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神童魏永康英年早逝的消息刷变了朋友圈。
魏永康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非常重视教育,为魏永康能够安心读书包办他所有生活起居。
魏永康两岁认识一千多字,4岁读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高中,十三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十七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三年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经历相当长的一段灰暗时期。
魏永康(魏永康为何只活了38岁)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学习了如何打理生活才又重整旗鼓,过上了正常人的学习和生活。
看到网友留言:兄弟,走好,来生做个普通人。
感慨万千。
我首先想到了有关“出息”的话题。
当我们听说某某孩子得了什么奖项、上了什么重点大学、或者出国留学、成了什么总裁等等会感叹:太有出息了。
翻开网页,会看到很多有关出息的文章,尤其是跟孩子有关的。
这些孩子具备的特点:善于观察、能坚持、不嫉妒、独立自主、敢于冒险等等。
家长们忍不住用们检验自己的孩子。然后感叹: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啊!
这些亮眼的词语,不用说孩子,成人能拥有几个?
那么,这是出息的标准吗?出息的孩子就那么难以培养?
我们对比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来分析什么是出息。
一,刘秀祥是“12年前千里背疯娘上大学,毕业后回家乡任教”的主人公。他的人生履历是:
1,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换精神分裂,他身背家庭重担却能自觉学习。
2,初中没有考入好学校,进了一所民办学校读书。
3,边学习边打零工维持生活。
4,高考落榜。
5,绝望时甚至想轻生。
6,复课考入临沂师范学院。
7,背母上学,在大学拒绝社会帮助。
8,大学期间帮助他人继续读书。
9,回家乡任教。
10,努力教学,并且成绩显著。
二,“天才神童”廖葳的生活履历如下:
1,出生在普通家庭,从小智慧超人。
2,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农大。
3,因为有神童的光环,茅台集团对其捐助学费。
4,入学之后给自己规划了学习计划,分别用两年学完本科、研究生、博士,三年学完博士后。
5,接触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6,因为表现不好,茅台集团暂停资助。
7,大二时被学校劝退或者转专业,最后选择留级重修。
8,平静下来,不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9,毕业之后找了稳定工作。
比较一下,你认为谁更有出息?
传统观念认为聪明,能考上重点大学,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就是出息,那么,廖葳比刘秀祥出息,但是从廖葳遇到的挫折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比刘秀祥缺了一种良好的品质。
廖葳的天份让他每一个结果看起来都很出息,但却败在了过程上,他缺少的品质是健全的心智,直到他的心智成熟才回归到了正确的轨道。
刘秀祥在最困难的时候说: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看,发现别人没有脚。
对于自己的母亲,他说:跟那些孤儿比起来,至少我还有母亲,虽然不能照顾我,但是只要他在,我就有家。
当有人想给他捐助时,他拒绝: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别人可怜,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通过这些话,我们能够感觉到刘秀祥是乐观、感恩和上进的。
参加工作后,他呼吁: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除了唤醒学生,还要唤醒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这种思想是一种升华,能够使更多人受益,说明他的胸中怀有更大的格局。
从刘秀祥的经历看,每一步的结果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努力的过程却是最感人的,这个就是出息。
能够创造财富是人的能力,但是懂得用财富去做有益的事才是出息。
香港演员古天乐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立个人慈善基金会,至今在大陆贫困地区建设教育用楼100多座。
明星有很多,他们拥有相当可观的财富,成为公众人物会被人们认为出息,但是真正的出息是古天乐这种默默奉献的人。
有人说:孩子听话,懂事,长大就会有出息。
是这样吗?
孩子应该像个孩子,听话也好,懂事也罢,只是表象,原因可能因为胆子小。他可以不听话也可以不懂事,但是不能不善良,善良才是他能够出息的底线。
在《大西洋月刊》中,美国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Adamgrant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那些小时候爱关心别人的孩子,长大了可能会更有出息”。
研究表明:在初二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小时候都是喜爱帮助别人的人,尽管那时候他们的成绩不好。
小时候愿意帮助他人的孩子长大后更有挣钱能力。
有人说:做一次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燕赵晚报报导的邯郸凡人老许十多年坚持做好事,大家都称他是“身边的活雷锋”。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袁镇涛,坚持好人好事做了一辈子。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凡,但是因为坚持做好事,又成为了不平凡的人,这就是出息。
15岁冒死连救7人的汶川地震小英雄雷楚年,后来被判刑12年。对于他救人的行为,用出息形容并不为过,但是为何轮为阶下囚?有人评价:捧杀。
从出息到阶下囚,值得我们深思。
除了“出息”这个话题,还有家庭教育,社会关注,个人选择等等,魏永康给我们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