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就是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据《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
十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
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创始人是孔子。
道家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认为“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创始人是墨子。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纵横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
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代表人物是吕不韦。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故事的学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