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程颐和程颢怎么读(程颐程颢)

程颐和程颢怎么读(程颐程颢)

程颐和程颢怎么读(程颐程颢)何谓“政”?“政”就是管理。儒家认为,管理的真谛就是正人,用己之正来使人正,用己之正之表率作用,使人效法,而不是强制执行。孔子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孔子《礼记哀公问》)为政者,就是身正的人。君如果身正,则百姓就服从管理了。“苟正其身矣,于从政者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认为,假若自己身正,对于从政者有何难处?而不能正其身,怎么能正人呢?“政

何谓“政”?“政”就是管理。儒家认为,管理的真谛就是正人,用己之正来使人正,用己之正之表率作用,使人效法,而不是强制执行。孔子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孔子《礼记哀公问》)为政者,就是身正的人。君如果身正,则百姓就服从管理了。“苟正其身矣,于从政者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认为,假若自己身正,对于从政者有何难处?而不能正其身,怎么能正人呢?“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孔子上述对“政者,正也”的深刻理解,为管理者正身、修身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二程在继承孔子“政者正也”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政在修己”的理念,并在总结历代国家治乱兴衰的基础上,将修身提到治天下国家之本的高度。程颐说:“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是对皇权至上理念的超越。在封建时代,皇权至上、帝王一言九鼎惟我独尊。尽管有直言敢谏的官员冒死进谏,但鲜明提出“治国本于帝王之身”的,尚不多见。他还说:“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故以忠恕自治。”“君子之于天下,正己斯可矣。正己,则物孰与不正?笃恭而天下平,正己而已。”他在担任宋哲宗的老师时,甚至提出“格君心之非”的主张,不仅表现了理学家以理抗势的士大夫担当精神,更表现出他思想的深邃与对君王修身在国家治理中重要性的洞察。他曾说“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伐。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也。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损人欲以复天理,圣人之教也。”(《二程集》1170页)在程颐看来,是帝王的贪图享乐造成了“峻宇雕墙、酒池肉林”,要用先王、圣人之教,来“损人欲”,首先在于“格君心之非”,去君心之嗜欲。思想家的睿智,在于不在其位而能深谋远虑,洞见世事真理。程颐近千年对为政者嗜欲、贪欲之心忧,至今仍使人振聋发聩:为政者清廉则舍社会风清气正;为政者贪奢则社会污浊;治贪在于治心,为政在于治己。

程颐和程颢怎么读(程颐程颢)

程颐和程颢怎么读(程颐程颢)

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如果说治理好国家在于为君者修身,是从国家层面说的话,那么程颐在《论语解》中说的“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着眼的则是各级政府层面的为政者。在国家治理中,各级政府的为政者,也有一个修身的问题,只有自己身正,才能治理好属下官吏。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己不正也不能治理好属下的官吏。如果作为政府的主管,自己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就会给属下树立起榜样。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领导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敛财,却要求别人廉洁自律,这种被称为两面人的官员,岂能服众?岂能受到下属拥戴?清代张聪贤的《官箴》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生明,廉生威”。程颐认为,治政同治家一样,“威严不先严于己,则人怨而不服”。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的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革命风范,体现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二程提出的“正心、修身”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政在修己”,要求为政者,正己心,养天地之正气,立浩然之气。程颢说“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不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心所蔽,则欿然而馁,却甚小也”(《二程集》20页)程颐说:“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气皆主于义而不在道,一置私意则绥。”(《二程集》11页)有私心就没有浩然之气,就不会立身行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修德立身不能讳言克除己私,而事实上那么多出事的公务员,都是在公与私、义与利、理与欲的关系上出了问题。

上一篇: 搬弄是非(搬弄是非的意思)
下一篇: 碧眼紫髯(碧眼紫髯怎么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