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杞县勤政廉政历史人物(二)董宣廉正刚直 宁折不弯

杞县勤政廉政历史人物(二)董宣廉正刚直 宁折不弯

杞县勤政廉政历史人物(二)董宣廉正刚直 宁折不弯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圉(今河南杞县圉镇镇)人,东汉名臣、廉吏。宣少年时,深受大司徒侯霸的器重,曾任北海相、怀县令、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他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势

廉洁人物历史典故_廉洁的历史人物_廉洁人物历史素材

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圉(今河南杞县圉镇镇)人,东汉名臣、廉吏。宣少年时,深受大司徒侯霸的器重,曾任北海相、怀县令、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他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且为官清正廉明、公道正派,因此不断受到权贵们的诬陷而一再遭贬,光武帝刘秀对他的刚烈正直非常欣赏,董宣由此得到“强项令”的美誉,为世人称道。董宣一生清廉,七十四岁卒于任上。

一、敢作敢为,勇除恶霸

董宣学识渊博,刚正不阿,精明能干,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荐给光武帝。董宣应荐做官以后,政绩显著,逐渐升迁为北海相。

公孙丹是北海国的地方豪强,这些豪强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大,地方官要处理好政务,必须处理好与这些豪强大族的关系。因此,董宣一到任,就任命公孙丹为自己的属官。那时公孙丹家新建了一处宅子,他们请风水先生看了新宅以后,风水先生告诉他们说:“新居里必定要死人才吉利。”于是公孙丹就让他的儿子在街上随便杀了一个平民百姓,并把尸体放到新居里,以应新居要死人的凶兆,如此一来他们一家就可以放心地居住了。

这些地方豪族气焰嚣张,也不畏惧官府,之前他们有些作奸犯科的事,地方官府也不会仔细过问。谁曾想,这次遇到了董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董宣严格执法,为民做主,查清事实后,马上派人把公孙丹父子抓了起来。公孙丹父子承认了杀人罪行,于是董宣依照刑律处决了他们父子,替民申了冤。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圉(今河南杞县圉镇镇)人,东汉名臣、廉吏。宣少年时,深受大司徒侯霸的器重,曾任北海相、怀县令、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他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且为官清正廉明、公道正派,因此不断受到权贵们的诬陷而一再遭贬,光武帝刘秀对他的刚烈正直非常欣赏,董宣由此得到“强项令”的美誉,为世人称道。董宣一生清廉,七十四岁卒于任上。

一、敢作敢为,勇除恶霸

董宣学识渊博,刚正不阿,精明能干,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荐给光武帝。董宣应荐做官以后,政绩显著,逐渐升迁为北海相。

公孙丹是北海国的地方豪强,这些豪强在地方上的势力很大,地方官要处理好政务,必须处理好与这些豪强大族的关系。因此,董宣一到任,就任命公孙丹为自己的属官。那时公孙丹家新建了一处宅子,他们请风水先生看了新宅以后,风水先生告诉他们说:“新居里必定要死人才吉利。”于是公孙丹就让他的儿子在街上随便杀了一个平民百姓,并把尸体放到新居里,以应新居要死人的凶兆,如此一来他们一家就可以放心地居住了。

这些地方豪族气焰嚣张,也不畏惧官府,之前他们有些作奸犯科的事,地方官府也不会仔细过问。谁曾想,这次遇到了董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董宣严格执法,为民做主,查清事实后,马上派人把公孙丹父子抓了起来。公孙丹父子承认了杀人罪行,于是董宣依照刑律处决了他们父子,替民申了冤。

不过,公孙丹的宗族亲党非常不满,他们不肯善罢甘休,集结了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到董宣府里呼号喊冤,叫嚣滋事。董宣明白只有严惩了他们,才能打击这些豪强大族的嚣张气焰,否则以后的政务就没法开展,对其他大族也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董宣下令把他们统统抓了起来,并以公孙丹曾经领着他们归附王莽和勾结海盗的罪名,派门下书佐水丘岑把他们全部斩首。董宣为民做主,除暴安良,大快人心,老百姓欢欣鼓舞。那些豪强大族平时在地方上飞扬跋扈、目无法纪、欺压百姓,官府对他们也奈何不得,而这样一来,他们则老实多了。

