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一个千年历史古城,又称为“凤城”,潮州既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又具现代化气息的中等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
虽然潮州在人们眼中是一座小城市,地理面积不大,山多平原少,经济不算优秀,但潮州也是人们眼中人才辈出的地方。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名人李嘉诚、饶宗颐、陈伟南先生等,其实潮州还有三位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今天就分享给大家看吧。
第一位:站在食品工程“世界之巅”的科学家——孙大文
孙大文,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是食品科学家,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
孙大文在食品行业中拥有伟大的科研成就。他首次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用大豆蛋白等研制成无色无味和透明的可食用涂膜溶液,对水果和蔬菜进行涂膜保鲜,可明显延长产品的货架期。这一技术经《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后,再次引起了工业界的高度重视,被视为食品包装技术的革命 。
他首次采用了冷却机理完全不同的真空冷却方法,实验结果证明真空冷却对熟肉制品及即食食品都具有极其明显的超快速效果,获得了突破性成果。该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得到国际同行及西方食品工业界的密切关注 。
此外,他还开启了计算机视觉系统对比萨饼及其它食品的快速质量检测的系列研究开创了对食品特别是复杂的比萨饼的生产质量和属性进行自动检测的应用先例。该系统以计算机的自动化和高速处理代替了以往人工的方法,促使食品的生产和检测跟上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
第二位:“中国数字通信开拓者”——吴佑寿
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2015年1月14日),出生于泰国,祖籍潮州枫溪,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
吴佑寿院士是我国数字通信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吴佑寿院士在50年代末研制成功8路脉码调制PCM数字电话终端机,60年代负责研制并生产SCA型数传机系列运用在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70年代成功研制出全固态微波数字电话接力系统运用在卫星通信系统,在80年代初研制成功1000万次/秒图象计算机,为我国通信与信息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佑寿院士在数十年执教生涯中,为我国信息化事业培养了众多的接班人和后来的领军人,探索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1985年至1989年,吴佑寿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积极鼓励博士生破除“跟踪、仿制”的“懒汉思想”,要敢于创新,面向国家发展的需求进行技术攻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通信事业异常落后,教育也很薄弱。无线电系成立后,吴佑寿协助系主任孟昭英教授借鉴前苏联高校教育经验,制定出无线电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同时,积极组织系内教师用很短时间翻译出《无线电基础》、《电子管》和《脉冲技术》等多种苏联教科书,及时为我国新建的无线电专业提供了一批适用的教材。他还热心于无线电科普工作,编写了《无线电基础知识》、《通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通俗读物,对我国业余无线电的发展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2015年1月14日凌晨5时20分,吴佑寿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第三位:中国“耐火材料专家、耐火材料学科的带头人”——钟香崇
钟香崇(1921年11月21日-2015年2月11日),生于广东汕头,原籍广东潮安,耐火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高温材料研究所教授,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顾问。
钟香崇院士从事耐火材料70年,称他是耐火材料之父一点也不为过。他解决了平炉硅砖和高炉砖等技术问题,为当时恢复提高钢铁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据中国资源特点,组织指导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镁铝砖和高铝砖的研究开发,在平炉、电炉、高炉等推广应用,当时居国际领先地位。他进行了氧气转炉炉衬材料和连铸长水口的研究开发,显著提高转炉炉龄,解决了连铸板坯裂纹问题。此外,他还研究开发了耐火纤维和绝热板,耐火纤维在窑炉使用节能20-30%,绝热板提高了成材率。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高铝矾土和刚玉莫来石材料等高温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在科学理论上提出了新观点,为开发优质品种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015年2月11日凌晨3点58分,钟老因病在郑州逝世,享年94岁。原冶金部科技司王泽田教授说,钟香崇发展了耐火材料学科理论,在内容和水平上居国际前沿,为我国冶金工业和耐火材料研究开发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记:潮汕自古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从这一个个伟大人物的光辉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着超人的学识,但更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成就与付出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