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后人现在在哪里?根据姜堰梅垛《李氏族谱》,姜堰梅垛乡东尹庄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后裔。
东尹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原有的东尹庄已经分割给了尹庄、梅垛、顾高等地。可居住在本地的李氏家族成员,还是习惯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东尹庄。到了东尹庄附近,打听姓名,十个人有八个人姓李,李玉堂就是从东尹庄走出来的。
这位79岁高龄的老人,原来是河南医科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姓李,都是亲戚。”李玉堂在2005年之前,压根就没考虑这么一个李姓家族的村子为什么不叫“李家庄”。
那是2005年一天早晨,退休后的李玉堂随儿女在深圳安度晚年,在偶然一次吃早茶的机会,碰到一同为李姓的本家,大家就攀谈起来。“我是李家第二十世孙。”两人自然而然就聊到辈分关系,因为老家比较重视辈分,李玉堂自然也记得很清楚,他不费事就答了出来。“不对,你这个李肯定不正宗,是假的。”谁知道那位本家一下子就指出来,李姓是古姓,不谈其他,就是从老子李耳那个年代算起,最起码有2000多年,20世至多600年左右。
李玉堂一听有道理,可自己却诧异了,用了一辈子的李姓,将至耄耋之年,却突然起了怀疑,这让他坐不安稳,李玉堂决定重回老家追本溯源,“我到底姓不姓李?”可让李玉堂失望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期间破四旧,族里连一套完整的家谱都没找到。想要找到祖宗正本清源,当务之急就是重修家谱,为此,李玉堂找到族里的兄弟李步洋等人筹划修谱的事情。
“困难重重、机缘巧合。”梅垛乡东尹庄村民李步洋是李玉堂的同一辈分的兄弟,也是这次修谱的负责人之一。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东尹庄李氏家族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历史上共四次修谱,可最近一次修谱已经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跨度。为此,李步洋和李玉堂分头行动,因为久居姜堰,李步洋负责在当地询问家谱的着落,还算顺利,总能时不时从一些族人家中找到一些破损的家谱残本。
“原本会轻松许多,可因为‘两斤肉’的事情,让我们费了大劲。”李步洋说,他们曾经打听到有一户人家保存有民国二十六年重修的家谱全本,“我们只要全部复印下来,修谱主要是衔接后代的关系了。”征得这户家人的同意后,李步洋特地花了几千元买了扫描仪,赶到人家门上。
“防盗门关着,木门开着,都没让我们进去。”李明华在姜堰当地专门帮人修家谱,这次也被李步洋他们慕名请来,对于那天发生的事情记忆很深刻。“他们说给复印了,这套族谱就不值钱了。”李明华说,当时李步洋他们也准备给予一些费用,可这家人的价码还是让人倒吸了一口气,“他要两套别墅。”李明华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户人家手中族谱的由来。“这套族谱本来不是在他们家,只不过保存族谱的后人是个好逸恶劳的人。”李明华说,家中的东西都被这个后人变卖换钱,一次过年前夕,实在没有东西可换的他,发现家中的“古书”,他跑到肉摊上表示要换两斤肉,可卖肉的不稀罕这个东西,连两斤肉也不愿意换。恰巧这户人家也在现场,他看出了其中的价值,“这书我要了,你割两斤肉给他。”于是,这套族谱就此易主。
吃了这次闭门羹,李步洋有点灰心,可就在这个时候,李玉堂从无锡找到民国五年和清朝光绪年间的族谱残本,但大致都能衔接得上。“就是这个族谱也差点没了,文革的时候,藏在屋顶才保存下来。”原来,李玉堂记得小时候私塾先生家有套族谱,当时破四旧的时候,先生偷偷把族谱藏在屋顶二道梁和屋瓦之间。
李玉堂知道这件事,辗转找到已经在无锡定居的先生的后人李飞,比较顺利地拿到了族谱。“因为屋顶漏雨,最上面一本就受了潮,发霉破掉了,成了残本。”
正是这份残本族谱,透露了一个让东尹庄李氏族人都兴奋不已的消息。残本“李氏源流族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源自有嫡派李氏自太白流寓金陵后世居焉相传数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谱系迨明洪武间移民渡江遂迁海陵东南卜宅杨尹庄而居焉是为李氏始迁之祖相传至今已十有七世。”李明华是第一个发现这段话的,他给记者解释,意思说他们的老祖宗李繁是唐朝李白的后人,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渡江来到姜堰杨尹庄(现东尹庄)生活。而这段文章最后的落款是“咸丰九年,庚子科延令举人陈焕新文甫谨撰”。“要知道举人在清朝可不能瞎写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写了就要负法律责任。”李明华认为,这段话的真实性不用怀疑。
在《李氏族谱》里,有这么一段话:“垛内在上有南北沟一条,长数百余丈深,数十余尺,兄弟二人栉风沐雨戴月披星填六七年始平,砌草房二十余间。”(标点后注)表明李繁的后人迁徙过来后的生活,这边不仅荒凉,需要填沟壑,才能建茅草房,暗合了这段历史。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玉堂是第二十世孙,都是李姓族人为何不叫李家庄。”李明华说,李玉堂他们是以始迁祖李繁为祖先,根据族谱的查证,第二十世孙并不错。“我们是李繁的后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年67岁的李焕亮回忆说,在东尹庄,原本有李氏祠堂,祠堂内有一棵600年的古银杏,祠堂旁有座极乐庵,始迁祖李繁的墓原先也在极乐庵旁,老一辈人以前每年都会到这祭祖上坟。李焕亮说,后来李氏祠堂改建为学校,极乐庵拆了,坟墓也平掉了。现在,极乐庵在原址重建了,“古银杏树也还在,可惜的是祠堂没有了。”
“李白在唐朝就绝后了。”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原南京师范大学郁贤皓教授,对于姜堰可能出现李白后人一说并不认同。郁教授说,李白的儿子叫伯禽,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白死后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曾经到安徽当涂寻找过李白的后代,发现李白的两个孙女都在当涂嫁给了当地农民。而他们的哥哥,也就是李白的孙子早年就离家出走,并失踪多年,没有音讯。“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郁教授表示,后世再出现李白后人,是根本没有依据的。“你说李繁是李白的后人,是第几代?”郁教授反问道。
有专门研究家谱的专家也称,民间有很多家谱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往名人身上靠,里面的很多记载其实是不靠“谱”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