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三国此10猛将结局都被斩首 第八死后头被送到洛阳 第九死时如天神

三国此10猛将结局都被斩首 第八死后头被送到洛阳 第九死时如天神

三国此10猛将结局都被斩首 第八死后头被送到洛阳 第九死时如天神三国此10猛将结局都被斩首 第八死后头被送到洛阳 第九死时如天神

(说历史的女人——第681期)

在冷兵器时代,作战出现负伤或死亡都是在所难免的事,士兵中出现这种情形更是家常便饭,可是作为武将或将帅指挥的人会怎么样呢?结论是他们同样也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悲惨结局,比如在三国时期,就有10位被斩首的猛将,其中第八位死后头被送到洛阳,第9位比较另类,他死时竟然眼睛圆瞪如同天神,把杀他的人都惊呆了,甚至产生了敬佩之情。那么这10人是谁?今日我们且来一看。

斩首名人_被斩首的历史人物_人物斩首历史记录

第一位是魏延。

作为刘备活着时非常看重的一位仅次于五虎将的将领,以及蜀汉后期最好的一位将帅,他的结局经常被人抱不平。原因是诸葛亮临死以杨仪为退军的总指挥,结果杨仪最终令马岱将魏延斩首,并且踩着魏延的头颅一边吐唾沫一边大骂魏延是贱奴。魏延之死因到底是不听调度还是背叛蜀汉,抑或是杨仪公报私仇,至今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第二位是华雄。

作为董卓麾下的先锋都督将领,带着西凉军迎战十八路诸侯的讨伐军,诸侯方面连续派出多位武将,在各自的阵营都是号称很厉害的人物,结果到华雄那里走不过三个回合,全部都杀掉。诸侯震惊,马弓手关羽出马,“温酒斩华雄”,把华雄的头颅丢在众诸侯面前时,刘备才开始被人刮目相看。

(备注:此处华雄的结局为《三国演义》结局,并非史载,史载乃是为孙坚所杀,请各位看官知悉,莫误会。)

第三位是张飞。

张三爷纵横三国很多年,都鲜逢对手,连吕布都对其颇为无奈,更有战平马超的傲人成绩。可是如此猛将,雄风傲世一生,结果临了却迎来了一个颇为不堪的结局。当时刘备发兵东吴,乃令张飞率兵来集合。结果张飞还没出发,就被自己的2位部将张达﹑范强暗杀。(在《三国演义》中,刺杀张飞的两位部将之一名为范疆,被视为误写)。更令人可恨的是,这二位叛将为了到东吴寻得容身,还纳了“投名状”,把张飞的头颅割下带往东吴。张三爷彪悍一生,却落个身首异处的惨剧,真是令人无限惋惜。

第四位是夏侯渊

。作为曹魏阵营最好的西北军总司令,曾经打得马超狼狈不堪抛家舍业投奔张鲁。后来曹操攻取汉中后,留夏侯渊为汉中方面的军政一把手,自己便撤回洛阳去了。曹操此举,历来被视为一个错误的决断。因为曹操刚撤,刘备就在法正的建议下,调集所有的精锐,朝汉中发起了全面的猛攻。

法正以定军山为诱饵,骗得夏侯渊来争夺。在谋略上,夏侯渊怎么能斗过法正呢?结果法正使诈,而夏侯渊这个人呢又凡事都特别认真,就是一个小小的鹿角坏了,夏侯渊都要亲力亲为,带着几百个小兵去修补。然而这正是法正希望看到的情况,他小旗一挥,藏在暗示的黄忠就突然冲了下去,结果是夏侯渊根本来不及上马提防,就已经被黄忠斩取头颅。可谓死得冤!

第五位是吕布。

作为正史中的“飞将军”和演义中的战神,凭借傲人的兵器和坐骑,横冲直撞三国群雄,但是这么横的战神,也有疲软的一天。下邳兵败的时候,兵器被部将从白门楼抛下,自己也被部将用绳子捆成一个四肢不能稍动的俘虏。被推到曹操面前的时候,也就是面临死亡的时候,战神吕布也被死亡吓住了,变得卑躬屈膝起来,求曹操饶他一死。

甚至不惜求旁边站着的刘备,虽然他跟刘备很熟,但他们俩之间也有恩怨。可是他向刘备发出的求救信,倒是得到了回应,不过是刘备暗示曹操赶紧杀了吕布。从这事,也足见吕布心底之单纯,和刘备心底之险恶。也难怪,吕布临死什么都没留下,偏偏留下一句对刘备的总结:刘备是天下最不可信的家伙。

