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如果岳飞这样做,其个人悲剧或将避免!南宋历史也将改写!| 史话新篇

如果岳飞这样做,其个人悲剧或将避免!南宋历史也将改写!| 史话新篇

如果岳飞这样做,其个人悲剧或将避免!南宋历史也将改写!| 史话新篇岳飞一生,完全对得起“精忠报国”四个字,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实至名归。凭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犹如战神一般,造就出了自北宋中期以来

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_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

岳飞一生,完全对得起“精忠报国”四个字,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实至名归。

凭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他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犹如战神一般,造就出了自北宋中期以来,空前辉煌的战绩,但其结局却让无数后人扼腕叹息。

今天我们就结合当时岳飞所处的历史环境,来一次假设性的评说,看看他到底有无“破局”的对策——既保全自己,又能实现北伐、恢复中原之志?

首先,我直接说答案:“破局”的对策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只一个!!!

对策一:隐忍不发,学会“表忠心”+“熬时间”

对策二: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挟“赵构”之名北伐

上述两个对策,岳飞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只要他想做、敢做,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各个破局对策。

请注意,以下分析仅基于史料和逻辑进行假设推理,并非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

破局对策一:隐忍不发,学会“表忠心”+“熬时间”

历史上的典型代表人物:勾践、刘邦、刘备、司马懿、朱棣

我们先来说说“表忠心”。

既然在封建王朝为官,向君王表忠心这一套绝对是必备技能,毕竟端着皇帝的碗、肯定得服皇帝的管。

对于岳飞这样的高级公务员更是如此,只有向赵构“表忠心”拉近关系、和领导保持队形——皇帝说打就打、说停就停,这样皇帝才会觉得你是“自己人”。

否则,在皇帝看来,你就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临时工”罢了,永远得不到重用和提拔!

另外,谁都不喜欢一个整天和自己唱反调的人!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敬酒你不喝……

大家别拿唐太宗和魏征说事,这不过是唐太宗作为帝王的驭人之术罢了,而且这对君臣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此一例。

我们再来说说“熬时间” 。

之所以说“熬”,这是因为当时政治大环境使然——皇帝要求和,作为下面办事的人只能奉命行事罢了,不低头答应又能如之奈何?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

因为岳飞除了会打仗,他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年龄。我把当时南宋包括宋高宗在内主要历史人物,按出生年份先后顺序做了一番排序如下:

张俊生于公元1086年

刘光世生于公元1089年

韩世忠生于公元1090年

秦桧生于公元1091年

吴玠生于公元1093年

刘锜生于公元1098年

岳飞生于公元1103年

赵构生于公元1107年

其中也就只有岳飞和赵构是真正的“00”后,所以岳飞在一班文臣武将中,其年龄就占有绝对优势,能熬到最后的无疑就会是岳飞,而“剩者”为王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要知道岳飞被杀时(公元1142年)不过才39岁,而此后的历史走向也证明了这一点:

岳飞被杀十九年后(公元1161年)完颜亮又率军大举南侵、企图一统华夏

岳飞被杀二十年后(公元1162年)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即宋孝宗,宋孝宗立即为岳飞平反

岳飞被杀二十一年后(公元1163年)宋孝宗开启“隆兴北伐”

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_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

宋孝宗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也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最贤明的皇帝。

如果岳飞能“熬”下去,上述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也都将成为岳飞实现“北伐恢复中原之志”的绝佳时机。

即便是到了公元1163年,那时的岳飞也不过六十而已。

纵然岳飞廉颇老矣,起码他麾下的那些原岳家军骨干和班底还有被启用的机会。例如张宪、岳云等诸将,他们多是历经战阵、对金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的军事将领,也不至于南宋军事骨干出现断层。

所以岳飞“熬时间”,在客观上也能为南宋保留下一代的国防骨干和生力军,

此外,岳飞在“熬时间”的过程中,还可以著书立说,将其毕生的军事实践和作战心得进行整理归纳,写一套岳家兵法(姑且先这么叫)。

这样的一套岳家兵法,不仅可以为南宋后来的军事诸将的谋略智慧进行加持、提升其战备能力,还能让军队中的后起之秀继承岳家军的优良作战传统、培养血性和胆气。这不都是间接的为其“北伐收复中原”贡献了一份力量吗?

