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警察厅原治安部次长水川伊夫逝世。
一个官阶仅“正六品”,在日本并无多少名气的水川伊夫,逝世后也在日本并未引起多大波澜,但他逝世的消息在中国却格外引人关注。
在中国学界、社会上,相继流传出“水川伊夫复活”的报道,并且多数报道都提到了四十余年前的一次战役——五原战役。哪怕时至今日,在中国关于水川伊夫的研究也从未断过。
一个在日本尚且不出名的人物,为何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为什么中国的报道上都会说“他复活”了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文官跑来“冒充”军人
1940年初,日军和国军在内蒙古展开了绥西战役,日军迅速占领了内蒙古五原县。
为达到控制五原的目的,日军计划由伪蒙军及王英的伪绥西联军担任五原的防务,并在当地组建了一支绥西警备队。
绥西警备队所辖成员,多数都是从伪蒙疆各地临时抽调的警察,其中担任绥西警备队司令官者正是水川伊夫。
水川伊夫,日本冈山县人,1905年10月出生。
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前,他一直在日本本土生活。1928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之后,进入日本内务省。内务省虽是政府机构,却和日本军部完全不搭边。
在内务省几年,他一直在警察系统内部从事着文职工作,官至长野县工场课长。
没多久,侵华战争爆发,日军从国内征调官员,水川伊夫也在其中。
因为之前的履历,水川伊夫来到中国后,被调任为伪蒙疆政府保安部理事官、警监。后来又成为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治安部代理次长。
不难看出,水川伊夫就是一个典型的“靠读书当上政府官”的人。既没有日本军校的就读经历、也没有日军内部关系。
从日本本土被调往中国后,水川伊夫仍旧在做文职。有一说一,因为水川伊夫一直处于军部之外,而且也是被征兵过来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还不能完全与那些穷凶极恶的日军划等号。
直到1940年绥西战役后,被任命为绥西警备队司令官,水川伊夫才和日本军方扯上一点关系。
并且,或许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刚上任,就连日本军部的那几个人都没混熟呢,竟然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日军中将”。
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那就是傅作义。
在绥西战役中节节败退的傅作义,自然不甘心就这么丢了五原,一直在筹划着收复五原。
而日军为防守五原做足了准备,傅作义要想攻下五原,显然一点也不容易。
五原作为河套重镇,对包头有拱卫之效,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可窥甘肃,退可守宁夏。
因此日军除在此留有上文提到的绥西警备队外,还兼有绥西联军、伪蒙军三个师,以及中枢特务机关,总兵力达到五千余人。
这还不算完,日军的主力也一直在五原附近游荡,就是为了若有情况发生,能及时支援。
因此傅作义收复五原的难度可想而知,要想拿下五原,不仅要打个出其不意,也要阻止敌人援军。
为打好五原一仗,傅作义下足了功夫。
战斗初期,他先派人潜伏进五原城内,以作内应。随即又安排人悄悄地深入敌后,破坏敌人援军到五原的交通线,将五原化为孤城,目的就是切断敌人的增援。
在傅作义看来,敌人城内的那几支伪军不足为惧,真正强大的是五原附近阴魂不散的日军主力。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就是对五原发起进攻之时。为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取得胜利,傅作义将总攻时间定在了黄河初解冻之时,也就是3月末。
终于在1940年3月20日夜晚,傅作义下令攻城。
战斗打响之初,敌人因反应迟缓,傅作义部不畏牺牲,形势几乎呈现一面倒,没多久就突进五原城内。
有不少敌人尚在睡梦之中,就被一锅端。仅仅几个小时,城内多数据点已被拔除,余下敌军固守一处,希图顽抗到底、等待援军。
此时坐镇指挥的水川伊夫并不知道,傅作义早已让人将后方交通线尽数破坏,日本援军根本不可能赶来。
在傅作义部的猛烈攻势下,城内的绥西联军、伪蒙军三个师俱都没了战意,开始四散逃亡,唯独剩下绥西警备队还在顽强反抗。
待到1940年3月21日下午,自觉守不住的水川伊夫下令撤退。自此,傅作义部取得了五原战役的最终胜利。
而且战后傅作义发现,自己此战之功,远远不止收复五原城这么简单。
我亲手毙了水川伊夫
自“七七事变”之后,侵华日军一路猛推,国民党军队少有胜迹。五原大捷,作为为数不多的胜利,已然让国民振奋。
大捷之后,全国各党派、团体纷纷发来贺电,也有不少慰问团前来慰问。与此同时,一篇篇报道铺天盖地传遍华夏大地。
而更让国人高兴的是,据报道称此次战役中,傅作义部击杀了一名日军中将。
当时的五原城
当时国民党媒体的报道中,主要抓取到了两个关键——五原大捷、水川伊夫中将被击毙。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也都认可这两大“事实”。并且当时很多参战的人回忆录里都提到了这件事。
例如1982年,一位原晋绥军连长名叫张汉三的老人写了一篇亲历记。
文章中再次提及了“水川伊夫”,并提到是他击毙了水川伊夫,并且在水川伊夫尸体旁边,缴获被击毙者印章时,还缴获了其战刀,战刀上有天皇御赐字样、刻有日本皇族标志梅花图案。确定他不单是皇族,而且是中将无疑了。
可就在张汉三写了亲历记的第三年,日本却传出“水川伊夫逝世”的消息。一时间,中国学者、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本中将死而复生!”;“日本皇族、中将水川伊夫逝世!”诸如此类报道,占据了国内报纸头条。
正是这些报道,让人不禁疑惑——水川伊夫不是在五原战役中被张汉三击毙,为何会死而复生?既然是日本皇族、日本陆军中将,他逝世后,日本官方反应为何如此平淡?