青州刺史以董宣杀人过多为由上报朝廷,把董宣逮捕下狱。书佐水丘岑也因为执行了董宣的命令,受到牵连,被一并抓了起来。在狱中董宣毫无畏惧、悔恨之色,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乎大义,为民伸张正义,即使朝廷不理解,自己因此受到惩罚,也是很有价值的。董宣心安理得,心志坦荡,昼夜朗诵诗书,和平常一样。行刑前,狱卒送饭给他,他满脸正气,义正词严地说:“我生平没吃过别人送的东西,更何况快要死了呢?”说完,自己慨然登上刑车而去。

和董宣一起受刑的一共有九人,前面八人依次受刑后,马上就轮到董宣了,正在这时,传来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免除董宣的刑罚,重新把他带回到监狱里。接着皇帝派出使者质问董宣为什么滥杀无辜,董宣把事情的原委向使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并且请求说:“水丘岑是接受我的命令办事的,他不该承担责任,他是受我牵连,请把我杀了,让水丘岑活命吧。”使者把情况向皇帝作了汇报。

光武帝了解到董宣不屈从、不流俗、不顾及地方豪强的势力,能够秉公办事,严格执法,实属难能可贵。如果惩处了董宣,还怎么能够让天下的官员们秉公执法呢?还怎么能保护老百姓呢?因此下诏将董宣降职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刺史不得再追究水丘岑。水丘岑后来一直升任到司隶校尉。

二、威名远扬,群寇慑服

后来,江夏郡以夏喜为首的大抢劫集团,终日里在江夏郡的边界地区抢劫滋事,骚扰百姓,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光武帝于是派董宣去担任江夏太守的职务。

董宣没有辜负刘秀对他的信任。他一到江夏郡的边界,就发布文告说:“皇上相信我可以剿灭那些为非作歹、刁钻狡猾的匪徒,才让我这个不太够格的人来充当本郡的太守,剿匪的军队已经布置停当,奉劝各位看了这个文告以后,要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是自首投案、洗手不干,还是继续顽抗、自取灭亡?何去何从,望速抉择!”

夏喜一伙对董宣从严办案的威名早有所闻,如今又看到这份文告,心里不免胆怯起来。于是,这个团伙逃的逃、降的降,偌大一个抢劫团伙,顷刻之间就瓦解了。

三、以身护法,宁折不弯

历朝历代的京师都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之一,东汉的京师洛阳自然也不例外。这里聚居着大量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他们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光武帝为此大伤脑筋,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那位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董宣。是年六十九岁的董宣被任命为洛阳令。要做好洛阳的行政长官是比较难的,果然,上任不久,董宣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关于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亲姐姐,她家中有个恶奴无视国法,大白天公然杀人,草菅人命。这个恶奴杀人后大摇大摆地躲进湖阳公主府中,有关执法部门畏惧公主的权势,不敢依法惩治他。这个恶奴不知收敛,依然气焰嚣张,仗着有公主给撑腰,不时出来公开活动。有一次湖阳公主外出,这个恶奴公然抛头露面,骑在高头大马上,做公主的侍从,一路上耀武扬威。董宣知道后,就在公主必经之路夏门亭等着,准备捉拿这个杀人犯归案。公主的车马一到夏门亭董宣立刻上前拦住公主的车,抽出佩刀划地,刀碰着土地铿然有声。董宣厉声指责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纵容家奴胡作非为,呵斥那个恶奴下马受刑,并当着公主的面将这个杀人的恶奴就地处决。

湖阳公主对董宣的做法非常恼火,马上赶到皇宫,向光武帝哭诉事情的经过,请皇帝给她做主。光武帝听了湖阳公主的哭诉后,勃然大怒,下令把董宣召进宫里,准备将其乱棍打死,为公主解气。董宣来到皇帝面前,叩头对光武帝说:“请允许我说句话,再让我死吧。”光武帝带着怒气问:“你要说什么?”董宣说:“现在正是陛下圣德中兴的时候,如果公卿权贵都像公主这样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如果执法不严,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约束力大大降低,将来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如何取信于老百姓,如何让老百姓安心生活呢?我用不着陛下用刑,请让我自杀吧。”话音刚落,董宣用头向大殿上的柱子撞去,顿时董宣撞得头破血流,满脸鲜血。

光武帝觉得董宣讲得有理,便叫太监拉住他,不让他再撞。为了给公主留面子,命令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道歉。董宣觉着自己没什么错,说什么也不服从命令,坚决不向公主低头认罪。光武帝又叫太监们抓着他的头强行往地上按,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董宣低头认错。董宣两手死死撑在地上,拼命挺起脖子,就是不肯低头道歉。董宣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在这种场合下表现得酣畅淋漓。看到这儿,公主回过头来对光武帝说:“你当年在家当老百姓时,家里窝藏过不少犯法的人,官府都不敢登门来找你要人。现在当了皇帝,贵为天子,难道自己的权威还不能让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屈从吗?”光武帝笑着说:“天子和老百姓不一样啊。”然后又说:“‘强项令’你快出去吧。”“强项令”即硬脖子令之谓也。

