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学学习的时候,会不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当看到历史人物插图时,都会发现他们被画成一模一样的,有时候或者服装、发型有所改变,但大致面目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也就是说,如果您有将几本历史教科书一同翻看,会发现秦始皇居然长得和汉武帝、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秦始皇后半辈子就是求仙问药,长生不老,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做到,后来却以这种方式,达到了目的。
其实,不仅秦始皇和后来帝王长得像,你会发现诸葛亮、颜真卿等人也和他很像。似乎他们都是一个妈生的,诸葛亮和曹操这两个死对头,原来是孪生兄弟一样,“关公战秦琼”虽然没有实现,但两人却长得一模一样,像是左右互搏一般。
那么,这是教科书编者们偷懒,不用心的结果吗?还真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画法,反倒是尊重历史的原因。
本来,在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时候,选取插图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最好是当时的画像,这几乎不可能。除了清朝皇帝的画像是在当时所作,并且保留了下来以外,其它帝王的画像实际上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战乱频发而遗失了。
退而求其次,可以使用后来著名的画家所画,比如阎立本就曾经画了《历代帝王图》。阎立本是古代顶尖级的画家,但他的画也是根据史料想象所绘制的,并非是亲眼所见。不过,他毕竟捕捉了帝王之间的不同,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各具特点,形式不一的画像。
这种画像虽然好,但还是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属于四色全彩的,本来就因为年代久远而残损、模糊,要印在当年白纸黑字的教科书上,难度极大,会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识。因此,想来想去,最好还是用单色白描范本。
这种范本,简单明快,而且没有多余的颜色,是很好作为插图,简单表达每一个人物的形象。不过,历史教科书是选择插图,而不是自行制作插图,就如同历史资料也必须从正史之中选取一样,还是要有资料所支撑的。选来选去,只能使用名气最大的《三才图会》。
在明朝中后期,有个进士叫做王圻,字元翰。他非常有才,也非常有本事,可同样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共同拥有的毛病——恃才傲物。这个毛病在乡间也就是讨人嫌,然而在官场上却是大忌,甚至得罪过炙手可热的张居正。王圻因此成为众矢之的,差点还丢了性命。
不过,他后来总算想清楚了,自己家境不错,没必要靠当官来谋生,还不如回乡著书立说,避免官场上的是是非非。于是,在他65岁那年辞官开始编辑书籍,没想到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此后竟然又活了20年,编有《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两浙盐志》、《古今考》、《洗冤录》等一大批书籍,而且还给《周礼》、《武经》做注,并还有大把的著作。
直到晚年,他发现单纯文字记载已经很难扬名立万,同时也希望有一本图册能够勾勒出历史人物的画像,这才有了《三才图会》。所谓三才,就是指“人”和人化的“天”和“地”。王圻完成了天文﹑地理﹑人物的绘制,他去世后,他的儿子王思义又饶有兴趣地编写了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十一门科目,一共十四门。
这部图册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也被纪晓岚选入了《四库全书》。不过纪晓岚在正面评价该书的同时,也指出了本文提到的这个问题,那就是人物画像部分:
务广贪多,冗杂特甚。其人物一门,绘画古来名人形像,某甲某乙,宛如目睹,殊非征信之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