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讲述民治故事第①期:风雨白石龙

讲述民治故事第①期:风雨白石龙

讲述民治故事第①期:风雨白石龙在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史上深圳无疑贡献出了一份特殊的价值而民治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和深圳北站的交通优势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标本意义民治文化底蕴深厚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

在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史上

深圳无疑贡献出了一份特殊的价值

而民治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和深圳北站的交通优势

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标本意义

民治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大营救就发生在这里

也是西方宗教最早进入地之一

有望天湖的传说,皇帝田的传奇

打通梅林坳的壮举

有民乐白领的故事、牛栏前华侨的真情......

今天起,民治君将为大家奉上

讲述民治故事

带大家感受民治的脉脉温情

和大家一同领略民治的面孔和心灵

第一期,我们就一起走进

风雨白石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白石龙传说

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白石龙村毗邻梅林关口,传说里,

村后蜿蜒起伏的群山之上,

有一块透明如雪的大白石。

每当炎炎烈日人们走近它时,炎热酷暑顿然消失,浑身凉爽舒服;而在月白风清之夜,此石又会散发出雪亮的奇异之光。

“白石”传闻在远近乡里不胫而走,吸引了宋朝时期广东第一才子宋湘到此游览,赋诗题词。可惜此石被鸦片战争后进入白石龙的天主教徒偷运至南洋一带出售,遂不知所终。

这样的传说现在变得无从稽考了,却也正映射出了白石龙历史的厚度。

有关白石龙的故事有着磁铁一般的魔力。我想还没有一个深圳的村庄像白石龙那样,沉淀了如此丰赡的历史:从700多年前的帝王传奇,到近代西方宗教的长驱直进;从壮怀激烈的全民抗日,到震惊中外的秘密大营救。由此,这个著名的深圳村庄,已然融入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注定要泛起一抹抹的浪花,让人无法释怀。

白石龙的地势颇有些神妙之处,这或许即是这个村庄蕴藏着的全部历史密码所在。这里地处羊台山南麓,与鸡公山、塘朗山相接相连,周围群山环抱,山峦逶迤起伏,密林深谷,遮天蔽日。向南越过梅林坳险途,可通深圳、香港、大海,地势隐蔽险要,扼地理之要冲。山中又藏有良田阡陌,水源充足,是一块不可多得得的“宝地”。

白石已去,余韵流布。幻美的传说且不去管它了,那么,就让我们来好好打量一下它700多年的人文沉淀、风雨历程。

宋少帝在此避难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1278年5、6月间,

宋军与元军展开了雷州争夺战,但最终失败,

赵昺的南宋流亡朝廷一路逃亡。

1278年12月,文天祥分兵在海丰与元军大战,因寡不敌众,战败被元军俘获。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扶幼主昺南逃,当来到羊台山南端,张世杰等人一打听原来是“白石龙”,但白话的音“白石龙”被听成“十龙”。这正应验了此前的一段因由:张世杰、文天祥战败后路经罗浮山遇一道士问卜,道士说宋帝“十龙可安身”。张等人又发现这里林深叶茂,地势险要,又极隐蔽,虽有千兵来犯亦可固守,陆秀夫、张世杰等当即决定在此先安身避难,以图再起。

这里虽然群山环绕,但却都是沃野之地,群臣们遂在此屯田种粮。此时,金兵因蒙古内乱,忽必烈调回一部分兵马用作平乱,从而放松了对南宋流亡朝廷的追剿,宋帝昺遂得以趁苟且安身之际,安心开荒种田,收割之时,竟是禾苗粗壮、谷粒串串颗颗饱满。当地百姓至今依然盛传“皇帝田”里一粒谷结出两粒大米的千古奇事。

白色教堂第一站

1847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第七个年头,天主教日渐在深圳地区广泛传播,一批来自遥远欧洲的传教士,开始从香港登岸,一步一步扩展他们的文化疆域,试图用直抵人性、也最世俗的宗教,教化和影响国人。等到时机成熟,他们开始陆陆续续在深圳各地修建教堂,落地生根。至1949年建国,统计分布于深圳各地的天主教堂达22间。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当年文化人聚会的白石龙天主堂

白石龙天主教堂即是这众多西方教堂的一间。白墙黑瓦,在周边无数高楼的掩映下,变得毫不起眼,只有屋顶的十字架,依旧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似乎在提醒人们,这白色建筑的别样内涵。

白石龙是西方传教士深入深圳腹地的第一站。因为从香港出发,翻过梅林坳就是白石龙了,他们在这里停留和张望,发现是一块传教的宝地,也是向更远处前进的踏板。在进行最初的试探和准备后,1927年,香港神父开始在白石龙筹建天主教堂,资金由香港教会负担,直到1929年才落成,据说是当时龙华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

1938年,日本侵占了广东,教士们逃离后再也没有回来,西方在白石龙的传教史从此画上句号。神父散去了,但这栋建筑并未离开历史的现场,相反更深地与历史纠缠在一起。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人利用教堂举办夜校,宣传革命,也在这里培训革命青年;经过战争烽火的洗礼,作为当时村里唯一保存完好的屋子,天主教堂也成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部所在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历史上著名的“白石龙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

