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不能忘却的纪念——缅怀蓝田近代文化巨子阎甘园

不能忘却的纪念——缅怀蓝田近代文化巨子阎甘园

不能忘却的纪念——缅怀蓝田近代文化巨子阎甘园作者简介:毛缠民网名金山老猫。现就职蓝田县金山中学,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发表过若干篇散文和诗。

蓝田地处京畿之地,三秦要冲,自古交通、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同时蓝田也是一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之地,历史上涌现的文化名儒有东汉才女蔡文姬,唐代诗佛王维、画家韩干、北宋四吕、清末民初关中大儒牛兆濂、近代文化巨子阎甘园,群星璀璨、熠熠生辉。其中阎甘园先生随着时光的流逝,宣传力度的减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今的蓝田人,鲜有人知道先生的丰功伟绩、高尚情怀及人格魅力。今天让这篇拙文引领广大读者,回忆先生当年的峥嵘岁月与浪漫人生。

一、蓝田神童横空出世

清同治四年1865年农历2月12日,一个小男孩呱呱坠落到陕西蓝田县北门一个耕读世家。父亲阎振甲人称乙候公是清同治年岁贡入选儒学正堂。饱学多才、清廉正直。在家乡耕田办私学,是当地颇有名望的社会贤达。这个小男孩便是日后名燥三秦的阎甘园,名培棠字甘园晚号辋口櫵者。他四、五岁随父读书、习字,十一、二岁读完《四书》、《五经》且通晓其义,被乡党誉为神童。清光绪五年(1879年)成秀才,时年16岁。翌年在西安设馆教学,后就馆富平。光绪十七年(1891年)春,入关中书院求学五年。甘园先生自小喜欢绘画,临摹《辋川石刻图》惟妙惟肖时人多有赞许。偿读《蓝田县志》叹曰我虽不能步乡贤四吕之后,但也不能让王维、韩干等人独名扬艺苑,众皆惊异其语。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3月,甘园先生赴三原参加本省县试,得到考官赏识、褒赞。但因其观点与清政府相左被贬低等级仅考中“副贡”因其见解才能出众,打破惯例被特准赴京会试。会考后吏部委以“府经历”职派往山西任职。

二、兴教办报变法图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惨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震惊朝野,这一战不仅警醒了清政府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同时也震撼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运动很快波及到全国。1897年维新志士纷纷于全国各地成立协会,办报纸宣传变法。甘园先生意识到大西北文化闭塞,民众思想落后,联合毛昌杰、王立斋、阎培芝在西安创办《广通报》这是陕西第一份报纸。甘园先生自任总编兼社长。陕西著名学者毛昌杰、名绅肖开泰任主笔。聘请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陕西进步人士宋伯鲁、名士于右任为特邀记者。时任陕西藩台樊增祥题写报头,以扩大该报的影响。由于《广通报》宣传维新思想,文笔清新、形式活泼,深受读者欢迎。发行广及京、津、沪、湘等地。为1898年六月戊戌変法运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甘园先生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反封建遭到清政府及省城保守势力的敌视,尤其是关中鸿儒蓝田乡党清朝举人、理学家牛兆濂的反对,1898年后被强令停刊。他认为兴办教育,教化民众思想尤为重要。1898年7月阎先生接受陕西“兵备道”陈兆横聘请出任陕西中学堂“斋长”成就卓著。1903年他会考中举,被清政府派往山西任职。在太原侯差期间结识了英国传教士敦崇礼两人交往甚笃、智趣相投。

他从中了解了许多西方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情况。之后敦崇礼被英国政府派往日本考察教育,诚邀阎先生同行。考察期间,他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更加坚定了阎先生“教育救国”的信念和献身教育之决心。回国后,即回陕邀陕西督督张凤翙等名流兴教办学。为了服务教育,他把从日本带回来的一些文教用品、图书、图片等在南院门东侧开设教育用品商馆。之后毅然辞职山西,在西安小车家巷创办陕西省第一所私人学校“绅立蒙学堂”,一年后迁到西木头市并改名“甘园学堂”后再迁南院门,并增设高小班。办学资金由甘园先生自筹或靠亲友捐助。他参照日本小学教学内容开设国文、算术、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操、植物,人体解剖等课程。当时没有专门课本,阎先生亲自编写,特别是由他亲自编写的《新知识三字经》一书,木刻印刷,成为当时各学堂蒙学部的基本教材。学堂的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官绅子弟、也有市民儿童;有汉族、回族、满族学生,先后在甘园学堂学习的学生总计有一千多人。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校纪、校规。为了提倡女学,1904年阎先生以其夫人杨雅阁女士之名,创办了陕西省第一所女子学校—雅阁女校,该校十分重视社会活动。打破旧学规范,开一代新风。虽仅办三年,培养了一批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新型知识女性,为陕西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热衷金石考古喜藏名人字画

