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滕州史话(三)滕州古代名人

滕州史话(三)滕州古代名人

滕州史话(三)滕州古代名人接着写滕州历史,今天主要写写滕州的古今名人,写此类内容的书不少,我主要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我喜欢这里

接着写滕州历史,今天主要写写滕州的古今名人,写此类内容的书不少,我主要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我喜欢这里面的成语典故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有时候难免偏离主题。

1 奚仲

奚仲,任姓(古妊姓,后简化为任姓),先祖为黄帝之子禺阳。奚仲在大禹时代任车正(负责车辆和运输的官员),后被封为薛国国君。其后人有的以奚为姓,有的以国为姓,所以奚仲是现代奚姓和薛姓的共同祖先。我们都知道奚仲造车,是造车鼻祖。实际上古籍记载有说是奚仲造车的如《世本》和《说文解字》,有说是奚仲的儿子吉光造车的如《山海经》,不过这两本古籍都不是信史,传说成分居多。还有传说奚仲他爹番禹发明了船,我们现在无从考察第一辆车或船到底谁造的,不过现在基本上都认奚仲是造车鼻祖了,他们爷几个发明了舟车。我觉得最可能的情况车是以奚仲父子为代表的薛地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的滕州东南有奚公山,山上有车服祠和奚仲墓。

2仲虺

仲虺(hui,原指一种毒蛇,后引申为小蛇),任姓薛氏,名莱朱,仲虺是其字,奚仲的十二世孙。仲虺是商王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左相,右相是伊尹,二人同为商朝名相。彼时的夏王朝夏桀为了让宠妃妺(mò)喜笑,什么都肯干。妺喜都喜欢些啥呢,喜好有二,一撕裂丝帛声,二看众人喝酒。夏桀说不就是撕帛吗,有的是,妺喜撕不动就找人撕给她听。众人喝酒也好办建个酒池能让千人饮酒。眼看国之将亡,关龙逄(pang,这是夏桀的忠臣)劝说夏桀再继续下去将会亡国,夏桀怎么说呢。“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这话传至夏民,夏民说“时日曷he丧,予与汝偕亡”,意思是,这太阳(夏桀自比太阳嘛)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和你同归于尽,可见那时的夏桀已失民心。伊尹和仲虺审时度势,在时机成熟时在鸣条大败夏军,建立了商王朝,仲虺作诰(注1)即《仲虺之诰》。第一句“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放逐夏桀,我很忏愧于心不忍,但是没办法不得不这么办。下文就介绍为啥造反,得为自己造反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夏王有罪,矫诬上天……”说夏桀昏庸,生灵涂炭(原来这个成语就起源于这篇诰文啊),我乃替天行道。还说夏朝的百姓都期待着我来伐夏,救其与水火。“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征东方,西方的百姓抱怨说为什么后解救我们,征南方,北方百姓抱怨为什么后解救我们。《仲虺之诰》相当于以官方的形式告诉百姓汤伐夏建商是迫不得已,是必要的也是正当的,宣告商王朝的合法性。《仲虺之诰》可以说是商朝的立国大纲,对商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很大。仲虺本人也因此诰在历史上千古传诵。

3薛烛

薛烛,春秋末期薛国人,善相剑。

历史上有关薛烛的记载主要见于《越绝书》,此书主要记载战国中期以前越国和吴国的历史。《越绝书》说越王勾践收藏了五把宝剑,正好薛烛到越国旅游,勾践听说薛烛善相剑,就请薛烛来鉴宝。取出豪曹和巨阙时,薛烛均不以为意,说豪曹和巨阙曾经是名剑,但是现在质量变了,不能称为宝剑了,当勾践让人拿出纯钧(亦称纯钩)宝剑时,薛烛“下阶而深惟,简衣而坐望之。”宝剑“拂扬其华,捽如芙蓉。观其釽(pi剑身的文彩),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薛烛盛赞这才是真正的宝剑。勾践问“客有直之者,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pi匹),千户之都二,可乎?”,薛烛说“不可。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若耶溪很出名,西施浣纱之地),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鑪,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意思是现在欧冶子也死了,这个宝剑一时无两,就算拿两个乡,骏马千匹和两座千户之城来换这把宝剑,都不能换。

越王勾践在卧薪赏胆后灭了吴国,小霸中原。随后范蠡急流勇退,文种死在工布剑下。薛烛看这形势,越国是块是非之地,久留必将惹祸上身,于是找了个合适机会谢绝了勾践的挽留继续云游四方。