因此有部分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并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调查。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不少“真相”。
三、真相如何?
在整起事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张汉三击毙的究竟是不是水川伊夫”。诸多证据中,唯有“缴获了带有水川伊夫字样的印章”的指向性最明确。
印章,为日本人的一大身份象征。在中国古代,印章也被视为一个人的标识,最著名的就是“印玺”。
在日本,稍有身份的日本人通常都会有私印。作为绥西警备队司令官,水川伊夫自然也不例外。但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肯定张汉三所击毙者就是水川伊夫本人。
因为虽说印章乃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但为确保及时处理公务,有时候私人的印章也有可能交由下属持有。
事实上,水川伊夫当上绥西警备队司令官之后,的确下设了副官部,专门负责处理一些日常琐事。
而在五原战役中被击毙的日军中,日本方面唯一明确身份的是长昭一郎,彼时他正是水川伊夫副官部中唯一被击毙者。
也就是说,张汉三击毙的极有可能是长昭一郎,并将带有水川伊夫私印的长昭一郎误认为水川伊夫。
当然,这也只是可能。
要想弄清事情真相,还得从1985年逝世的水川伊夫身上入手。
经学者联系日本方面调查之后得知,这位水川伊夫与“被击毙的水川伊夫”有着极其相似的履历,同一所大学毕业、同样的时间来到中国,也参加过五原战役,甚至还担任过绥西警备队司令官。
也就是说在1985年死了的水川伊夫,就是1940年死的那个“水川伊夫”,也就是张汉三记述下来的那个“中将、日本皇族”。
只是他既不是日军陆军中将、更不是皇族,唯一值得一提的身份就只有绥西警备队司令官。既然如此,为何就连主流媒体等,都一再强调他“中将、皇族”的身份呢?
有一种原因就是前面提到,五原大捷之前国民党少有胜迹,作为国民党军带队进行的战役中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自然不用多说。
为鼓舞士气,彰显国军自身的功绩,在情报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宣传人员自然会想方设法进行夸大。国民党这种好大喜功的做法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并且还能激起百姓热情,算得上两全其美。
基于这一报道,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也不例外地进行转发、跟进,目的自然是为了鼓吹国民党的战功。
至于张汉三等人的亲历记,也存在“标榜”自己的嫌疑,他们抗战有功不假,所写离事实真相有可能相差甚远。
即便这样,作为五原战役的亲历者,他们所写的足以让人信服。
但是日本方面却有不同的答复,水川伊夫从五原城撤走之后,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事,期间还遭到了游击队的追击,最后抵达安北。
到安北后,他就被日本人“收拾”了。
日本军在五原这一个小县城部署了五千余人,不可谓不重视。但这五千人,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撑到,就让傅作义部打得溃不成军,显然绥西警备队的溃败与水川伊夫的指挥不当有直接关系。
在军中毫无人脉也没有履历的水川伊夫,被扣上这么大个“帽子”也无可奈何,即便他本来就是被赶鸭子上架的。
最终水川伊夫也只能被迫辞去伪蒙疆政府治安部代理次长职务,并被调回了日本本土。
作为失败者,水川伊夫回去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依旧在政府工作,却一直没有晋升机会。
直到1942年,才稍微“挪动”一下。即便到辞职前,也仅仅只是本冲绳县那霸市警察厅原治安部次长,正六品。
这一遭遇,也不失为一介普通人遭遇失败后的不公。若是他真的是媒体所说的日军陆军中将、日本皇族,又岂会被这般针对?
经过调查,日本皇室中也确系没有“水川伊夫”这一号人物。
也就是说在日本,水川伊夫既不是日军中将、更不是日本皇族。这也难怪水川伊夫逝世后,日本主流媒体并没有多大反应,只有一些娱乐花边媒体才进行了小范围报道。
但是就算1985年水川伊夫死了,这个事依然没有结束。
首先国内多数媒体依然认为水川伊夫是被傅作义部击毙的,当然也有人提出过质疑,但并不能完全否定主流观点。
因为既然水川伊夫不是皇族,那么带有日本皇室梅花图案的战刀又是谁的呢?总不能是职位都没有水川伊夫高的长昭一郎的吧。
另外关于水川伊夫五原战役之后的履历,也都是日本方面透露的,而中国学者在向日本求证时,得到的回应基本都是“水川伊夫不是陆军学校的,已无需确认。”之类的答复。不免让人产生怀疑:日本是否想要掩盖什么真相?
因为第一个被击毙的阿部规秀已经无法遮掩了,而第二个被击毙的水川伊夫身上疑点丛生,日本是否正好借此大做文章呢?
到底中日双方在这件事上谁出现了乌龙?目前并未有准确的答案,或许一切只能静待时间吧。因此就日本搪塞的态度而言,也并不能完全否认张汉三说的话。
就算水川伊夫真的不是日本中将,只有还大众以真相,才能突出中国对历史的看重。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半点虚假,唯有这样,方才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态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