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宁都(虔化)廖氏先祖与历史名人的关系

宁都(虔化)廖氏先祖与历史名人的关系

宁都(虔化)廖氏先祖与历史名人的关系廖元素的诗有名于时,其文学水平受到欧阳修的赞誉,两人关系密切,元素才“且示世系”“请为序之”,并得应诺,而得其序。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寿翁是那房的先祖

宁都(虔化)廖氏先祖与历史名人的关系

衡山的名人_衡山的历史相关人物_衡山的历史名人

江西省宁都(虔化)县的廖氏自唐朝贞观庚子年(公元604年)崇德公任县令,期满举家从浙江松阳迁居至南宗灭亡(公元1279年)的几百年时间内是整个家族繁茂鼎盛时期。先祖们勤奋好学,励精图治,致身仕途,官任各地。创造了家族的辉煌史,受到多位历史名人的赞誉,直至今日还是崇德后裔引为自豪与骄傲的历史。根据族谱记载与有关资料介绍,就几位先祖与历史名人及序文的关系,笔者在此作点探讨。

一、廖元素与欧阳修。欧阳修又名文忠,字永叔(公元1007年至1072年),北宋卢陵吉水人,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文学大儒之一。公元1053年欧公在“清河廖氏族谱序”中写“介程间,忽宁之故人,衡山居士廖元素束帛载酒饯于道,既而偕往之城南旧弟,得与序古今事。”序中说明元素是宁都人,但元素究是宁都何处人士?各地说法不一。如1998年广西出版的“中国廖氏通书”P674,古今名人记叙:廖凝(?-?)字熙绩。五代南唐虔化(今江西宁都)人,与兄融同隐衡山,仕南唐为彭泽令。廖融(?-?)字元素。五代十国时楚人,后入宋隐居衡山,与逸人任鹄,王正己,凌蟾,王元游,与杨微之、翁宏、伍彬、张观等亦有诗往来。所作《梦仙谣》、《题桧》、《退宫妓》等诗有名于时。楚王马殷、马希范时避乱不仕、终于衡山。《十国春秋》卷七五有传。《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断句三联,《全唐诗续拾》补收诗二首。通书记叙,廖凝是宁都人,廖融却是楚人,廖融又是廖凝的兄,这种记叙令人费解。究其因是史记资料失误,又没有得到更改。致使廖融(元素)籍贯模糊不清。其实欧公序文已阐明,其世脉是:崇德-兰芝-光禄-友麓-昌岐-廖銮-三传-廖通-克敬(匡齐)-元素。原序文是“廖通以阴阳术取封都鉴,子匡齐仕楚王马希范恶其名而克敬,任决胜军指挥使,弟克纯,讳禹号平菴,通春秋义,洞阴阳秘,游荆湘饶信,无不师其术。今廖君元素克敬之子也”。克纯(公元943年-1012年)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师之一。其生殁是从风水界有关传记中获得。因在宁都县城附近的金精洞研究风水理论著书立传,人称金精仙人。通书P665介绍:廖匡齐(?-?)五代南唐辰州(今湖南沅陵)人,为湖广决胜军指挥使,帅衡山时,平溪州刺使彭仕然叛乱,力战而死。欧公序文与通书同叙一人,但籍贯不同,准之对?欧文阐明匡齐是元素之父,我认为应以一千年前的欧文为准吧!元素是宁都人,其父克敬(匡齐)当然是宁都人。按谱载:克敬(匤齐)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公元980年)灵枢运回宁都葬在黄陂大墓岭上,公元1993年后裔还为其重修墓地。元素谱名大九郎,字融,元素应是其笔名或官名,其弟又名伯九郎,凝公是其笔名或官名。

廖元素的诗有名于时,其文学水平受到欧阳修的赞誉,两人关系密切,元素才“且示世系”“请为序之”,并得应诺,而得其序。这是元素对廖氏崇德家族的最大贡献。

衡山的名人_衡山的历史名人_衡山的历史相关人物

二、廖光与陆九渊。陆九渊又名陆文安字象山,公元1139年-1193年,南宋,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人,与朱熹同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公元1178年11月12日陆公在“清河廖氏族谱序”中自叙“余居翰林时,屡典文衡。今淳熙戊戌进士廖光,宁都人也,吾所取也,光既为进士,而犹笃志学问,常请益于予”。又阐明“余因光请文,故述其渠而书之”。

廖光,宁都人,但属那房先祖。过去笔者不知。近幸得黄陂中学老师近远宗贤提供谱资:克敬(匤齐)-元素(融)-(次子)圆(正二郎)-(长子)安节-(长子)綋-(次子)季高-廖光-番-叔宁、叔宽-二十四郎-X。按崇德为一世祖,廖光是第十六世孙,也是光禄…昌岐-銮公房名下元素(融)的后裔。其曾祖安节1126年进士,其伯父季尚1192年为进士,堂弟廖资在公元1249年是南阳府的教授。

