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清风天目 | 成语话廉系列(八):程门立雪、父慈子孝

清风天目 | 成语话廉系列(八):程门立雪、父慈子孝

清风天目 | 成语话廉系列(八):程门立雪、父慈子孝程门立雪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成语】程门立雪【读音】chéng mén lì xuě【释义】程门,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门。下大雪的时候,静静地在程颐家门口等待。

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

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

【成语】程门立雪

【读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释义】程门,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门。下大雪的时候,静静地在程颐家门口等待。比喻尊敬师长,诚心求学。

【出处】《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游酢(zu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大意】游酢和杨时去洛阳拜见程颐,当时杨时大约四十岁。去拜见那天,大雪纷飞,碰上程颐正在静坐休息,他们二人没有叫醒程颐,而是静静守在一旁。等到程颐醒来时,雪已经下了一尺深。

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

家风故事

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

“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与当时的一个学者程颐有关。

程颐来自官宦世家,先辈多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且为官清廉,素有好评,家风颇正。而从北宋王朝选拔人才以科举为主来看,程家的家学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也可以说程颐来自书香门第。

在如此纯良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程颐,对仕途倒没有太大兴趣,与其兄程颢一样,他的兴趣在于学问。为了培养他们兄弟,程家特意请来当时的著名学者周敦颐进行教导。写有千古名文《爱莲说》的周敦颐,在儒家思想发展上有重要贡献。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诚”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主张人只有克服品性上的种种缺陷,达到“至诚”的境界,才能实现修养上的至高至善,成为“至圣人”。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程氏兄弟。

程颐二十岁出头时,就以一篇文章引起了朝廷高官的赏识,随后他大胆上书皇帝,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皇帝则不予理会,但程颐由此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不久,年纪轻轻的他,就在京城开始收徒讲学,已有了几分大师风范。

与当过几天官的兄长程颢不同,程颐大半的人生都是在讲学之中度过。受恩师教导启发,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诚”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当年引起朝廷高官赏识的那篇文章中,他就谈到了“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大意是要通过学习成为君子,就必须有真诚的态度,一个内心真诚、公正的人,也就离圣人的境界不远了。

按照北宋的规矩,程颐属于官宦子弟,享有优先做官的特权,但他却将此机会让给了其他族人,自己则甘于清苦,长期在民间授徒讲学,数十年如一日。这种对待学问的真诚,让他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俊杰才子纷纷从四方慕名来投。

其中便有“程门立雪”中的杨时与游酢。

杨时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八岁便能作诗。但他从无骄傲得意之气,在学问上一直追求精进。他曾在程颐兄长程颢门下学习,后来到多地为官。为了精进学问,又毅然在四十余岁时放弃高官厚禄,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

游酢也是一位少年神童,也曾在程颢门下学习,也是为了精进学问,与杨时一同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二者的主要差别只在于游酢稍微年轻几岁而已。

这二人去拜师那天,恰好是大雪纷飞,到了程颐讲学的学馆,发现老师正在静坐休息。出于对学问的虔诚、对师长的恭敬,这两位大龄学生,曾经的朝廷官员,没有叫醒老师,而是静立在老师面前,任大雪在他们身上堆积,等待老师醒来。

待到程颐睁开双眼时,发现面前两人一身积雪,神情之中却丝毫没有不耐烦或者倦怠之色。

他们有“至诚”的精神。

程颐大为感动,将二人收入门下,倾力教导,并最终使其成为门下高徒。

师风即家风,得到程氏兄弟教导的杨时与游酢二人,不只是在学问上有“至诚”精神,在他们为官之时,更是如此。

如杨时,从程颐门下出师之后,他曾到浙江为官,遇上奸臣蔡京的爪牙在当地胡作非为。他没有学其他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自欺欺人,而是根据真实情况,向朝廷举报。对于蔡京等人搞出来的“花石纲”,他更是深恶痛绝,直言这是朝廷的“恶政”。在调入中央之后,他又根据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连连上书,要求减轻百姓负担,打击贪官污吏。在金国大举人侵之时,他又是坚定的抗战派,

杨时做官,无愧于程氏兄弟的教导,更无愧于“至诚”二字。

晚年时的程颐得到司马光等人推荐,去给皇帝当老师。当时的皇帝是宋哲宗,才十岁出头。程颐这一次欣然同意,收了一个级别最高的学生。但人在朝中是非多,没过多久,便有人认为程颐表面上是在讲学,实际上是另有所图。加上当时因为对王安石变法的争论,朝廷官员互相攻击,程颐也被卷了进去,只能被迫离职。

之后,程颐便不再步入朝堂,专心讲学。但依然风波不断,他甚至被打成“奸党”,以罪臣身份死去,悲凉收场。程颐死后,皇帝还下令,焚毁其所有著作。

但程颐的学术思想并未就此断绝,如他的师风、家风一样。他那些有“至诚”精神的门人子弟在继续传承,后来发展成对中华历史影响巨大的理学,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鼎鼎大名的朱熹。

点 评

程颐有一句名言,“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对人对己都要讲究一个“诚”字,不“诚”,则害人又害己。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修养标准,也是他的家风、师风。从他所教导出来的弟子看,这个“诚”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到后来,“程门立雪”四个字已经成为尊师重道、真诚向学的代名词。

