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不枉苦等一年,这就是我想要的《八佰》

不枉苦等一年,这就是我想要的《八佰》

不枉苦等一年,这就是我想要的《八佰》不枉苦等一年,这就是我想要的《八佰》

时隔一年,争议缠身的《八佰》终于上映了,龙标编号显示为"电审故字2019第800号",说明了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认可。

看完《八佰》的提前点映之后,我的第一观感就是:远超预期,年度最佳预定。

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原型_历史人物真人

删减和历史观没有成为槽点

评价这部影片,首先要分析观众可能担心的一些"争议点":

其一,是影片的删减问题。从去年上海电影节的160分钟版本,到如今的147分钟公映版,删掉13分钟,是否会影响到影片的完整性?

从观影感受来看,影片没有明显的删减痕迹,该有的都有。比如被视作敏感元素的"青天白日旗",在影片中的镜头还是挺多的。尤其是顶楼护旗的重头戏,八百勇士用血肉之躯撑起旗帜,对抗日军战机的来回扫射,战况异常惨烈,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烘托非常到位。

历史人物原型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真人

网上也有去年看过完整版的观众透露,影片删减主要是砍掉一些情感戏、支线和片尾字幕,以及把对白改成方言等等,对观感反而有一些提升。

其二,是影片呈现的历史观问题。影片上映之前,导演管虎与孙元良后人见面的微博引起了巨大争议,也让不少人质疑影片是否能呈现正确的历史观?

看完正片之后,会发现“逃跑将军”孙元良只在字幕中提了一笔,影片的历史观还是很正确的,客观真实地呈现了1937年的中国:贪生怕死的士兵,麻木不仁的国民,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政府......

一边是断壁残垣的战场,一边是灯红酒绿的租界;一边在舍命死战,一边在打麻将、唱大戏。荒诞的情形任何天才编剧也编不出来,然而历史却为我们提供了最戏剧性的剧本。

麻木的国民需要英雄的牺牲来唤醒,看完这部影片,也许观众会放下对立,意识到那个时代的中国之所以羸弱,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某一个阶层的责任,而是每个人都有责任。

历史人物原型_历史人物真人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

如果要用三个词来形容《八佰》,那我选择:伟大、光荣、正确。

这三个词通常的使用语境有一些反讽意味,但我觉得如果是《八佰》,那这部影片传递的价值观绝对正确,如果是影片背后真实存在的"八百壮士",那他们完全称得上伟大与光荣。

没有短板的群像戏

除了题材,《八佰》的最大看点可能就是演员,王千源、张译、姜武、刘晓庆、侯勇、姚晨......实力派演员之多,堪比"大业三部曲"。

更可贵的是,这些明星没有走马观花一样地安排戏份,而是每个角色都有合理的入场与退场,即便戏份不多的配角,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刻画地有血有肉。

主演方面,欧豪饰演的"端午"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最初只是一名保安团的新兵,怯战、懦弱,然而他与其他老兵的并肩作战中有了很大转变,牺牲的场景也是一大泪点;

杜淳饰演的谢晋元团长是本片的核心人物,历史上的谢晋元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儒将,而杜淳在片中的形象也有着一股书生气,英气逼人。最后决定撤退的几场戏,还能看到杜淳的眼球布满血丝,细节非常到位。

历史人物原型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真人

其他主演中,张译戏份不多,但是哭戏和挨耳光的戏很生动,把部分底层小人物的懦弱展现地淋漓尽致,他那句"按照国军的老规矩,抽签",也无形中道出了国军溃败的根本原因;

姜武和王千源算是本色出演,一个油腻大叔,一个硬汉老兵。尤其是王千源饰演的老兵,枪法准、战意强,在一堆贪生怕死的逃兵里面,显得非常讨喜;

魏晨、李晨、俞灏明、余皑磊、郑恺等人也分别饰演了守卫仓库的国军士兵,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与日军同归于尽是影片前半段的一个小高潮,虽然预告片早就收录了这个片段,正片中看到依然无比震撼。

配角中,李九霄饰演的"刀子"是影片的一个亮点,短短一场送电话线的戏,就把旧上海流氓的江湖义气、家国情怀刻画了出来。

其实在影片中穿上脏兮兮的军装,观众可能很少有机会去分辨出来每个演员,但这也说明他们的表演没有违和感,观众们看到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