有人可能会说,自宋以来,皇帝对武将的猜忌和宋朝的兵制(重文轻武)就已经决定了岳飞不可能收复中原。

其实不然,要知道北宋立国之初的统一战争和北宋中期还是打过许多漂亮仗、并涌现出许多将星:诸如太祖时期,灭后蜀之战中的主帅曹彬;真宗时期,澶渊之役中的主将李继隆;神宗时期,熙河之战中的主帅王韶等。

从这点来说,猜忌和兵制都决于皇帝一人,如果皇帝决心要收复中原,那么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而岳飞缺的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

综上可知,岳飞如果能够试着向赵构“表忠心”+“熬时间” ,对自己重新定位、并学会韬光养晦。那么其个人和南宋的历史结局或许就会大不一样,从而真正实现岳飞“北伐收复中原”之志和南宋王朝的中兴。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

破局对策二: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挟”赵构之名北伐

历史上的典型代表人物:董卓、曹操、刘裕、杨坚、李渊

前面所说的“破局对策一”如果用“徐徐图之”来形容的话,那么“破局对策二”可谓是“雷厉风行”。

如果我们假设岳飞打出“清君侧”的旗号,那么他势必将会起兵南下回师临安——南宋当时的首都。

“清君侧”:除去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

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

“清君侧”谓清除君主身旁的坏人,也指王国或藩镇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在南宋朝廷中,秦桧等投降派的主张与岳飞的抗金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投降派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主张与金国议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

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引起了当朝士大夫和军队内部主战派的极大不满,同时也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慨和情绪对立。

从公元1138年(绍兴八年)起,赵构把议和大权全部交给秦桧、对金媾和,由此引发了南宋朝野的反对之声就可见一斑。

要知道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这样屈膝求无疑会严重损害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利益,这就如同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投降派的无耻行径一样。如果岳飞打出“清君侧”的旗号——除去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势必会赢得最广大的群众支持。

当然,这样的行动也必将引发朝廷内部的动荡与不安。

首先是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在南宋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势力与影响,他们的倒台必将引发一系列的政治风波。

其次是岳飞作为武人,他这种行为放在古代就等同于“造反”,而赵宋王朝一百多年来,日防夜防的便是武人造反,宋太祖赵匡胤当年起家的手段几乎与之类似。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其风险与难度也同样巨大。岳飞需要确保自己的行动得到部分官僚阶层的支持与认可,并寻求到尽可能多的盟友,否则他将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与道德困境。同时,他还需要确保自己的军队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与准备,以应对金国的趁火打劫。

所以对岳飞而言,回师临安便是一条有进无退之路,既要保证自己的行动得到民众的支持与理解,又要防止朝廷内部的分裂与混乱。

此外岳飞若起兵南下回师临安,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清除朝廷中的奸佞之臣,还将提振主战派的声威、快速地恢复和壮大南宋的抗金意志。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岳飞的这一回师行动,实际上是对南宋朝廷投降派的彻底清算。因为只有南宋内部团结一致、形成最广大的抗金统一战线,才能有效地给予金人迎头痛击。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

“挟”赵构之名,再次北伐

当第一阶段的目标达成——除去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后,岳飞紧接着就要巩固其手中的权力,然后“挟”皇帝赵构之名挥师北伐。

在政治层面而言,如何处理好自身与宋高宗赵构的关系、并团结好朝内外文武大臣则是首要问题。因此岳飞需要提拔更多他所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尽可能地掌握南宋中枢各要害部门,以便岳飞在政治上能够获得更多助力。

所以岳飞原来账下的幕僚参谋们,如薛弼、李若虚、朱梦说、高颖、于鹏、孙革等人将陆续走到前台。他们在岳飞过往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部署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果岳飞想要巩固其在南宋中枢的地位,他们无疑将会成为岳飞在政治层面最值得仰仗的左膀右臂。

在军事层面而言,岳飞完全有能力应对与解决南宋国内外可能出现的军事问题,其麾下将领诸如张宪、董先、牛皋、王贵等都是可以当独一面的将才。

要知道岳飞内心最渴望的,无疑是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宋朝的领土被金国侵占,民族的尊严受到严重践踏,只有通过北伐,才能一雪前耻,恢复国家的领土与尊严。

而在这个关键时期,岳飞要做的便是快速积累自己的政治资本,而“北伐”这个既定目标,又恰好是一个适合提升自身在南宋朝野威望的手段——不仅可以通过北伐积累战功,还有利于巩固岳飞自身的权力。

综上所述,如果岳飞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并起兵南下回师临安,他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与风险。然而,时势造英雄,正是有了这样的挑战与风险,岳飞才有寻求破局对策的良机。

北宋和南宋的历史人物_北宋南宋历史资料_南宋北宋的历史故事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以上仅仅是个人因对历史的感怀,而结合现存史料突发奇想所写就,仅供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及交流。

或许也正如白居易在《放言五首·其三》说的那样: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作者简介:史十三,资深历史自媒体人,专注于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假设评说。擅长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历史,通过创新性解读,引领读者重温历史。

上一篇: 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为什么长得这么像?并非是编者偷懒
下一篇: 宋代笔记:中国笔记史上的高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