实际上皇帝对董宣的耿直和忠心是很感动的,有这样刚正不阿、严格执法的臣子,乃是国家的幸运,是东汉王朝的福气。光武帝下诏赏赐给董宣金钱三十万,董宣分文不取,都分给了属下。

四、廉正刚直,桴鼓不鸣

董宣走马上任,就地诛杀恶奴,朝殿之上勇斗湖阳公主,最后连皇帝都不得不让他三分,这些举动使他很快在洛阳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普通老百姓为拥有这么一位刚正不阿的地方官而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但是整个洛阳城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豪强富商、流氓地痞却高兴不起来了,他们憎恨董宣却也无可奈何,长公主都惹不起他,谁还能把他怎么样呢?许多不法分子因此逃离了洛阳,继续留下的则闻风丧胆,甚至连听到董宣的名字都吓得发抖,哪里还敢为非作歹呢?很多人都暗暗地称他为“卧虎”,意思是“随时准备发威的老虎”。

经过董宣治理,洛阳的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各行各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枹鼓不鸣董少平。”枹鼓,是古代官衙前用于人们击鼓鸣冤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自从董宣做洛阳令后,没有人再敢为非作歹,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它说明洛阳的社会秩序的确大为改观了。

董宣做了五年洛阳令,在任上去世。光武帝亲自派使者吊唁时,只看到一条布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正对着遗体哭泣。再看看董宣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敝的车子。光武帝听说这些事情以后,不禁感叹说:“直到董宣死了,我才知道他是如此廉洁呀!他不但能严格执法,忠君爱民,还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啊!”朝廷以董宣曾经担任过两千石的官职,按照大夫级别把他安葬了,并且安排他的儿子担任郎邮中,以示对忠良之后的抚慰劝勉。

董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屈从于压力,忠于国家,关爱百姓,深受朝廷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强项令”的美名自此天下流传,万古流芳。

五、以身护法,宁折不弯——董宣廉政思想的精华

董宣只是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七品小官,但他却能秉公执法,虽是皇亲国戚,也按律而断,在威逼利诱面前,以身护法,宁折不弯。看来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今人所创,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为之而奋斗过。

按律而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上难了。有权有势的,要施之以压力;有钱有物的,要施之以贿赂;沾亲带故的,要施之以影响。执法的人,只要骨头稍微有些软,手脚稍微有些贪,耳朵稍微有些顺,什么法律,什么原则,就将是席空话。因此,要做一个正直的官吏,在权、钱、利、色面前,眉头不能皱一皱,眼皮不能眨一眨。

现在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司法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有些违法违纪之人,不仅得不到惩治,反而飞黄腾达。这些年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规制度和法律条文,如果真能按制定的条文办,党的风气会正,社会的风气也会好起来。可是空摆着那些条文,有的人、有的地方就是不按章行事,究其原因,也无非是权势、钱财、人情在作怪。

在违法违纪的人中,尤其是有点“身份”、有点“背景”的人,他们不仅藐视党纪国法,还藐视执法者,在他们眼里,这些执法者只是股掌上的玩物,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但是,他们一旦遇上了执法不畏权势、执法不私亲故的人,就再也跑不掉、躲不了。在我们的社会中,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才维系了党纪国法的尊严。

两千年前的董宣如果是个苟且偷生、畏首畏尾的人,那么就不会有其执法严峻的一段历史故事,更不会青史留名。今天,有许许多多为维护党纪国法而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同志,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青史留名,但是在我们党的史册中,在共和国

不过,公孙丹的宗族亲党非常不满,他们不肯善罢甘休,集结了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到董宣府里呼号喊冤,叫嚣滋事。董宣明白只有严惩了他们,才能打击这些豪强大族的嚣张气焰,否则以后的政务就没法开展,对其他大族也起不到震慑作用。因此,董宣下令把他们统统抓了起来,并以公孙丹曾经领着他们归附王莽和勾结海盗的罪名,派门下书佐水丘岑把他们全部斩首。董宣为民做主,除暴安良,大快人心,老百姓欢欣鼓舞。那些豪强大族平时在地方上飞扬跋扈、目无法纪、欺压百姓,官府对他们也奈何不得,而这样一来,他们则老实多了。