曹操接受刘备的建议,处死吕布,斩其首级,一代战神就此十分可惜地结束了自己的霸业和人生。

第六位是庞德。

被马腾重点培养、却被马超抛弃的一位悍将,结果被曹操捡了回去,反而成了一个宝。庞德天生刚烈,对曹操的知遇之恩非常感谢,结果是以死相报。当时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等人都选择了投降,唯独庞德带着自己的部众死战到落水无奈被俘。

关羽一开始对庞德也是很欣赏的,希望能够劝降,可是关羽不了解庞德的性格以及对曹操的忠诚。关羽被庞德骂得恼火,就令人拉出去砍头了。庞德之死,成为于禁投降的一个参照物,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英名。于禁也因庞德的行为,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到死都没再洗刷掉自己因卑躬屈膝投降所造成的屈辱。

第七位是高顺。

有人说高顺比张辽更强,关于这个提法的依据,我想可能不是指武力,而是指在吕布阵营所受的信任程度,以及高顺所统御的兵马。吕布手下有一支王牌特种部队,叫陷阵营,一直由高顺统领。高顺对吕布非常忠诚,吕布兵败被俘后,高顺誓死不降,被曹操斩首。高顺的死,多少是有点可惜的,一是因为高顺确实是一位将才,如果投降曹操,必然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成就或许不会低于张辽;二是追随吕布这样的主子,显得有点愚忠了,毕竟吕布不是一位英主。

第八位是关羽。

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准备并不充分,战争的进行出现过顺利和成绩,但水淹七军的成绩可以说是天意相助。中后期,多半是处于胶着状态。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关羽发动樊城之战难免存在好大喜功的心理。也正因此心理,不但对曹魏战事不顺,在对东吴方面的防御上也准备不足。结果造成腹背受敌,败走临沮被俘,孙权劝降不成,干脆就给关羽来了一个痛快的,送他了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孙权的坏就在于,他杀了关羽,还把关羽的头送到洛阳曹操那里,请功去了。

被斩首的历史人物_斩首名人_人物斩首历史记录

第九(9)位是典韦

三国无人可比的保镖,许褚、赵云都不能给他相比。至少有两个方面不能比:

一是力气,赵云属于技巧型的猛将,另外不管是史载还是演义,都没有说他的力气很厉害,许褚虽然是力大如牛型的,但是根据那两个案例来看,风中的营旗似乎比一头牛的重量要大一点,所以说典韦的力气应是略高于典韦的。

二是为主效忠。当然这个忠诚,其实赵云和许褚是都有的,不过赵云的忠诚仍然是有瑕疵的,比如在刘备发兵东吴时,赵云就不断劝谏,如果是无条件的纯粹忠诚,就不要对主子提出这种闹心的建议的。再说许褚,他倒是对曹操的忠诚无话可说,不过比起典韦的强烈,还是略低一点点,原因是典韦战死了。以死效忠,大概是忠诚的最高程度了。

在宛城,曹操“一晌贪欢”引发张绣兵乱,结果夜袭曹营,曹操不及迎战,典韦堵住张绣的追兵,曹操方才脱身逃走。可是典韦只带着十几个卫士,结果卫士都战死了,典韦独自战斗,手中的兵器都折断了,典韦徒手战斗,身中数十伤,最终因力竭而死。典韦死后,张绣的将士不敢近前,良久才相信典韦是真死了,砍其头颅传看。单见典韦眼睛圆瞪着,如同天神一般,于是都纷纷赞曰:“真乃神人也!”

第十位是颜良。

他的出场,似乎就是为了成就关羽而来,也正因此,他也成了三国中死得最莫名其妙的一位猛将。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关羽偷袭确实是他的死因之一;其二是关羽偷袭他的时候,他到底在干什么呢?作为一个武将,身在战场,就算自己坐在那里休息,可是自己的部队是不是管理也太松散了呢?关羽那么大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冲过来,难道哨兵都看不见吗?结果,关羽冲过来,砍下颜良的头颅,挂在马上,就骑着返回去了。这个过程,颜良和颜良的部队到底怎么了?至今虽然有很多争议和说法,但无定论,仍是谜。

结语:各位看官朋友,你觉得这10位猛将中,谁死得最惨?谁死得最可惜?谁死得最悲壮呢?

上一篇: 王者荣耀:聊一聊游戏中的历史人物
下一篇: 杨筠松——古代人文环境设计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