孝公的遗志,也继承了对魏国薅羊毛的做法,所以秦惠文王在称王前的13年里几乎只针对魏国,另一个义渠仅在秦惠文君十一年时称臣。秦惠文君六年,魏国将阴晋城献给秦国;七年,秦将公子昂打败魏将龙贾,斩首八万人,并在惠文君八年彻底夺得河西之地(秦孝公时应是得到部分河西之地,前篇有误);九年,秦军渡过黄河,夺取汾阴和皮氏,随后又夺得焦城;十年,在张仪成为秦相后,魏国主动割让十五座城池,十三年,张仪夺取陕城,将陕城人还给魏国。

十三年间,秦国虽将焦城和曲沃还给过魏国,但很快就两次夺回去,魏国也终于认清了秦国都是自己最大的敌人,选择加入苏秦的合纵阵容之内。于是在秦惠文王七年(惠文君十四年也是惠文王元年),韩、赵、魏、燕、齐五国再加匈奴人六方联军攻打秦国,秦国压力空前大增,面对诸侯的第一次合纵也有点紧张。秦惠文王担心义渠在背后搞事情,就采用陈圳的安抚义渠的建议,结果义渠君之前在魏国被公孙衍打过预防针,率军大败秦军。至此,秦国变成了以一国之力独对七方势力,形势异常严峻。

最终,秦军在智囊樗里疾的率领下,大败六方势力于修鱼,俘虏韩将申差、打败赵国公子渴和韩国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人。经此一役,秦国信心大增,将专薅魏国的羊毛变成薅六国的羊毛。从秦惠文王九年开始,秦国开始打败韩、赵、魏三国的将领,夺取三国的城池。不过最惨的是楚国,这个放在后面讲。义渠方面的进展虽没有记载,但秦国在秦惠文王十年攻占义渠二十五座城池,也就比楚国好些。

抛弃争霸思维,夺得安稳的大后方

秦惠文王的一大贡献就是夺取巴蜀地区,既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又拥有了进攻楚国的前沿基地。巴蜀地区自古就易守难攻,秦国在正常时期是很难攻入巴蜀地区的,正好巴蜀地区的乱局为秦国提供了机会。秦国当时也面临韩国的进攻,所以秦惠文王面对吞并巴蜀和抵御韩军时表现了极大的犹豫,不得不找来张仪和司马错来商议。

最终在张仪的“挟天子以令于天下”的争霸思维与司马错的“名利双收”的务实态度之间,秦惠文王选择了后者,任命司马错伐蜀,在当年十月就平定蜀国,将蜀王贬为蜀侯,任命陈庄为蜀相,二年后将公子通封为蜀侯,彻底将蜀地控制起来。而求援的苴国也没有好下场,据《华阳国志》记载,苴国在当时被张仪消灭,成为秦国的一部分。得到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地区后,秦国变得更加富强,也更加看不起东方六国。

张仪在游说时曾极力夸耀巴蜀的富庶,讲道:

以连横破合纵,打断楚国国运

当初苏秦成功游说赵肃侯时,秦惠文王深知合纵的弱点,就想要用将领武安子去说服赵国改变主意,被寒泉子劝阻并建议用张仪来对付苏秦。秦惠文王采纳了这个建议后,再辅以军事手段,果然收到了奇效,其中最成功的是张仪欺骗楚怀王,用商於六里将楚齐的联盟关系不费吹灰之力地瓦解了。

楚怀王受此戏耍异常愤怒,命令将军屈匄率军攻打秦国。秦惠文王命庶长魏章为主将,后又命樗里子与魏章军会合一同攻打楚国。双方在丹阳大战,秦军斩杀楚军八万甲士,俘虏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进而夺取汉中之地六百里,秦国在此设置汉中郡。楚怀王得知丹阳之败的消息后,调集全国的兵力攻打秦国,一度打到秦国的蓝田,再往前就能看到咸阳了,最终秦军大败楚军,韩、魏看到楚国空虚便趁火打劫,一路打到邓地,楚国此时也无心再战,只能撤军回防。

蓝田之战的细节也不可考,很可能是楚军遭到大败,但败而不散,所剩战力仍很强。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秦国面对楚国的孤注一掷时也不好受,局面应该一度极为不利,因为秦国居然被楚军杀入腹地这么深,毕竟蓝田离咸阳太近了,战后也曾想将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来修补两国关系,幸好楚怀王昏了头,只要张仪不要地;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秦国在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占了大便宜,不仅重创了楚军,还获得了对楚国的绝对地缘战略优势,后来的白起等就是从巴蜀和汉中攻打的楚国,同时干掉了楚国的精气神,从此使楚军逢秦军就战败。此战之后,楚国再也不是那个地广兵强的楚国了,有的只是一个空架子。

结语

秦惠文王也是相当厉害的一位国君,其智力水平要高于其他的国君。秦惠文王杀掉商鞅的理由只是商鞅谋反,用商鞅之法来处理商鞅,让利益受损的贵族们出了口气,同时也保留了新法。秦惠文王手下人才济济,有公孙衍、张仪、司马错、樗里疾和魏章等,处理君臣关系更有灵活性,如:张仪最大程度地展现能力,又不让他长期在丞相之位;公孙衍帮助秦国夺取河西之地,最终也只能到六国去混。秦惠文王在战略选择上也很厉害,在处理巴蜀问题上,非常讲究实际,最终利用难得的机会为秦国打下一个大粮仓;用张仪去忽悠楚怀王,瓦解齐楚同盟关系,让秦国在诸侯大混战时一举打败楚国,为秦军在秦昭王时横行楚国奠定了基础。古语说,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在位的二十七年间,秦惠文王为秦国抓住了关键的发展时机,这与韩、魏、楚、燕的丧失时机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注:

1、2、3,源自《史记·张仪列传》

4,源自《史记·楚世家》

上一篇: 延安五老之一 老师杨柳青青江水平是刘禹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延安五老)
下一篇: 黄帝的故事(黄帝的故事是什么神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