阎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曾向时任陕西布政使的端方苦学金石学,掌握了丰富的金石考古知识。1908年甘园学堂停办后,他开始古物收藏、经营仿制古董。他漫游关中平原,翻越秦巴山区远跋陕北高原,足迹遍布三秦大地,收集了数以千计的各朝金石文物。由于收藏颇丰,甘园先生名满古城,远传京城。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来到南院门阎先生家中拜访,同行的还有北京晨报记者孙伏园、北师大历史系教授王桐令、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陈钟凡、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定模、北大前理学院院长夏元褾等。鲁迅先生对阎先生的几件藏品爱不释手,反复细观,叹为珍品。阎先生热情地向客人们介绍了几幅作品收集及创作过程。《云山晚照楼图》是元代大画家滕用亭的杰作,是一件传世甚少的珍品。这幅画是民国初年陕西督军陈树藩赠送给阎先生的。阎以“晚照楼”命其居室,可见阎先生对这幅画珍爱有嘉。1921年阎先生听说一位韩姓商人欲出售《续兰亭修禊图》。阎鉴定为珍品,但卖主竟开出了两称银子的天价。此价在当时的西安可购房一院,阎先生东凑西借,买下了这幅画。阎着重向客人们介绍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清乾隆盛春时节,浙江会稽太守李亨特邀集书画名流张船山、孙兴衍、阮元、丁健、伊秉等人,在绍兴城南的兰亭池畔春游、取乐,特令丁健等三个名画家先以速写形式描绘出当时的场景和每个人的神态,再用七十天时间制成三丈多长,一丈多宽的巨型大画。最后由他撰写文字,尔后不少名人陆续在此画上作序题跋,使之价值越来越高。听了阎先生的介绍,鲁迅对此画饶有兴趣,大加赞赏。1905年阎先生在西安马良甫开的古董店偶见一块长宽各三尺的残碑,断定为汉碑。遂以300两银子的高价买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朝侯小子残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当天分别时鲁迅先生握着阎先生的手说:“炎夏遇知己,可算同路人。”阎先生画了一幅画送给鲁迅,又送了一幅朝侯小子残碑精拓本。鲁迅也把一件北京特制的银墨盒赠于阎先生,作了回敬。鲁迅先生后来在日记中写道,阎先生避官不就,见画成癖悟出了如何做人的道理,与我有相通之处,但愿我辈同道行走,共同做人。这次交往一时在西安传为佳话,除此之外阎还有一幅吴越王钱椒所印的《宝箧印陀罗尼经》。1965年其子将此经卷捐献给西北大学图书馆。

四、喜画成癖,无师自通

阎甘园擅长绘画,书法,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阎先生在书画创作上的成就更为突出,他时常研习清代手指画大师高其佩、潘天寿的作品。他的书画创作重传统、讲功力、意境高雅、造诣精深。先生的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皆工笔、墨细腻,构图精致,设色讲究。其书法真、草、隶、篆无体不精,涉猎广泛,集众体之长。篆书古朴厚拙,金石味极浓;隶书秀丽雅逸、舒展自如;楷书宽博方正,朴厚端平;行草书圆润流畅,典雅清劲。最突出的是阎先生经常以指代笔,指书指画挥运自如、得心应手,被时人誉为一绝。1928年冯玉祥将军率部入陕,筹备二次北伐。刚到西安,就委托当时的陕西省长宋哲元给自己找一个教书画的教师。经民政厅长邓长耀举荐,冯亲自登门求教,拜甘园先生为师。之后冯去南京政府履职,约甘园先生同往。先生先往南京,后迁上海。经柳亚子引荐加入“南社”。1931年东京召开“中日书画联合会”,国民政府选派阎甘园、王一亭、张大千、钱廋铁、孙雪泥、张善孖等20人前往。阎为代表团唯一西北籍书画家。在日期间多次应日人之邀做指画表演。以指代笔写字、画画,指无不能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一不精;真、草、隶、篆无一不能。阎的表演轰动当时的日本,观者无不骇异,喝彩之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求者甚众、几为纸贵,消息传来,三秦父老无不为之感到自豪。回国后,阎甘园两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黄宾虹先生提名的《晚照楼书画集》,对当时中国南北书画交流产生过较大影响。阎突出的书画艺术成就,一方面来自他的天赋勤奋,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富有的金石和书画墨迹收藏。富收藏,精鉴赏,浸淫传统、取法高古。使他能够广采博取,在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陕西现代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情系家乡、救助饥民

1900年即光绪二十六年,关中大饥。蓝田县知县周之济恳请甘园先生回家乡办理赈灾事宜。甘园先生倡用“以工代赈”之法,并亲自带领数人勘测水利,组织群众修渠引水。完成水渠两条:一条在蓝田县东门外白马河的贾家沟上筑坝堵水,修渠引水,一条是从自王沟筑坝赌马河水穿崖凿洞的济北新渠(见《蓝田县志》)。这两条水渠可灌县城西北土地近千亩,大大缓解了当时严重的旱情。1929年陕西遭遇百年未遇的灾荒,消息传到上海。甘园先生在上海发起“赈济陕灾义演”,并邀请著名演员袁美云姊妹演出京剧《平贵别窑》,电影演员夏佩珍及阎先生四子阎重楼合演《虹霓关》等剧目。筹得一笔相当可观数目的款子,加上美展两次的收入及售出书画的稿费,悉数汇回家乡,作为救灾之需。陕西当局曾给予阎先生“扶危助难,不忘家乡”的褒扬。阎先生始终关心家乡大事,住在西安及上海五十多年,没有一天不看报,不留心家乡之事。他轻于官场,当地历任长官有聘他为参议,有请他当顾问的,但他从未接受官职,没有收过一文钱的报酬。阎先生的高风亮节,在家乡和陕西文化界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有道是:

巍巍终南铸丰碑,

滔滔滋水寄情思。

兴学办报启民智,

金石考古鉴国宝。

喜画成癖业伟奇,

异趋势流俗卓然。

护佑桑梓万民仰,

化作蓝玉耀千秋。

作者简介

蓝田历史文化名人_蓝田县历史文化_蓝田名人录

毛缠民网名金山老猫。现就职蓝田县金山中学,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发表过若干篇散文和诗。

蓝田县历史文化_蓝田历史文化名人_蓝田名人录

上一篇: 他蓝田
下一篇: 蓝田县的文化特质 / 杨少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