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滕州史话(四)——滕州古代名人

滕州史话(四)——滕州古代名人

滕州史话(四)——滕州古代名人1 鲁班 首先明确一点,鲁班先生不姓鲁,鲁班是和墨子同时代的人物,大约春秋时期的人物。鲁班的名称还有很多,

1鲁班

首先明确一点,鲁班先生不姓鲁,鲁班是和墨子同时代的人物,大约春秋时期的人物。鲁班的名称还有很多,如公输班、公输盘、公输般,古代班、盘、般同音通用,也称公输子。公输是其氏,姬姓,因为先秦姓氏是分开的。那为啥叫鲁班呢,因为鲁班是鲁国人。那为啥我们今天写的滕州名人也有鲁班呢,这就说来话长了。其实人家鲁班老先生一直是鲁国人没啥争议,在山大张知寒教授挖掘出墨子是咱滕州人之后,在滕州召开了国际墨学研讨会,任继愈老先生与会时提出鲁班故里在滕州,张知寒教授就又开始考证出鲁班故里在滕州,1999年任继愈先生还为滕州题了一块碑“鲁班故里”,从此以后就有了鲁班是滕州人这一说法。当然把鲁班弄成滕州人肯定可以提升咱们滕州的知名度,不过我个人认为把鲁班称为咱们滕州人这个说法有点牵强,理由有下。

李广星所著的《滕州史话》承认鲁班是鲁国人,可接下来说“鲁班故里在古小邾国,今天之滕州,小邾国曾为鲁国附庸,所以也可称为鲁国人”。我觉得这说法缺乏依据,小邾国也是诸侯国,即使曾为附庸,如果鲁班真为小邾国人的话,为什么古籍没有此类记载。任继愈和张知寒教授都考证说是滕州人,可是却没有提到哪本古籍记载,这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滕州史话》仅凭墨子和鲁班交从甚密,鲁班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最最关键的是没给出哪本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鲁班的发明创造和滕州的古代科技成果,滕州的传说,当地保留的遗迹综合分析论证滕州为鲁班故里。没有提供古书的名字,也没有提供文物的名称,仅凭刚才提到这些真的不足以把滕州论证为鲁班故里。即使有古籍记载如果只有一例的话也有时也不足为证,如《淮南子》还曾把鲁班说成是楚国人呢,这个就更离谱了,鲁班帮助楚王攻宋,不能就说成楚国人吧。有古籍记载都不一定能认定,何况找不到确切古籍记载呢。

我们滕州把鲁班挖过来以后,人家曲阜很生气啊,好好的鲁国人怎么成了你们滕州人了。为此在2017年曲阜市人民政府官网出了一篇文章“权威铁证,鲁班是曲阜人”,里面的话句句针对“滕州是鲁班故里”。该文说“山东省五任编纂委员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努力,编印出《山东省历史地图集》,这部地图集无论从政区,还是从社会、文化专辑中,以铁的史实公示天下:曲阜不仅是鲁国首都,而且也是鲁班故里。滕州是滕小国、小邾国,根本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除了这本书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书 》《山东省志·文物志》《山东区域文化通览 济宁卷——济宁文化通览》《中国文化年鉴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4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年鉴2011 》《齐鲁历史文化名人传略 古代卷 》《孔孟之乡文化名人传略》《曲阜县志》这些个书都明确记载鲁班为鲁国曲阜人,这里面最有分量的应该是《山东省志》和《曲阜县志》。该文最后指出“反观滕州市,在2006年之前其地方志(甚至包括其上级枣庄市志)从未有过对鲁班的任何记载。”

通过刚才这些材料我们大约可以分析出,鲁班大概率还是人家鲁国曲阜人,滕州有鲁班的活动痕迹很正常,说明鲁班老人家曾经在滕州古大地活动过。我身为滕州人,我也很希望我们滕州的名人越多越好,把一个古代名人考证为某个地方的人这个想法也很可以理解,增加我们知名度和影响力嘛。不管怎么说,无论鲁班的故里在哪里,现在全国最大的鲁班纪念馆就在滕州,滕州也举办了班墨研讨会,无论故里如何,我们现在更应该研究鲁班传承鲁班精神。

