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
考教师的小伙伴们,休息之余,也别忘了学习哦。
一般大家都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其实纪念屈原只是附会的说法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种种说法。三位历史人物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今天小粉笔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既能积累文化常识,又可以增加作文论据,一起过一个有内涵的端午节吧!
曹娥——孝感动天
东汉,在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曹姓渔夫,为维持生计,每天风雨无阻在舜江上钓鱼。他的女儿名叫曹娥,年方十四岁,既聪明又勤奋,与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虽穷,二人也能勉强为生。
然而,一场灾难狠狠打击了这个家庭。父亲出外打渔在江中溺亡,连尸体也没能找到。曹娥悲痛欲绝,日日夜夜沿着江路边走边嚎哭。就这么找了十七天,依旧没能见到父亲的尸首。于是她在五月五日投江而去,五天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同出现在水面上。
于古人而言,找到尸体来安葬是必不可少的“礼”。曹娥寻尸的孝心感动了天,同样也感动了四周乡亲。他们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的江边造了庙。因此,端午节的说法之一就是纪念五月五日跳水的曹娥。
伍子胥——视死如归
也许不少人对伍子胥比较陌生。其实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的吴越之争,伍子胥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伍子胥是吴王夫差的大臣,越国与吴国屡战屡败,越国试图求和,夫差想答应。伍子胥建议乘胜追击,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吴国另一位大臣收了越王勾践的贿赂,劝夫差接受勾践的求和要求,并谗言陷害伍子胥,吴王听信谗言,宝剑赐死伍子胥。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其他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挂在京城东门上,终有一天越国会从那里灭了吴国”。夫差闻言大怒,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于是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之后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了。假意求和的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夫差当牛做马卧薪尝胆,终于一举翻身灭了吴国。可见,忠臣的逆耳之言不听会酿成大祸。
屈原——以身殉国
屈原本是楚怀王的爱臣,他主张联齐抗秦,遭到别的大臣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忧心成真,心如刀割。但他也不忍舍弃国家独活,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与端午节习俗的附会众多,流传最广。相传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来源于当地百姓打捞屈原的尸体。此外,吃粽子的习俗也与屈原有关,百姓们寻找屈原尸体未果,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喂鱼虾。
其实据考证,过端午节、划龙舟等习俗早在这些人物之前就有,是某些地域的传统民俗之一。因此,说某种节日来源于对某些历史人物的纪念,纯属人们给历史文化增添内涵的附会。让某个节日拥有自己的故事,人们就能在过节时感受到更深厚的文化意义。
以上三位“端午节人物”的事迹虽各有侧重,但都拥有高尚的品德。“品德”这一主题,在2013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和 2015 年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作文题中都有涉及,大家要注意多多积累素材,才能在考试时言之有物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