这座天主教堂,也作为东江游击队

从香港抢救出的众多文化名人的第一站,

而载入史册。

抗日游击队总部

鳞次栉比的高层小区、高架上疾驰的地铁、蜿蜒交错的快速干道、现代化的高铁站,这一切,构成了今日白石龙的主体景观。而昔日的白石龙村偏居一隅,演变成密密麻麻的城中村,地铁将村子一分两半。

而谁能想到,70年前,这连绵起伏的群山密林中,曾经是广东抗日游击队总部所在地,曾经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那些深山、密林,那些游击队的兵工厂、报社、税站、医院,那些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都仿佛随风而逝,让人徒生“沧海桑田”的浩叹了。

1941年10月,梁鸿均、曾生率第三大队主力由东莞南下,在白石龙与第五大队会合,从此,白石龙成为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部所在地。两支抗日游击主力的会合,深圳、东莞、惠州地区的抗日实力大大增强,白石龙兵工厂、医务所、被服厂、税站、交通站、情报站以及后方办事处全面充实,白石龙成为了羊台山根据地的中心。11月初,曾生率部分队伍挺进路东,恢复和发展以坪山为中心的惠宝边抗日游击战争。

1942年1月,中共南方工委副书记张文彬在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东江军政干部会议,史称“白石龙会议”。会议总结了部队三年来的对敌斗争经验,决定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尹林平任政委,梁鸿均为总队长,曾生任副总队长,王作尧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李东明任政治部副主任。部队整编为一个主力大队和四个地方大队,兵力达1500余人。白石龙会议对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以白石龙为中心的羊台山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游击区逐渐扩大,纵横53华里,是当时东江惠东宝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中最大最巩固的抗日阵地。1941年至1942年,羊台山抗日根据地遭到日、伪、顽军的疯狂进攻,总队主力在白石龙顽强抗击,并及时制订了内线坚持转为外线反击战略,使顽军一举围歼游击队的狂妄计划破灭。1942年10月,国民党顽军再度进攻白石龙抗日根据地,此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挥部率主力由白石龙转移至沙河、西乡一带。1943年12月2日,总队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设于路东葵涌土洋村。从此,东江惠东宝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指挥中心就由路西转移到了路东,开创了人民抗战的新局面,直至日寇战败投降,东江纵队胜利北撤。

文化名人大营救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出兵香港,香港很快沦陷,一大批滞港的内地进步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凶险,党中央指示中共南方局、驻港机构、东江游击队全力营救,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秘密大营救行动悄然拉开。

文化名人从香港出发,经大雾山、元朗、落马洲、翻过梅林坳,沿途经过多道岗哨日军的盘查、土匪的袭扰,最终来到了游击队总部所在地的白石龙村。这里也是他们整个转移路线的第一站。

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1942年1月13日,邹韬奋、茅盾、胡绳、戈宝权、沈志远、胡风、宋之的、廖沫沙、张铁生等人四五十人最先到达白石龙。茅盾在后来的的回忆中记得,翻过梅林坳后,远远就能望见群山下的一个村庄,“向导”告诉他们那就是目的地,一群人欢呼雀跃起来:“到家了”,“到家了”。

此后几天,凤子带领的演剧队和戏剧家于伶、章泯、许幸之等也被护送过来,接踵而来的还有刘清扬、张友渔、徐伯昕、黎澍、杨刚、周钢鸣、丁聪、特伟等数十人。一批一批的文化民主人士从香港转移到村里,照例他们先会在天主教堂停留憩息,在教堂旁的大树下乘凉,然后被转移到后山上。

整个营救持续了三个多月。当年白石龙不少村民参加了营救工作,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为文化名人送饭,担着风险去很远的地方买粮食、买菜等。蔡兴富是其中的一个,他说,那些天村子里每隔两天就有一批人到达,每批少则十多人,多则二三十人。数百名滞港进步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属,先后到达白石龙,然后由白石龙安全返回内地。

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多年以后,这些文化人每每动情地回忆起这段难忘岁月。如茅盾出版来了散文集《脱险杂记》,并称营救文化名人的行动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夏衍写有《懒寻旧梦录》等,戈宝权重回羊台山游击区,深情撰文;胡绳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次考察深圳,再访白石龙,留下“飞楼邀月照盈城,迎岁笙歌动客情。四十年前事如梦,泥深雨急夜行军”的诗篇。张友渔、廖沫沙、黎澍、胡耐秋、司徒慧敏、华嘉、千家驹等人都留下回忆文章,丁聪更是创作了多幅以大营救为题材的绘画。

邹家华当年跟随父亲邹韬奋在白石龙停留了近三个月,2003年1月他考察深圳,重回白石龙看望村民,当年的经历历历在目。他触景生情,“我随父亲一起被营救脱险,从香港转移到白石龙,在这里安全生活,度过了一段至今难忘的时光。对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山水水,一直深深怀着眷念之情。”他还欣然为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如今的白石龙纪念馆

又是什么模样呢?

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

惠东历史名人_名人历史惠东人是谁_名人历史惠东人物介绍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

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篇: 景德镇|历史上和今天的“景漂”
下一篇: 迅:在方言、植物与回忆中书写故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