鲁班号称百工之祖,流传下来的东西甚多,我们列举几个。

1.1锯子

这个是流传最广的传说,传说鲁班上山砍柴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受此启发发明了锯子。实际上这个传说未必是真的,考古学家发现“锯”这个字在鲁班之前就存在,考古也发现了带锯齿的贝壳和石头,所以很有可能这只是个传说不是历史。就像我的老家是望庄镇以前叫望冢乡,望冢一词怎么解释呢,于是脑洞大开的人杜撰了个传说,汉光武帝刘秀想让好朋友严光帮助自己,可是严光不愿为官于是逃走隐居,刘秀对故人很是思念,于是去看望故人,可是故人已逝,只留坟冢,最后刘秀走时依依不舍,不时回头看看严光的坟冢,望冢由此而来,望冢西有个严村就是其隐居之地。那这个传说也仅仅是个传说,人家严子陵最后隐居在富春山和我们望冢的严村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滕州历史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_滕州古今名人

1.2 曲尺

滕州古今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_滕州历史名人

曲尺最早叫“矩”,规矩的矩,也称角尺。长的叫曲柄,长为定值为一尺,短的叫曲翼,长度不定最长和曲柄等长。不过我不明白明明是直尺,为啥叫曲尺呢?

1.3 墨斗

滕州古今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

这玩意至今还在木工中使用,历史够长的。

1.4 攻城云梯

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_滕州古今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

1.5钩强

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_滕州历史名人_滕州古今名人

钩强在水战时既可以防守时推走敌船,亦可以进攻时拉住敌船。

1.6 鲁班锁

其实鲁班锁的真实起源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传说是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而设计,也有说来自孔明,也称八卦锁。

滕州古今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的故事

2滕文公姬宏

前面有一期写过滕文公,文是谥号,公是尊称,实际上滕国建国时是侯爵,后期降爵为子爵了。滕国出现过两个滕文公,前滕文公在春秋时代,后滕文公在战国时代。我们比较熟悉的,知名度较高的那个和孟子同时代的滕文公是后滕文公,也有一说叫滕元公,姬姓名宏。滕文公出名是因为《孟子》一书,《孟子》共七篇,其中一篇就以《滕文公》命名,而《孟子》是四书之一,就这样,滕文公就在历史上出了名了。实际上滕国虽说是个侯爵,除了建国时代因为周天子的同宗国,爵位较尊外,其他方面的建树并不高。特别到了以实力说话的春秋战国时代,基本上就是给大国打酱油的角色。以至于《史记》对滕国没有什么记载,仅在《陈杞世家》提到“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滕、薛、驺都是我们现在滕州附近,滕国在姜屯镇,薛国在官桥镇和张汪镇,驺即邹,战国时代称呼驺,春秋时代多称呼邾国或邾娄国,在现在的邹城和龙阳一带。在太史公眼里,这些都是小国,与历史发展关系不大,“不足齿列,弗论”。另一处记载就是在《宋世家》宋康王时代“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有其地。”

春秋三传记载滕稍微多一点,不过也都不是主角,除了在鲁隐公七年,滕侯和薛侯朝鲁时,为了争行礼先后顺序时戏份多了一点,滕国因为天子同宗国而争了个先。其他记载基本上是会盟时提一句滕侯或滕子或滕人(以滕人记载就有点贬低的意味了)。在宋襄公时代因为宋襄公召集的会盟来晚了差点滕子差点被杀,这一点东周列国志也有记载。

《滕文公》虽是《孟子》里的一篇,实际上介绍滕文公姬宏的事迹并不多。主要在上篇,下篇没有滕文公的事了,都是孟子言论。其实《滕文公上》也大约只有不到一半的篇幅涉及到滕文公,主要说的是滕文公姬宏在做世子时出使楚国,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经过宋国,此时的孟子恰好在宋国游历,做世子的姬宏就两次拜访了孟子,对孟子很是崇拜。等姬宏他爹滕定公去世后,使然友两次到邹国来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孟子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zi疏之服,飦(zhān)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复命,定为三年之丧。可是百官不乐意了,“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文公对然友说以前我只知道跑马射箭没好好搞学问,现在行三年之丧百官不乐意,你再去问问孟子。于是然友又来了,接来下孟子的这段回答很是经典“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chuo饮)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意思是关键看你,你是国君你自己说了算。最后也没有行三年之丧,文公居丧庐五个月,期间未颁布任何命令。

后来滕文公孟子如何“为国”,孟子回答了一句至理名言“民事不可缓也”。还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所说的恒心不是我们现在的恒心,可能指的是一定的道德观念。然后孟子还介绍了夏商周三朝的税收制度“贡”“助”“彻”,仓廪实而知礼节,吃喝有保障了下面该教育百姓了,介绍了各种学校名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最后孟子说“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做官的,野人指的是百姓。这有点鄙视体力劳动的意味,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差不多意思。

《滕文公下》虽没有滕文公什么事了,不过有句大丈夫的名言出自这里,大家有必要知道,这就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一代儒宗叔孙通