电影没有辜负题材

《八佰》在战争场面的调度上,让我想起了陆川的《南京!南京!》,这两部片子题材上也非常相似,都是描写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绝望感与悲壮感并存。

《南京!南京!》对侵华日军的残酷、强大描写非常到位,而《八佰》的几场战争戏也同样如此,对军事战术等细节非常考究。

几个细节:

其一是影片开场不久,保安团增援部队与日军打了一场遭遇战,保安团一触即溃,体现了两方军队实力的悬殊差距;

其二是日军凌迟俘虏,用俘虏做真人刺杀训练,把砍掉的头颅码放在路边等一扫而过的镜头,体现了日军的残酷野蛮;

其三是日军几次朝仓库冲锋,走位是分散开的,每名士兵保持几米的安全距离,这才是战场上的真实冲锋,而不是很多神剧里面的扎堆送死。(补充:2017年的《捍卫者》也有这个毛病,如果《八佰》的最终豆瓣评分还不如低成本网大质感的《捍卫者》,那一定不是《八佰》的问题,是打分用户的问题)

历史人物原型_历史人物真人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

影片中也用到了几处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比如小湖北幻想着哥哥骑着白马,独自一人面对万马千军。

白马在片中象征着白马将军赵子龙,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战斗意志和抵抗精神,白马一直在枪林弹雨中驰骋,直到片尾也安然无恙,说明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的抵抗不会停止。

历史人物真人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_历史人物原型

影片快结束时,导演管虎用了一个类似《老炮儿》的结局,戛然而止,让观众有些意犹未尽。

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镜头从四行仓库枪林弹孔的墙面逐渐拉远,拉倒现代上海高楼林立的画面,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虽然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法,放到这里却很戳人。

谢晋元在片中最后说,他不知道这个国家未来会怎样,而现实告诉我们,英烈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向往的那个时代,如今已经到来了。

总之,《八佰》无论从电影技法上,还是价值观导向上,几乎都无可挑剔,可以说对得起"八百烈士"这个题材。

电影之外

这部电影肯定会引起一些意识形态争议,各种立场说什么的都有,我简单说几点:

1、有人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日军就死了一个人,你信吗?

你们搜一下陈树生烈士的资料,就是那个绑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的烈士,在官媒、外网都可以搜到的,光他一个人自杀袭击就炸死了至少十几个日军,某些人居然歪曲成“整个四行仓库保卫战日军就死了一人”,搞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还有人拿出所谓的“日本史料”,日本史料还说南京大屠杀没死几个人呢,日本史料还否认慰安妇和731呢,是不是也都是正确的?某些人真是孝感天地啊。

历史人物原型_历史人物真人_八佰的真实历史人物

四行仓库纪念馆,图源网络

2、虽然这部影片跟TG没关系,但是也有人借机生事,黑TG“游而不击”。

TG在抗战时期确实从4万军队发展到100多万军队,但爆兵就是游而不击吗?苏联、美国在二战期间也是越打军队越多,它们也是游而不击?

抗战时期,TG发展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等19块敌后根据地,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TG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些地盘都是刮民党丢掉的,是TG自己从日本人手里抢了回来,这难道不是抗日?1亿人口,120万军人,如果交给汪伪政权会是什么下场?又多了1亿顺民,120万伪军呗?

3、我的看法是,刮民党确实烂,但是一线国军烈士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刮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能力都很烂(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已经证实了TG和刮民党之间的能力差距),如果换做TG整合全国资源、拿到美苏装备援助,那么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能打得更漂亮,而不是像历史中那么憋屈,老蒋没有彻底投降是最大的功劳,但他没有及时退位让贤,也是过错。

不要为了反国粉污名化国军烈士,也不能为了反TG而为刮民党招魂,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什么。

4、淞沪会战依然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武汉景明楼事件敢怒不敢言,今天华人媚外,洋爹高人一等,病根儿早在晚清民国就落下了。一个垃圾时代真没啥好怀念的,先想想现在怎么站起来吧,别像对岸还跪着就行。

补充:

2015年一些官媒对“八佰勇士”的报道:

上一篇: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25)——费姓
下一篇: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费姓的五大来源:赢姓、姒姓、姬姓和芈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