青州刺史以董宣杀人过多为由上报朝廷,把董宣逮捕下狱。书佐水丘岑也因为执行了董宣的命令,受到牵连,被一并抓了起来。在狱中董宣毫无畏惧、悔恨之色,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乎大义,为民伸张正义,即使朝廷不理解,自己因此受到惩罚,也是很有价值的。董宣心安理得,心志坦荡,昼夜朗诵诗书,和平常一样。行刑前,狱卒送饭给他,他满脸正气,义正词严地说:“我生平没吃过别人送的东西,更何况快要死了呢?”说完,自己慨然登上刑车而去。

和董宣一起受刑的一共有九人,前面八人依次受刑后,马上就轮到董宣了,正在这时,传来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免除董宣的刑罚,重新把他带回到监狱里。接着皇帝派出使者质问董宣为什么滥杀无辜,董宣把事情的原委向使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并且请求说:“水丘岑是接受我的命令办事的,他不该承担责任,他是受我牵连,请把我杀了,让水丘岑活命吧。”使者把情况向皇帝作了汇报。

光武帝了解到董宣不屈从、不流俗、不顾及地方豪强的势力,能够秉公办事,严格执法,实属难能可贵。如果惩处了董宣,还怎么能够让天下的官员们秉公执法呢?还怎么能保护老百姓呢?因此下诏将董宣降职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刺史不得再追究水丘岑。水丘岑后来一直升任到司隶校尉。

二、威名远扬,群寇慑服

后来,江夏郡以夏喜为首的大抢劫集团,终日里在江夏郡的边界地区抢劫滋事,骚扰百姓,弄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光武帝于是派董宣去担任江夏太守的职务。

董宣没有辜负刘秀对他的信任。他一到江夏郡的边界,就发布文告说:“皇上相信我可以剿灭那些为非作歹、刁钻狡猾的匪徒,才让我这个不太够格的人来充当本郡的太守,剿匪的军队已经布置停当,奉劝各位看了这个文告以后,要认真地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是自首投案、洗手不干,还是继续顽抗、自取灭亡?何去何从,望速抉择!”

夏喜一伙对董宣从严办案的威名早有所闻,如今又看到这份文告,心里不免胆怯起来。于是,这个团伙逃的逃、降的降,偌大一个抢劫团伙,顷刻之间就瓦解了。

三、以身护法,宁折不弯

历朝历代的京师都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之一,东汉的京师洛阳自然也不例外。这里聚居着大量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他们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光武帝为此大伤脑筋,思来想去,还是想到了那位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董宣。是年六十九岁的董宣被任命为洛阳令。要做好洛阳的行政长官是比较难的,果然,上任不久,董宣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那就是关于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亲姐姐,她家中有个恶奴无视国法,大白天公然杀人,草菅人命。这个恶奴杀人后大摇大摆地躲进湖阳公主府中,有关执法部门畏惧公主的权势,不敢依法惩治他。这个恶奴不知收敛,依然气焰嚣张,仗着有公主给撑腰,不时出来公开活动。有一次湖阳公主外出,这个恶奴公然抛头露面,骑在高头大马上,做公主的侍从,一路上耀武扬威。董宣知道后,就在公主必经之路夏门亭等着,准备捉拿这个杀人犯归案。公主的车马一到夏门亭董宣立刻上前拦住公主的车,抽出佩刀划地,刀碰着土地铿然有声。董宣厉声指责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纵容家奴胡作非为,呵斥那个恶奴下马受刑,并当着公主的面将这个杀人的恶奴就地处决。

湖阳公主对董宣的做法非常恼火,马上赶到皇宫,向光武帝哭诉事情的经过,请皇帝给她做主。光武帝听了湖阳公主的哭诉后,勃然大怒,下令把董宣召进宫里,准备将其乱棍打死,为公主解气。董宣来到皇帝面前,叩头对光武帝说:“请允许我说句话,再让我死吧。”光武帝带着怒气问:“你要说什么?”董宣说:“现在正是陛下圣德中兴的时候,如果公卿权贵都像公主这样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如果执法不严,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约束力大大降低,将来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如何取信于老百姓,如何让老百姓安心生活呢?我用不着陛下用刑,请让我自杀吧。”话音刚落,董宣用头向大殿上的柱子撞去,顿时董宣撞得头破血流,满脸鲜血。