实际上薛烛还是因剑而出名,是剑本身名气很大,薛烛相剑,对宝剑评论了一番,于是也被记载了下来。

4 孟尝君

孟尝君,田氏,名文,战国四君子之一(其余三个是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孟尝君出生在齐国临淄,属于宗室子弟,他爹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史记》记载田婴在齐宣王时代做了齐国宰相,做了11年,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即位,封田婴于薛地,死后号靖郭君,靖郭就是指薛城。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的母亲只是个小妾,而且田文出生的日期不太吉利,五月初五,当时可能存在迷信,认为五月五出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利。所以田婴让小妾把孩子扔了不要养活他,田文母亲不忍,偷偷把孩子拉扯大。田文长大后,田文母亲让他跟着他的那些个哥哥见他爹,田婴见到后非常生气。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田文顿首,因曰(其母位卑,此为代母分说):“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不利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受命于户乎?”婴默然。文曰:“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谁能至者!”,田婴一看说不过儿子,算了,你别说了。这是田文第一次和他爹照面。《史记》第二次记载田文和老爹对话,把他爹羞的无地自容。说他爹:“君相齐三年,齐不加广而君私家万金,门无贤者。……”说白了就是说他爹假公济私,他爹还真没生气,而且从此之后“婴乃礼文,使主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而且田婴死后竟然继承了田婴的地位,立于薛。从《史记》记载的故事看,田文真的不简单,不过史书没有提及田文幼时的老师是何许人,肯定不是自然成长,其母教育的可能性也不大,估计其母不知从哪找来了高人指点田文,要不然田文不会如此优秀,在田婴四十多个儿子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田婴的地位。

孟尝君在薛地俨如一方诸侯,吃喝不愁,好客养士,食客多达数千人。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贤名,邀请孟尝君入秦为相,第一次由于门客苏代谏止,第二次邀请时,孟尝君没抵抗住诱惑去了秦国,秦昭襄王后来经门客提醒“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囚孟尝君欲杀之。于是有了狗盗鸡鸣的故事,孟尝君让人求于昭襄王宠妾,宠妾想要狐白裘,可是狐白裘早送给昭襄王了。于是狗盗之徒偷了狐白裘送给昭襄王宠妾,昭襄王宠妾得狐白裘后给昭襄王吹了吹枕边风,于是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夜更名出关,到函谷关时天还没亮(规定鸡鸣才可出关)。此时昭襄王又后悔了,派人追孟尝君,在此间不容发之际,鸡鸣之徒学鸡叫,群鸡齐鸣,函谷关开,孟尝君得脱。

回到齐国的孟尝君任齐相,其后有人向齐湣王告孟尝君欲为乱,孟尝君谢病请辞,归老于薛,齐湣王同意了。此后就是千古第一“潜伏者”苏秦为了存燕不断挑拨齐国与赵国和秦国的关系。在齐湣王把昔日盟国基本都得罪了之后,又把宋国给灭了,独占宋地。此事让其他诸侯国很害怕,引来了秦、燕、魏、赵、韩五国伐齐,齐国被乐毅几乎灭国,仅存2城就是莒和即墨,最后齐湣王逃到了莒。此时楚国也来敲竹杠,顺手牵了很多羊,齐湣王也死于楚将之手。好在齐国的远层宗室子弟田单靠即墨和莒完成双城复齐的壮举,当然这也也离不开田单对燕国实施反间计让乐毅下了台。田单拥立齐襄王,此时的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然后薛地被齐国和魏国灭了,瓜分其地。死后葬于薛,在今官桥镇狄庄村北约百米处。原墓碑毁于文革,而今的墓碑是1991年官桥镇出资重修。

滕州古今名人_滕州历史名人_滕州名人录

5 冯谖xuan

《史记》也称为冯驩huan,孟尝君有几个有名的门客,最出名的莫过于冯驩,还有苏代,阻止孟尝君相秦的就是他,可惜第二次没能阻止成功导致孟尝君差点身死秦国。还有就是魏子,前文说有人向齐湣王告状说孟尝君欲作乱,孟尝君听说后想逃走,魏子自刎于宫门为孟尝君鸣不白之冤。不过孟尝君最厉害的谋士还是冯驩,还有2个成语与冯驩有关,一个是焚券市义,还有就是狡兔三窟。

冯驩去见孟尝君时,非常穷,身穿草鞋,身无长物只有一剑,剑柄无处放,就用小绳缠绕之,《史记》作“蒯缑(gou剑柄)”。过了十天,冯驩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意思是说,长剑啊长剑咱走吧,吃饭没有鱼啊(注2)。孟尝君听说后迁至幸舍,没想到才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那把破剑了“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听说后迁至代舍,没想到才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那把破剑了“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就这样冯驩在孟尝君处过了一年无所事事的日子。有一个去薛地收租的机会,传舍长推荐冯驩去薛地收租,说冯驩“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就这样冯驩就去薛地做了收租公,得息钱十万,杀牛置酒,冯驩让能还钱的和不能还钱的都来喝酒吃肉,“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并说这都是孟尝君体谅你们无以为业,你们要好好干,不要负了孟尝君。薛地百姓感动不已。

可是孟尝君听说冯驩把债券烧了,大为恼火,招来冯驩责问,冯驩说“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遂作罢。一年后孟尝君被贬,回封地薛,薛地百姓夹道欢迎,这才知道冯驩为其“买义”的好处。冯驩还对田文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于是冯驩又设计让秦王请孟尝君入秦为相,然后又以此说服齐王要留住田文别让他当了秦国宰相,齐王复其相位。这就是狡兔三窟的来历,史记有记载这个经过,没有用狡兔三窟这个词语,狡兔三窟这个说法来自于《战国策》。经历这些事件之后,田文意识到冯驩对自己的重要性,说“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劝田文“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

上一篇: 好书荐读——《遗墨溢香——文化名人笔下的滕州》
下一篇: 封丘陈桥镇:与赵匡胤一同黄袍加身|历史在这里发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