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2期 杨慎家训 :“四重”“四足”诫子孙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2期 杨慎家训 :“四重”“四足”诫子孙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2期 杨慎家训 :“四重”“四足”诫子孙杨慎(1488.12~1559.0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四川唯一状元,也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以“博学”“饶著”著称。

杨慎(1488.12~1559.08),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四川唯一状元,也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以“博学”“饶著”著称。杨慎一生著述多达400余种(今存174种),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特色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第一。”

2a098f085a9346f99bf9de4696dd8e14.jp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词《临江仙》因被放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词中而闻名遐迩。

杨慎父亲杨廷和也是历史上的名人。杨廷和12岁考中举人(明代无人能及),19岁进士及第,系明成化年间最年轻进士。杨廷和是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两朝首辅。在两朝皇帝更迭的关键时期,杨廷和以“除难定策”之功、“救时宰相”之名和明朝中期主持政治改革的第一人而名留史册。

新都杨家为书香世家。自杨慎祖父杨春而下,一门四世共出七位进士、四位举人、一位贡生,人称“一门七进士,宰相状元家”。新都杨家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优良的家风家规是重要的“催化剂”。

新都杨氏家训

保存至今的清光绪乙未本《杨氏族谱》和民国辛未本《新都杨氏家谱》中,除记录新都杨氏先祖清廉为官的事迹外,也记载了杨氏的家规家训。其中最重要的家训是“四重”“四足”和杨慎临终遗训。

“四重”家训,为杨慎曾祖母熊夫人所留。熊夫人对杨家族人的工作、产业、礼仪和教育等作了规定,教育子孙亲善和睦,兴家立业。原文为:

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

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

“四足”家训,系杨慎因“大礼仪”事件被流放云南前夕与妻子告别时亲笔所书,主要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强调淡泊名利,节俭持家。原文为:

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

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他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

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惠足矣。

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计。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

临终遗训,为杨慎临终所留。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戍所,临终时,他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此外,新都杨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爱乡族规:凡入朝或在外为官,均不能忘记新都父老乡亲,每次回乡,必捐资为故乡做一件益民的善事,以报答家乡养育之恩。

谨遵祖训,名人辈出

杨氏家训对新都杨氏一族影响极大。如重教育方面,在杨慎曾祖母熊夫人立下“家法重教育”的家训之前,杨家就是普通人家,杨慎的六世祖和五世祖都是一介平民。正是熊夫人对教育的重视,从熊夫人儿子这代起,杨家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香门第。史料记载,1481年杨慎爷爷杨春考中进士,自此而下,杨慎父亲杨廷和、叔叔杨廷仪,弟弟杨惇、堂弟杨恂,儿子杨有仁皆考中进士,杨慎更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家族还另有4人考中举人。

杨慎曾祖母熊夫人还立下“家礼重敦伦”的族规,因此杨氏一族家庭和睦,世代相依,风化沐及一方。正是受此影响,当明代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发生时,贵为宰辅的杨廷和及其状元儿子杨慎挺身而出,不惜以政治生命和个人命运抗争,成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树立了两父子正直、无私、勇敢的历史形象,也印证了杨慎“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人生诤言。

而“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的祖训和杨慎“四足”家训,更直接形成杨氏一族世代清廉的家风传承。

据雍正《四川通志》记载,杨慎曾祖父杨玫曾任贵州永宁吏目,为人廉洁正直,拒绝接受当地官吏贿赂(“分价数百以遗玫,玫不受”),替百姓办好事,被传为佳话。

杨慎的祖父杨春,曾任行人司司正和湖广提学佥事,晚年辞官回新都办学,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杨春经常写信鼓励在朝廷为官的儿子杨廷和尽心治世济国,多做有利于民的好事。杨慎高中状元时,亲戚朋友送来贺银,杨春均婉言谢绝,并根据时局,提议大家将礼银用于整修破损城墙。城墙整修完成后,恰逢匪盗袭击,坚固的城墙保护了百姓安全,大家无不称道。

杨慎父亲杨廷和,效力于四朝皇帝,历任武宗、世宗两朝首辅,关注民生,改革弊政,反腐肃贪,为一代名相。

杨慎23岁考取状元后,任经筵讲官。受父辈影响,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因“大礼议”事件流放云南时,给妻子写下“四足”家训,作为对子孙的谆谆教诲。杨慎在云南三十多年,恪守清贫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博览群书,终成明代著述最多的第一人。杨慎关心民间疾苦、传播中原文化,对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在云南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杨慎的民间故事。人们赞誉他不畏权贵的风骨,钦佩他广博多才的学识,学习他知足常乐的高贵品质。

在杨慎等先辈影响下,杨氏后人世代恪守“四足”“四重”家风,为官者清廉自律,为商者兼济大众,留下许多佳话。如杨慎儿子杨有仁(也是进士)继承了其父清廉正直风骨,任侍御史之职,“抗论不避权势”,后辞官回家,“居乡清俭,虽出相门,无异寒士。”杨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百年。如今,人们走在“状元故里”,行足寻常百姓家,依然能感受到这种家风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编者: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

组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成都市新都区纪委

上一篇: 每天了解一个国家—文莱
下一篇: 【励志故事】睡前名人励志故事大全(15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