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出自赢姓。颛项之裔,伯益字大费,大费之次子若木之后有费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夏禹之后。西周初,周公将其太姒母家的姒姓转封于费,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之费城,春秋时为鲁国季友吞并,成为季氏邑。姒姓费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第三支来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季友为鲁大夫,有功封费(故地同上),以邑名为
氏。姬姓费氏的历史大约有2600年。
第四支源自姬姓。春秋时,鲁懿公之孙封于费,故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是为费伯,其后以邑名为氏。姬姓费氏的历史大约有2700年。
第五支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平王大夫费无极之族为费氏。芈姓费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汉族费姓不但起源多头,而且外族的融入也比较早。秦汉时期,丹阳的山越族有费姓,而始平费氏出自低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改代北费连氏为费氏。
清朝初期,清满洲八旗姓费佳氏、费莫氏后均改为费氏。这些外族的融入和汉化,影响了东南和东北地区的费姓人样的组成。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宋朝时期,费姓大约有48000人,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费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费姓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河南、福建等地。
明朝时期,费姓大约有10万人,约占全国人10.1%,排第一百四十四位。浙江为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费姓人口的38%。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安徽、湖北,这六省大约占费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湖南、山西、四川。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今费姓人口大约有51万,为全国第二百零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9%。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大约占全国费姓人口的39.5%;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辽宁、山东,这四省大约又集中了费姓总人口的27.9%。江苏为当代费姓第一大省,约占费姓总人口的17.4%。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1、郡望堂号
费姓的郡望为江夏。费姓的著名堂号有移风。“移风”堂号出自汉朝费汛。费汛为萧县令时,爱民如子,先教后罚。在官九年,连地方上的坏风俗都转变了,全县三年没有打官司和告状的、据说,连邻县沛县发生蝗灾时,蝗虫到了萧县界也不敢入境。皇帝封其为梁相。
2、宗祠楹联
萧邑贤令;先主遗臣。
长房仙派;先主遗臣。
受仙术于壶公;推文忠与蜀汉。
割股疗亲,唐推孝子;刺贼殉节,明著宫人。
3、族规家训
费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费姓族谱41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费姓历代名人61名,占总名人数0.1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三十四位,费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费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4%,并列排在第八十位;费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二位。
最负盛名的费姓历史人物
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开创者费直;东汉方士费长房;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南北朝北魏宁远将军费于;北宋谏议大夫费师古;明朝航海家费信,户部尚书费宏;明清之际学者费密:清朝仁体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费淳,画家费丹旭。
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主持编纂《姓氏寻根手册》380部,《百家姓家谱》180部,并著有《渤海诗词集》《传记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家谱编修讲座培训资料》《家史家谱编修实务教程》《家史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姓氏文化讲座资料》《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