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最重视“家”的民族,而十二生肖中的“猪”,代表的是农业、定居,代表的是富足、安宁,可想猪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猪”这个汉字是一个后造的字,最初的甲骨文中猪其实就是“豕(shǐ)”,象形如下图,一个猪的形象,肥胖的身体,短小的尾巴。似乎让我们想起了甲骨文的“犬”字(之前文章),他们的区别就在于狗的尾巴长,而且是卷着的,就像纪晓岚骂和珅的时候用的语言,卷尾巴上树(尚书)的是狗,而猪的尾巴要短一些,而且猪的肚子明显要大得多。
在我们古汉字系统里面,跟猪相关的字,说明了在远古时期猪和人的关系。
豕和彘(豕和彘的区别)
勇敢地“敢”,像是手持打猎工具迎击野猪的样子,古人将如此对付野兽的胆魄,称为“敢”。说明当时的猪大部分还是野猪,古时候野猪是比老虎、熊还要危险的动物。
《说文解字》中,豕,彘(zhì)也。通过古人对猪称呼的多样性,可以想象古人跟猪打交道的平凡性。
远古人对野猪的不断狩猎和圈养中,产生了“家”字(如下图),甲骨文的家是一个屋子里面有一只猪。猪在被不断地圈养驯化中,变得温顺安定了很多,加上猪的繁殖能力旺盛,所以圈养猪可以给古人提供相对稳定的食物。由此看来首先要有一个房子,而且房子里面还有食物,这样的房子才能成为“家”。
金文的“猪”字在腹部加上了代表了“肉”的符号,强调了猪的肉比较多。
如果有人夸你生龙活虎,你可能会非常高兴;但有人说你聪明如猪,你可能就会火冒三丈。因为现代人看猪贬义的成分更多。猪的形象懒惰、肮脏、贪婪、饥不择食、卧不择埠,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好的。然而在古代,猪一直是勇敢、财富、安宁的象征。
其实猪本是非常爱干净的,毕竟猪在古代是祭祀用的牺牲中的一种,肮脏不洁之物是不能献给祖宗神灵的。
猪它能保持睡窝干燥清爽,会在远离睡窝的固定地点大小便。只是猪在圈养了之后,人们发明了“溷(hùn)”,指猪圈。猪没有汗腺,需要在泥浆中打滚散热,缩小了猪的活动范围,吃喝拉撒都在一小片地方,就算降温也只能在猪圈里面打滚了,自然会有一些脏。
更糟糕的是到了汉代时候,人们又发明了人厕加猪的混合模式的猪圈。这样将人的污秽之物也给到了猪的环境,虽然整体来说减少了污染源,清理也方便了。但是却让猪落下了懒惰、肮脏的形象。
篆文“猪”在原有的“豕”旁边加上一个者,“者”的原意是烹煮,强调用烹煮后的猪肉来祭祀。也代表着猪从一个需要被狩猎的对象,慢慢地完全转变为一种食材而已了。著名的美食“东坡肉”就是以猪肉作为食材,经过秘制烹煮而来的美食。
文学作品中猪的形象,当属《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了。其憨厚朴实、好吃懒做、纯真却有邪的性格,受到了广大读者和观众们的喜欢。楷书把篆文的“豕”改成“犬”,是因为后来人们把所有动物都用“犬”来表示。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都有其灵性和特点,所指的寓意也都各不相同。猪所代表的安定、富足,想来是每个中国人都想得到的。你对这个好吃懒做、肥头大耳的家伙“猪”,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欢迎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