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曹操放在当时的各路诸侯之中有其进步性,因为他看到了农民的力量,而实行屯田,这是曹魏国力远超蜀吴的关键,但从阶级的角度看他又是落后的,因为他根本上维护的是地主士大夫的利益,依靠的是各地士族的力量,打压农民起义,纵容军队屠城,这就反映他根本不是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而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
2.一个人、一股力量是否进步,要看它在它这个时代产生的作用,他究竟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还是有利于被统治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地位,就决定了其进步与否,一句话,造反有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笔者将持续更新三国历史人物,以现代的视角,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探讨,从尘封的历史中学习经验得出对当今革命的启发。
本篇我们将来到整个东汉最具有争议,性格最为复杂,但是最具有格局于才干的三国人物——曹操, 笔者在之前的篇章中讲述过“ 历史上往往有两类英雄,一种代表被压迫阶级的杰出人物,一种代表统治阶级的杰出人物。两种人物的历史作用不尽相同,前一种人是真正的英雄,尽管他们本身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受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受限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他们以及被压迫的阶级所发起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前进车轮的推动者,而后一种即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们,他们一身具有进步和反动的双重作用,但是总的来说是维护其统治地位,进步也是极其有限的。” 曹操就是属于后一种人物,即出身于地主豪强的统治阶级的历史人物,自然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其所作所为也自然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笔者分析历史人物也不是希望同志们完全照搬历史事件去套在现行革命之上,那样就成为了本本主义者,而是要在马列毛的基础之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纵观历史,以唯物史观的方法去分析历史人物,如果能从中得到启发或者对读者有所帮助则深感荣幸,那么我们就开始揭开历史的帷幕,来分析这个集雄才大略奸诈诡谲于一身的——曹操
说起曹操多数人对他的评价从苏东坡的《志林》中就可以见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不是一个奸佞之人,在东汉末年豪强并起,群雄割据的时代背景下,能够突兀而起并成为中原霸主的人绝非寻常之辈,一个奸佞之人也许可以短时间的蒙蔽一些人,但是不会有一大批人长时间的为他鞍前马后拼死效命,从曹操身边谋士云集,猛将如云就能够看出他是有卓越才能的一个人,许邵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比较符合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的发迹于黄巾起义的关系密切,他是镇压黄巾起义的军阀,但同时又是依靠起义军来扩大自己的武装,他就是依靠着收编青州军以及屯田民众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而在政治舞台上突然崛起,曹操在对待农民阶级的政策中所采用的策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远见。
青州黄巾军是张角起义失败之后的一支黄巾军主力,他们借助袁绍与董卓的战争,发展自身的实力,在《典论自叙》中有这样的记载“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公元192年曹操与黄巾军交战于寿张,曹操采取了一面招降一面攻击的策略,频频向着起义军发起和平攻势,最终由于起义军斗争经验不足,同时军纪混乱,即使有着数倍于敌人的兵力还是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势,接受了曹操的收编,自此曹操“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将这样一支革命的起义武装,转化成为给自己打天下的私人主力部队。我们从中就不难发现,为何三十多万的起义部队会被曹操不满一万人的部队给收编,究其根源是组织的纪律问题,青州起义部队在之后的历史中就可以发现,当曹操被张绣反叛,落荒而逃之时,军队纪律大乱,只有于禁的部队纪律严明,队形不乱。反观由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青州军却发生强夺百姓财产,大多数临阵溃逃的现象,不难看出其组织纪律并没有做到位从而导致经受不起敌人的进攻,实在可惜。
而面对受降的俘虏家属,百万人口的农民如何安排?曹操的处理措施堪称典范,《魏书• 武帝纪》记载“夫定国之术在于强民足食”。他采取了于其余军阀截然不同的策略,袁绍袁术之流面对流民以及受降家属都是把他们看作包袱遣散了之,而曹操则是讲其作为劳动力安置在许都荒芜的土地上进行屯田生产,曹操之所以能“征讨四方,无运粮之劳,兼灭群贼,克平天下”实得益于这一屯田政策。
曹操的成功在于他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在封建社会里面,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力量,社会的维系,生产,发展都由这一股力量决定,然而农民的力量就像水一样,在它碧波粼粼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的力量,一旦出现了惊涛骇浪,就能够明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曹操所采取的政策正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农民的需求,他自身才得以壮大。而现在这一力量的源泉来到了工人阶级,是站在工人阶级的一边,先锋队与工人紧密的结合,还是站在它的反面,压制工人运动;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团结组织工人,让他们的力量得以发挥,就成为了任何一个想要进行革命的同志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力量也正如平静海面下即将翻涌上来的惊涛骇浪一般,要摧毁任何剥削压迫的反动势力。
说回正文,笔者在开头就已经说过曹操作为封建地主阶级,他不可能全心全意地为农民谋取利益,但是他与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不同,他认识到想要维持统治必须要做出政策来改变,从曹操开始起兵时所确立的政治路线即“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以及曹操在掌握朝廷实际权力之后所颁布的一系列抑制豪强兼并,减轻农民赋税的法令。特别是其击败袁绍之后下令“河北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组赋。”这一大规模减去农民负担的法令深得农民的拥护。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曹操改变了农民队伍的性质,由起义部队革命武装改变为他私人谋取利益的军事力量,但是农民起义又反过来改变了曹操本人的思维模式,他不得不调整政策去迎合农民的需要,从而使农民起义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当然我们也知道,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无法摆脱小生产的局限性,不摆脱小生产,即使起义战争中获得土地的农民,不就之后仍然要两极分化,新生的地主阶级依旧会将封建的枷锁套在农民的脖子上。
毛主席对于曹操“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现屯田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稳定,恢复,发展的措施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从客观上推动了历史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能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一篇时评也难以全部讲完。本次仅仅讲述其如何发迹以及政治方针,下次笔者将讲述曹操统一北方最关键的战役——官渡之战,以及其反映出的战争规律。
在1954年夏天时,毛主席到北戴河休假,有一次跟保健医生徐涛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1957年4月10日,毛主席在跟《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到了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在跟郭沫若、胡乔木一起吃饭时,再次提到了曹操的“冤案”,说:“唱戏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
”一年后,即1958年11月20日,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明确地表示:“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事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两千年也要翻。”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郭沫若打响了“为曹操翻案”的第一枪,在1959年1月25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其中写道:“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他应该被称为一位民族英雄。然而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了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
”1959年2月19日,历史学家翦伯赞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其中写道:“在我看来,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像这样一个中国史上有数的杰出人物,却长期被当作奸臣,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替曹操摘去奸臣的帽子,替曹操恢复名誉。”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也很推崇曹操的诗。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时说过:“我最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就是在北戴河期间,毛主席联想起曹操的功绩,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首词既有对曹操征战的赞美,也有对曹操诗词的欣赏,表达了毛主席对曹操的崇敬之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