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

父慈子孝

上古明君虞舜的家风故事

【成语】父慈子孝

【读音】 fù cí zǐ xiào

【释义】指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大意】人间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父母慈爱,子孙孝顺,兄弟友爱,夫妇和睦,君王仁慈,臣子忠诚,这些就是人间应该有的道德。

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

家风故事

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

但凡论及古代的贤明统治者,往往会提到“尧、舜、禹”,这是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舜”是一个特别有孝道的人。

之所以称为“特别”,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恶毒的父亲,还有一个恶毒的继母,以及一个恶毒的同父异母弟弟。

按照“父慈子孝”的儒家道德理论,孩子尽孝的前提,似乎应该是父母要慈爱,如果父母恶毒对待孩子的话,那么孩子还有必要对父母尽孝吗?

且看舜在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下,是如何实践孝道,并将其发扬成一股独特家风的。

传说舜的先祖是黄帝之后,经过数代变迁,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成了平民。这个父亲名为瞽叟,是一个盲人,本应该得到人们同情和怜悯的弱势群体,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一点也不弱势。

瞽叟在妻子死后,立马又娶了一个,看来家境并不穷困。也不知是何缘故,从小到大,他就看不惯舜,也就是他和前妻所生之子,他的长子,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导。继母的到来,让这一局面更加恶化,特别是在继母生子之后,她对舜更加仇视,大约是为了家产分配的缘故。如果能将舜撵走或者除掉的话,那么家产就可以全部由她的孩子继承了!

在这样一个充满负能量的环境中,舜不仅要做很多家务,还要承受许多打骂。但他并未因此产生仇视心理,相反,父亲和继母越是虐待他,他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尽孝。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是常人所不能之事,是舜对于孝道的独特理解。

父母慈爱,孩子尽孝,这是人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但如果父母凶恶,孩子依然尽孝,那就不容易了。舜就是要去做这种不容易的事情,并坚持下去,直到能够用自己的孝道感化父母。如果连他自己也自暴自弃,变成一个凶恶之人,那么这个家庭也就完了。

而因为父母凶恶,就也对父母凶恶,那是什么呢?那是如同做生意一样,将孝道理解为利益,父母的付出与自己的付出要画等号,这种事,舜做不来,真正懂孝道的人,也做不来。

后来,随着弟弟的长大,在继母的唆使下,弟弟也加人了对舜的迫害队伍,舜则更加坚守他的孝道,对这个弟弟十分照顾。因为他知道人的凶恶非天生,而是环境造成的。

如此大孝之人,也必然是大德之人,后来舜就以大德之名享誉四方,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和推荐。尧听说之后,便有心选他做继承人,并赐予他一些财物,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

匪夷所思的是,舜的父亲、继母和弟弟得知后,竟然还敢起加害之心,想把这些东西都抢过来。于是便有了许多精心设计的谋杀行动。

父亲先让舜去修补谷仓的屋顶,等舜上去后,他就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则用两只斗笠当作翅膀,从屋顶上跳下来,逃过一劫。

父亲又让他去挖井,等他挖下去之后,父亲和弟弟在上面填土,想要把他活埋在里面。舜早有提防,另挖了一条旁道,从那里逃了出去。

接连经历了两次谋杀,舜不敢马上回去,就在外面躲藏了一段时间。

等他觉得家人害他之心应该已经平复下来后,回到家时,却发现尧赏赐给自己的一切都被抢走了,包括两位妻子。

舜并没有恼怒。

他的家人也极为震惊,虽然比较勉强,但还是归还了一切。舜所坚持的孝道,终于开始发挥作用。

孔子后来特别谈到此事,告诉他的学生,舜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孝道。如果他是愚孝,那么他早就在大火中被烧死,或者被活埋于井下了。正因为他是真孝、大孝,才会在对父母兄弟仁爱的同时,提防他们的加害之心,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犯下杀害自己的大罪,始终为这些凶恶的家人保留着悔悟和重新做人的机会。

舜接替尧成为首领之后,封他的弟弟做了诸侯,从这点看,他的家人应该是在舜的感化之下回到了正途,家风也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过来。否则,按照当时的规矩,一个凶恶之徒不太可能当上诸侯。

舜能成为上古贤君的代表,被后世尊崇纪念,离不开他对于“父慈子孝”的这种深刻领悟,在“父不慈”的情况下,他还要努力做到“子孝”,以尽可能让父母回归到“慈”的状态中来,把一个几乎完全沦落的家庭挽救了过来,再造了一股好家风。可叹后世却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大孝精神,反而还有一些自鸣得意之徒,认为舜是愚孝的代表,实在是荒唐可笑。

点 评

舜的孝道故事后来成了道德教化的模范教材,并有“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的传说,称其孝道感动了上天,特派了大象和飞鸟来帮助他耕田。虽是传说,却表明了后人对于舜的孝道之认同和向往。在后人的学习发扬之下,这种孝道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

摘自中国方正出版社《成语背后的家风故事》

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

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_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

程门立雪的历史人物_程门立雪的历史小故事_讲历史人物故事程门立雪

上一篇: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成语典故
下一篇: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最后一个伟大的法国人他一死,法兰西成了寡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