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义勇军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领导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例,其中有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魏拯民、陈翰章、八女投江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及英雄群体,他们的精神可昭日月,气壮山河。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一个地主家庭,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赵一曼参加了攻打叛军保卫武汉的斗争。同年9月被中共党组织安排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命回国,先后到宜昌、南昌、上海等地从事秘密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曾任铁北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2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2年春,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她与其他同志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这首赵一曼写的《滨江述怀》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情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在东北开展工人斗争已经十分危险,赵一曼面对民族危难一再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2团政治部主任,带领部队多次打击日伪军。
当时日伪报纸惊呼“共匪女首赵一曼,红装白马奔驰于丛山密林,常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战术,使我备感难以对付”。
骑着白马,手持双枪,文武双全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光辉形象出现在东北抗日最前线。
1935年11月,在与日伪军作战时赵一曼不幸受伤被捕,敌人为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中共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地拷问,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赵一曼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
1935年12月,赵一曼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赵一曼争取了敌人派来监视她的伪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的同情与帮助。
一天夜里,赵一曼逃了出去,在离游击区还有20多里的路上被敌人追上,不幸又落入魔掌。敌人对她施以老虎凳、刮肋骨、烙铁烫、电刑等十几种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日军恼羞成怒决定将赵一曼押运到珠河地区杀害。
珠河地区曾是她开展抗日活动的地方,在押送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心爱的儿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
当日,赵一曼被枪杀。
解放后,朱德委员长曾亲笔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把她的事迹搬上了银幕,拍摄了电影《赵一曼》,解放后,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1960年,四川宜宾在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修建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事迹陈列室,后改名为赵一曼纪念馆。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22岁时参与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被中共党组织派往信阳、开封、洛阳、上海等地工作。1929年,杨靖宇被中共党组织派到东北从事革命斗争,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在东北期间,杨靖宇领导了抚顺煤矿工人的罢工,1932年11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后,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频繁出击,配合关内作战。
1937年10月,他率部在辽宁省宽甸县小佛爷岭痛歼了日军水出守备队和陆岛小队。12月又在本溪简沟同日军牛岛部队和伪治安军展开激战。
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说,“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确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名的义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1938年,杨靖宇率部在老岭游击区广泛开展破袭战,连续三次袭击了老岭隧道工程,进行了著名的长岗伏击战。在8月至12月期间,他率部与日伪军进行了11次大规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
1939年上半年,杨靖宇率部主动向日伪军展开进攻,致使通化辑安的铁路一度陷入瘫痪。
1939年9月,日伪统治者开始“联合治安肃正计划”。
1940年初,杨靖宇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率部来到吉林省濛江县境内活动,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发现了杨靖宇的行踪,日伪军满山遍谷地疯狂追袭,在激烈的战斗中,杨靖宇率部的警卫队遭受重大损失。
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日伪军不断紧缩包围圈,杨靖宇带领战士边打边退,在激战中,身边仅剩的2名战士也相继牺牲。杨靖宇因多处受伤,加上奔走多日,饥寒交迫,但他仍顽强战斗,且战且走。
2月23日,杨靖宇到达濛江县保安村附近,由于汉奸告密,敌人在三道崴子将他包围,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zhá)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杨靖宇的胃肠里尽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抗战胜利后,濛江县人民政府将濛江县改为靖宇县,哈尔滨将杨靖宇曾经工作过的一条大街改名为靖宇大街。
郭沫若曾写下《咏杨靖宇将军》诗一首,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
在东北抗联中,还有许多像赵一曼、杨靖宇一样的民族英雄,他们为了民族解放英勇奋斗,流尽最后一滴血。
赵尚志,1908年10月出生于辽宁朝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末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夏被中共党组织派回哈尔滨,在中共北满地委从事革命活动。
赵尚志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抗日将领,他领导和指挥东北抗联诸多战斗。
1934年11月25日,赵尚志率领哈东支队200余名战士在夜宿肖田地时,遭到日军望月部队和伪军邓云章团共800余人的围攻。敌强我弱,形势危急,赵尚志沉着指挥应战,经过8小时激战,毙伤敌120余名,胜利地突出重围。
此外,赵尚志还指挥了宾县战斗、三岔河战斗、五常堡战斗、方正县城战斗、冰趟子战斗等,都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随着日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赵尚志不顾个人安危于1941年10月从苏联返回东北。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局时被日伪派的特务打成重伤被俘,在敌人审讯中宁死不降,最终被日军杀害。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在东北抗日斗争中,无数抗联将士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都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影响气概。
近代史:东北抗日联军(下)
近代史:东北抗日联军(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