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传记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家史家谱编修实务教程》《家谱编修讲座培训资料》《家谱年谱编修实录》《家史写作实例分析》《百家姓寻根手册》《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郝姓是中国第八十九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中原地区。当今郝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总人口大约有264万。
得姓始祖帝乙,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商朝第三十代国君。相传帝喾之子契为商的始祖。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后传至帝乙时,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丨),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后世子孙尊帝乙为郝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郝,由赤字与邑部组成,赤是其本义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赤字是由大,火组成的会意字,其本意是大火。火焰赤红,故引申为红色。凡火皆有明著之象,微火仅显荧荧之弱力,大火则示赫赫之强势,赤表示大火。按古代五行学说,南方属火,其色为赤。在古天象中有南方之星,其中一颗最红最亮、光明显耀的星称为赤。在远古伏羲氏时代有郝省氏部落、郝省氏是郝氏族的前身,位于伏羲氏的南方,这是一个崇拜大火,以红色为氏族原始图腾的部落,其中一支以赤为其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所居之地称为赤,建立的城堡称为郝,最终发展为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郝姓主要源自郝省氏,风姓伏羲氏亦称太昊,太皞,其辅佐有郝省氏,亦作郝骨氏,一说郝省氏为伏羲氏之弟。总之,伏羲氏时代有郝省氏部落,处于伏羲氏的南方,系东夷的一支。到商朝后期帝乙时,郝省氏的后裔子期被封于郝乡,即今陕西周至县东,后北移山西太原东北,子孙以邑名为氏。郝氏的历史有3100年以上。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郝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血液,外族用郝姓始于汉晋时期的匈奴人,郝姓是匈奴的大姓,包括卢水胡、支胡、稽胡等均有郝姓、三国时关内外的鲜卑族乌丸人中郝姓为大姓晋朝时西南的叟族中有郝姓,直到唐朝,郝姓仍为南蛮叟族的大族。北宋西夏国党项族有郝姓元朝时蒙古族都噜姓改姓郝,清朝时蒙古族姓哈勒努特氏族集体改姓郝,清时满洲八旗有郝姓,世居沈阳,这些外族郝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郝姓。因此,郝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郝人活动于陕西,后北上山西,内蒙古,东移河北后继续东移到胶东半岛。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东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晋末有一支南下移民安徽。隋唐宋时期,郝姓由河南、山东等地向四川和江南散播,到明清时江南地区郝姓的分布更为广泛,但郝姓的主力仍在北方宋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八十八位、郝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郝姓总人口的48%主要分布于山西,四川,这两省郝姓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陕西、河北、湖北五省。全国郝姓主要分布在陕川晋豫等地。
明朝时期,郝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八位、宋,元,明期间,郝姓人口没有增长,凡主力在北方的大姓几乎都受到了战乱的伤害,郝姓也不例外。主要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北,这三省郝姓大约古郝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陕西和河南,这两省集中了郝姓总人口的14%,山西仍为郝姓第一大省,约占郝姓总人口的38%宋、元、明期间,郝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西北迁移,这与中原人群因战乱而向东南地区的迁移有很大的差别。全国重新形成了冀晋鲁郝姓人口聚集。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郝姓人口已达264万,为全国第八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郝姓人口的增加率星V形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四省,大约占郝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内蒙古、陕西,辽宁、安徽、黑龙江,这五省区集中了郝姓总人口的25.8%。河北占郝姓总人口的17.2%,为郝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华北为高频率聚集区并主要向东北逐渐散布的郝姓分布格局。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郝姓的都望是太原。哂书是郝姓的堂号“晒书“堂号典出晋朝的郝隆。在晋朝,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都要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和虫蛀。当时郝隆是框温的一员参军,他跑到太阳底下脱去衣服,摸着肚皮晒太阳,大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2、宗祠楹联
储书晒腹;饮水投钱。
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引义传经;丰文尚节。
奇韵豪文,才推元代;危言高论,名重汉时。
3、族规家训
赤邑赤邑,炎帝后裔;
神农骨脉,亘古不易。
商之子姓,赫赫族望;
诚义勤朴,智勇有方。
强国爱民,永葆泰康;
生生不息,富贵绵长。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郝姓族谱26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郝姓历代名人58名,占总名人数的0.1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三十七位。郝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9%、并列排在第一百五十八位;郝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郝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1%,并列排在第一百三十九位。
历史上重要的郝姓人物
战国秦国上卿郝晏:西汉上谷太守郝贤;三国魏将军郝昭;南北朝梁江夏太守郝回;隋朝农民起义军首领郝孝德;唐朝宰相郝处俊;宋朝画家郝澄,郝士安、郝锐;元朝学者郝经;明朝南京兵部尚书郝杰,学者郝锦,明清之际李自成军将领郝摇旗;清朝经学家兼训诂学家郝懿行。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太原市(发源地)郝省氏裔孙的封地郝乡
太原市已找不到郝乡的任何遗迹。不过,有龙城之称的太原城,不论是文化积累还是历史古迹都值得一游。
美食:能将简单的面食吃出上百种花样.是山西人的绝活。
顺道游:太原市。
游线二:江苏省盐城市——郝氏宗祠
盐城市南郊30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郝荣村。郝荣村里朴实大方的郝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由郑板桥的表兄郝兼三倡建。
郝荣村西北的净土庵,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读书的地方,是一座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四合院,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郝荣村人喜植花木,百年银杏与郝氏宗祠形成拱月之势,村东、村西各有一个20多亩的明代人工湖,每逢皓月当空,天水一色,倍觉奇观。上官河与盐界河在村南汇合,河面开阔,水流湍急,盛产鱼虾。白天渔舟川流如梭,夜晚渔火灿若星光。
交通参考:从盐城市乘大巴半小时可直达郝荣村,车费约10元。美食:藕粉圆子。顺道游:盐城市东部的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滩涂连绵,水草丰茂,鹿鸣鹤舞,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在盐城市乘长途汽车前往约需1.5小时的车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