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地处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盆地,地势险要,国力雄厚,可是就是如此,这个国家却被宋军用了不足三个月的时间灭国了。
为何如此迅速?
一、杀旧臣,用庸臣
后蜀孟昶(后蜀是什么朝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但这个蜀主更加厉害,旧臣直接杀掉,跟赵匡胤夺人江山完全相反。公元964年,蜀主孟昶即位,为巩固自己政权,蜀主大肆杀旧臣,这本是帝王常用手段,可是蜀主只把这种手段耍了一半,另一半选用为自己所用的能臣,却没有做到。
军国大事如此重要的事情,却交由王昭远、韩保正和赵崇韬等人。
孟昶画像
太后谓昶曰:今昭远乃汝给事左右之人,保正又世禄之子,素不习兵,此辈何所用之。蜀主不听。———《宋史记事本末》
可见,这孟昶不是有更深远的策略,就是一个自大狂妄愚蠢之徒。深远的策略是想用近臣巩固自己的政权,把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牢牢地控制后蜀。自大狂妄愚蠢是竟把军国大事交于一个不懂军事的近臣,和一个纨绔子弟。不管何种理由,后蜀被灭确实与这逃脱不了关系。
二、庸将自命不凡,招来祸患
赵括点兵,头头是道。大概没经历过战场洗礼,并有些军事知识储备的人大都如此吧。这后蜀大将亦是如此。原本属主孟昶想与宋国通好,但王昭远坚决不同意,并派兵增加对峡路的驻守,另又增加水军布置于江面上。
这一番折腾可惊动了宋国,宋国派张晖为凤州团练使,自此北宋与后蜀的事端就被此事挑起。事端被挑起,王昭远仍不满足。贪心不足蛇吞象;王昭远听进属下谗言,派使者暗中与北汉通好,并合计一起出兵攻打宋国,想要吞下并州,并进攻中原。
虽说后蜀国力雄厚,但比起北宋却差之远矣。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但是王昭远建功心切,偏偏自认为自己是石头。
更不巧的是,暗通北汉的事情败露,使者被抓,这可给北宋西讨后蜀的好口实,宋太祖下令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刘光义、崔彦进副之,王仁瞻、曹彬为都监,率六万大军分道伐蜀。
大军将至,属主孟昶命王昭远为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率兵阻击宋军。酒壮怂人胆,可王昭远不一样,酒不仅使他的胆变大,话也变大了。出师践行,王昭远竟夸下海口:此次出征必将大获全胜,吞并中原易如反掌。
命左仆射李昊践于郊,昭远酒酣,攘臂言曰:吾行非止克敌,取中原易如反掌耳。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方诸葛亮。——《宋史记事本末》
王昭远自称诸葛亮,可宋帅王全斌可不仿效曹操。宋军势如破竹,一直把王昭远打退到剑门,没几日剑门也被攻克,难得败前王昭远一番悔悟,不该如此莽撞。
但也只做得了一个事后诸葛亮。终被宋军所俘,再不敢有北伐之意,虽说不敢其实是不能。此番折腾把后蜀的元气大伤,使后蜀被灭又加快了一步。
三、良将不得志
宋军分道伐蜀,王全斌一路势如破竹,一路杀到剑门关。另一路刘光义、曹彬二人带领攻克夔州的大军,却遇到了一些阻碍。原来是遇到了一名良将宁江制置使高彦儔。
高彦儔深知宋军远道而来,急于速战,只要坚守城池,不出去应战,待到时日一长,宋军内部生变,然后再出去拼杀一定能大获全胜。计策是好计策,只可惜夔州的应敌监军却不是他。
监军武守谦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根本耐不住性子等待宋军生变,加上高彦儔经常劝阻,心中自然愤慨。没几天武守谦就率兵出城与刘光义骑将张廷翰交战,不出几个回合,武监军败下阵来,武监军看情况不妙,率几名骑兵,向关内奔去逃离了夔州。
而张廷翰乘胜追击,攻破了夔州,高彦儔拼尽全力去阻击,毕竟是寡不敌众,身上伤口数十处,高彦儔见周围的弟兄们都逃散了。高彦儔杀出重围,向自己的府邸奔去。到府中高将军,整理好衣冠,向西北方向蜀主那儿一拜。就跳入火海之中。
事后刘光义派人到废墟中找到高将军遗骨,按照礼仪厚葬了高将军。终是良将不得志,鼠辈逞英雄。后蜀被灭只是时日问题。
四、后继者昏庸无能
蜀主孟昶听说王昭远吃了败仗,夔州失守,顿时感到恐惧,于是打开国库招兵买马,只可惜是临噎掘井,为时已晚。为稳住军心孟昶派太子孟玄喆带兵去阻击宋军。
这个孟玄喆更是昏庸无能,先不说他不懂军事,单单说他出行的时候都带了什么,你就知道他有多昏庸无能。孟玄喆离开成都,带着姬妾、乐器和伶人数十人,这是去打仗吗?在行军的途中孟玄喆日夜嬉戏,不理军事。不久,到达了锦州。
刚进锦州城,就听说剑门失守。太子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下令连夜逃跑,退回东川。退回东川的路上这小子更缺德,一路上嘴上说是不给宋军留下任何物资,实际上是一路烧杀抢掠。有这种后继者,后蜀能不被灭吗?如果不被灭那真是天理不容。
蜀主孟昶听说太子所为大为吃惊。向左右的大臣问有何良策御敌。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熟不知他左右的大臣皆是无能之人,一个个谋划着如何在宋军来到之前逃跑,那还有心思为皇帝献计献策。
有一老将石斌对蜀主:宋军远道而来,士气不能长久,应该守城去消耗他。可见这也是一名忠臣良将。奈何这蜀主吓破了胆,竟采纳了左仆射李昊的建议,写降表,保荣华富贵。这李昊也是一名人,前蜀的降表也出自此人。有如此大臣,后蜀能不亡国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