叔孙通是薛人,历史上对其评价可说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吧。有一句骂吕布话“三姓家奴”,可是在叔孙通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了,叔孙通换主子就像换衣服一样,他的主子有秦国皇帝,项粱、义帝楚怀王、项羽、刘邦。这也是叔孙通最被人诟病的地方,不过司马迁却把他称为汉家儒宗,《史记》里面有传,在《娄敬叔孙通列传》里面,要知道刚才提到的滕文公贵为一国之君,《史记》里面只字未提,能够在《史记》里留下列传的都不是一般人。叔孙通年轻时师从孔甲学儒,在秦二世时为待诏博士,陈涉揭竿起义时,二世喊来一帮博士诸生问该怎么办,有三十多个博士说“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很生气,有怒色,叔孙通上前说“……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于齿牙间!郡守尉捕论,何足忧?”意思是,一群小偷小摸不足挂齿(何足挂齿这个成语就语出此),让郡守派人逮来就是。二世听了很高兴,给他博士转正去掉待诏二字,由实习生转为正式工,并且赐帛二十匹,衣一袭。叔孙通出宫回到住处后,诸生说他“先生何言之谀矣?”叔孙通说“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然后带着自己的门生逃走回到老家薛地,此时的薛地已经降楚,于是叔孙通归于项粱。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接下来才是叔孙通做大贡献的时候,刘邦在定陶称帝后,看到自己的功臣们“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察言观色的本领无人能及,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于是刘邦同意叔孙通和其门生采古礼与秦仪中和而制定朝仪。在叔孙通招聘儒生时还发生个小插曲,有2个儒生不愿跟随叔孙通,说“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这话可是伤害性和侮辱性都极强,此时的叔孙通已经赐号稷嗣君,如果是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的人想弄那俩儒生的事,还不是易如反掌。可是叔孙通还是非常大度的,对那俩货笑笑说真是腐儒不知时变。

叔孙通领着一帮人制定礼乐后,经过演练让刘邦看看很满意,然后让群臣演练。长乐宫建成后,文武百官按照礼仪对皇帝行礼,不守礼仪者,由御史执法。“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刘邦拜叔孙通为太常,赐予五百金,叔孙通就在此时为跟随他的门生请功,高祖“悉以为郎”。叔孙通不仅为这些门生请功,而且散尽五百金赐门生,可见叔孙通不是一个贪财忘义之人。

叔孙通另一个贡献是作为太子太傅教导惠帝刘盈,并且在刘邦宠幸戚夫人想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时,这时的叔孙通一改他察言观色的传统,逆了龙鳞“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可是死谏啊,如果废嫡立幼,我先死给你看。皇帝说何必如此,我开个玩笑而已,叔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柰何以天下为戏!”加之留侯请来了商山四皓给刘盈助阵,终于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最后太史公给叔孙通的评价是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

4 “状元”李稷

从隋朝开科取士直至清朝覆灭,共1300年左右,有人统计共产生状元572人,当然这是一些主要政权,如果算上那些短命王朝,大约700余人。李稷是我们滕州地区甚至说枣庄地区唯一的状元。李广星的《滕州史话》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我遍查了元代状元名录,查无此人。再来看《元史李稷传》“泰定四年(1327年),李稷中进士第,授淇州判官”。如果是状元的话,《元史》为什么没有记载,状元是正六品,淇州判官才八品。所以李稷没有中状元,而且也不是棒眼和探花,李稷应该是三甲进士,李广星老师著的《滕州史话》缺乏考证把李稷当作了状元。那李稷不是状元,状元的由来在何处呢?原来是300多年后清代名士王特选的一首诗里面说“莫道吾乡无盛事,滕人亲见状元来”。原来这个错误在于把“诗”当作“史”了,不过心情可以理解,想给我们滕州贴点金嘛,可惜不是真的状元。不过能中进士已经不错了,《元史》为其立传,说明李稷也不是一般人。《元史》记载“中丞任择善、陈思谦去世后,李稷抚养了他们的遗孤,因此人多称赞他。出入台省二十年,始终无任何疵点,是当时著名公卿”。李稷死后,追封齐国公,谥号文穆。

其实状元那么多,历史上出名的并不多,我查遍了历代状元名录。我发现我只认识,应该说只知道4个人,分别是唐朝的房玄龄,宋代的文天祥,明代的杨慎以及清代的翁同龢,此四人的事迹我不再介绍,因为他们再出名也不是咱滕州人,有兴趣的读者朋友想了解可以自行百度。

好了本期的滕州历史先写到这里,下一期开始写滕州的现代名人。

上一篇: 封丘陈桥镇:与赵匡胤一同黄袍加身|历史在这里发生
下一篇: 滕州人不能不知道的“滕州十大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