光武帝觉得董宣讲得有理,便叫太监拉住他,不让他再撞。为了给公主留面子,命令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道歉。董宣觉着自己没什么错,说什么也不服从命令,坚决不向公主低头认罪。光武帝又叫太监们抓着他的头强行往地上按,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董宣低头认错。董宣两手死死撑在地上,拼命挺起脖子,就是不肯低头道歉。董宣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在这种场合下表现得酣畅淋漓。看到这儿,公主回过头来对光武帝说:“你当年在家当老百姓时,家里窝藏过不少犯法的人,官府都不敢登门来找你要人。现在当了皇帝,贵为天子,难道自己的权威还不能让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屈从吗?”光武帝笑着说:“天子和老百姓不一样啊。”然后又说:“‘强项令’你快出去吧。”“强项令”即硬脖子令之谓也。

实际上皇帝对董宣的耿直和忠心是很感动的,有这样刚正不阿、严格执法的臣子,乃是国家的幸运,是东汉王朝的福气。光武帝下诏赏赐给董宣金钱三十万,董宣分文不取,都分给了属下。

四、廉正刚直,桴鼓不鸣

董宣走马上任,就地诛杀恶奴,朝殿之上勇斗湖阳公主,最后连皇帝都不得不让他三分,这些举动使他很快在洛阳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普通老百姓为拥有这么一位刚正不阿的地方官而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但是整个洛阳城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豪强富商、流氓地痞却高兴不起来了,他们憎恨董宣却也无可奈何,长公主都惹不起他,谁还能把他怎么样呢?许多不法分子因此逃离了洛阳,继续留下的则闻风丧胆,甚至连听到董宣的名字都吓得发抖,哪里还敢为非作歹呢?很多人都暗暗地称他为“卧虎”,意思是“随时准备发威的老虎”。

经过董宣治理,洛阳的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各行各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枹鼓不鸣董少平。”枹鼓,是古代官衙前用于人们击鼓鸣冤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自从董宣做洛阳令后,没有人再敢为非作歹,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它说明洛阳的社会秩序的确大为改观了。

董宣做了五年洛阳令,在任上去世。光武帝亲自派使者吊唁时,只看到一条布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正对着遗体哭泣。再看看董宣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敝的车子。光武帝听说这些事情以后,不禁感叹说:“直到董宣死了,我才知道他是如此廉洁呀!他不但能严格执法,忠君爱民,还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啊!”朝廷以董宣曾经担任过两千石的官职,按照大夫级别把他安葬了,并且安排他的儿子担任郎邮中,以示对忠良之后的抚慰劝勉。

董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屈从于压力,忠于国家,关爱百姓,深受朝廷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强项令”的美名自此天下流传,万古流芳。

五、以身护法,宁折不弯——董宣廉政思想的精华

董宣只是一个小小的洛阳县令、七品小官,但他却能秉公执法,虽是皇亲国戚,也按律而断,在威逼利诱面前,以身护法,宁折不弯。看来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今人所创,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为之而奋斗过。

按律而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上难了。有权有势的,要施之以压力;有钱有物的,要施之以贿赂;沾亲带故的,要施之以影响。执法的人,只要骨头稍微有些软,手脚稍微有些贪,耳朵稍微有些顺,什么法律,什么原则,就将是席空话。因此,要做一个正直的官吏,在权、钱、利、色面前,眉头不能皱一皱,眼皮不能眨一眨。

现在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司法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有些违法违纪之人,不仅得不到惩治,反而飞黄腾达。这些年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法规制度和法律条文,如果真能按制定的条文办,党的风气会正,社会的风气也会好起来。可是空摆着那些条文,有的人、有的地方就是不按章行事,究其原因,也无非是权势、钱财、人情在作怪。

在违法违纪的人中,尤其是有点“身份”、有点“背景”的人,他们不仅藐视党纪国法,还藐视执法者,在他们眼里,这些执法者只是股掌上的玩物,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但是,他们一旦遇上了执法不畏权势、执法不私亲故的人,就再也跑不掉、躲不了。在我们的社会中,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才维系了党纪国法的尊严。

两千年前的董宣如果是个苟且偷生、畏首畏尾的人,那么就不会有其执法严峻的一段历史故事,更不会青史留名。今天,有许许多多为维护党纪国法而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同志,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青史留名,但是在我们党的史册中,在共和国的史册中,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都会有他们光辉的一页。

来源:《清风正气贯古今:开封勤政廉政历史人物事迹简述》

上一篇: 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现存湖南省康氏族谱支派源流分布概述
下一篇: 【边疆时空】尹波涛 | 唐代粟特康氏的祖先记忆与族群认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