廖光于公元1178年中进士后曾代表朝庭前往广西任御使,据陆公序中所述,廖光与陆公在工作中有联系与交往,且是同乡好友,故能请其作序,而得应诺,将序文留于后世。这是廖光为崇德家族作出的贡献。

衡山的历史名人_衡山的历史相关人物_衡山的名人

三、廖寿翁与文天祥。文天祥又名信国公,公元1236年—1283年,南宋第一进士(状元)江西吉水人,拜右丞相。公元1259年9月19日在梅川廖氏族谱序中首句即:“进士廖寿翁,赣州宁都人也”。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寿翁是那房的先祖,经黄陂中学老师近远贤宗搜集整理,其世脉方清晰展现出来即:克敬-元素(融)-(次子正二郎)圆-(次子安义)-絧-(次子)季深-寿翁-显孙-叔近-X。按崇德公为一世祖,寿翁是公第十六世孙。寿翁于宋宁宗赵护开禧元年乙丑(公元1205年)中进士授徐州州判后,升任江陵太守。宋时江陵即今日的南京市 。南宋首都在今日的浙江杭州附近。文天祥是朝庭内官员,因工作关系与寿翁有交往。序中:“予承天子之命,来镇此邦,同寓官舍,谈论天下及古今治否相得甚欢,一日以族谱示余,求言以记其实,予诺之。”从序文中我们得知,文天祥是受皇帝派遣,前往江陵驻守,防御北方他国侵犯,与江陵太守廖寿翁共同担负保家卫国的任务。两人空闲之时,谈古论今,寿翁即伺机求序,可见两人关系密切,寿翁若无居此要职,那能轻易得此序文,这是寿翁对崇德家族的贡献,后裔至今还没人能超越这点贡献。

上述表明:宁都廖氏先祖元素、廖光、寿翁都是经科考而录取的朝庭官员,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与欧阳修、陆九渊、文天祥是同朝为官的朋友关系。请他们为廖氏族谱作序,有着便利的条件。但笔者经仔细琢磨认为:有便利条件的同时还隐含着两个重要因素。

(一)欧阳修、陆九渊、文天祥都是江西人。在地理位置上,他们的出生地与宁都相距不远。尤其是欧公,文相在吉水(即今天的吉安市)。文相序:“进士廖寿翁,赣州宁都人,与予吉州壤相接。”元素、廖光、寿翁出生地黄陂镇在宁都县的西北部,与吉水可以说是一水岸相依,直接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陆公原籍金溪离宁都也只有二百公里。外地宗亲可以查看当今的江西地图版面,看看文相序文中的叙述是多么的真实与恰当。

(二)欧公、陆公、文相与元素、廖光、寿翁均是江西人,在朝庭为官既是幕僚朋友,更是同乡。有着同样的仕途经历,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与爱好。甚至有着同样的政治主张,同样为朝庭出力。欧公才叙“得与序古今事”,文相叙明“谈论天下事及古今治否,相得甚欢”。有着这样深厚的友谊感情。三位先祖请三位名人挥亳,他们才能欣然接受请言而作序。给崇德公后裔留下了历史的宝贵资料,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珍贵。崇德公的后裔们应当永远的铭记这几位可敬的开明先祖。

宁都廖氏先祖在唐宋两朝入仕为官者众多,据初步统计,有四位尚书、二十几位的进士,正因为有这样的辉煌家族史,才能博得几位历史名人的序文。而且序中对几位先祖的世脉均有叙述,只是流传各地族谱中的几篇序文早已人为的删改得很不完整。淹盖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改变了文章的历史性与真实性,这点在广州武威廖氏第六期本人拙文中已说明。

各房在修谱时,仅对本房的先祖才有详细记叙,而对他房的先祖,只是简单的记载。许多光宗耀祖的先祖,生殁、功绩失录,因年代久远等历史原因,使得今天的族谱资料奇缺,如廖爽、廖人俊、廖宽、廖荣、廖邈等均是宁都人,在历史上是很有影响的,目前资料甚少。更为遗憾的是,廖光与寿翁两位堂兄弟,传至孙辈即乏,没有留下后裔,致使他们的资料几乎完全消失。所以笔者认为:为了廖氏崇德家族历史的完整性、连惯性、真实性,宁都的廖氏崇德后裔有责任如实的把各位先祖的有关情况反映出来,让各地宗亲有所了解。外地宗亲若有机会接触当地有关资料时,请把有关资料整理好,以使将来编写廖氏族史时可补历史之漏。上述看法供各地宗亲参考。

廖氏崇德祠重修理事会四十二世

宁都对坊兴宗公第十七世裔孙,廖运堪撰稿

公元二OO八年立冬日

上一篇: 历史上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爱喝酒,这是为什么呢?
下一篇: 陕西历史上有那些名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