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恭(920——993),曾祖段约,唐代定州司户参军;祖父段昶,唐末神山令;父段希尧,五代后晋天福进士,官棣州刺史兼盐矾制置使。段希尧在后晋高祖石敬瑭镇太原时为从事,与桑维翰同幕府。桑维翰,历史名人。其貌丑怪奇特,身短面长极有威仪,见者无不敬畏,即使冬季,有的与之相见还汗涔涔。段思恭父子颇具胆识,与桑维翰往来频频。段思恭以门荫,在后晋天福年间,任镇国军节度使,开运初任华商等州观察支使和同州掌书记。后汉刘知运当国时,段思恭任左补阙,隐帝时任度支驾部。周世宗柴荣显德年间,段思恭因定滨州田赋有功,上赐金紫,授左司员外郎。
段思恭鉴于吏事,故在后晋,后汉,后周都为显官,颇有政绩。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介胄武士,跃登帝王之尊,建立了赵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巩固统治,将后周官员一律录用。段思恭在建隆二年被委以开封令(开封,时为东京),不久为令部郎中。乾德年初,段思恭被派往蜀地眉州戡乱。刚到眉州,正遇亡命之徒结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敌欲弃城逃亡嘉州,段思恭极力制止。他率军与贼众战与于彭山。迫于敌势,军士皆观望无斗志,段思恭即矫传圣谕说:“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君皆奋勇向前,大获全胜。彭山之战结束后,向宋太祖奏陈段思恭矫诏圣意大赏军士,应予治罪。宋太祖不但未准奏,反褒奖段思恭临阵果干有为,令其管辖眉州。后又召为考功郎,知泗州。
赵宋立国之初,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任命采取“差遣”办法,并由皇帝或中书省差遣。所任之地或三年或二年就要轮换,以此防止官员所到之处生根盘踞。段思恭知泗州后被差遣到与回鹘相近的夷蛮之地灵州。临行前,宋太祖面谕段思恭:“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段思恭答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宋太祖赐段思恭窄衣金带和钱二百万以壮行。
段思恭一到灵州就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纠正原来的治理之失,果断处理病民的积弊,并逐一条陈朝廷,灵州在段思恭的悉心管理下大治。后又调任右谏议大夫知扬州。刚上任,正值皇上要经略江表。段思恭奉命沿江巡抚,保障了朝廷南巡的安全。
赵宋王朝为纠正唐末五代重武轻文之失,在地方长官之外另设文职“通判”,以监督长官政务。段思恭不拘小节,几度被通判诬讦,上陈其借官库银两打造器皿,用贵重的金丝猴皮毛造马饰等,因此,仕途坎坷不平,升降频繁。
宋太宗赵光义嗣位后,段思恭失去重用,先后知秦州、邢州、陕州、寿州。太平兴国六年迁少府监;雍熙元年(984年),任右谏议大夫;端拱初迁任给事中。淳化三年(993年)卒于任上,年七十三。
段思恭不知书,但践于吏事,治军有方,勇略可比名将卫、霍,所历官著于勤绩。其子段惟一仕至太常博士,三司度判官;从子惟几,第进士,仕至兵部员外郎。
段氏一门自唐代始,出仕者皆望出武威。段思恭后,有元代的段直、段绍隆;明代的段林、段豸等,皆名见于史。段豸,弘治壬戌进士,锦衣卫,博学强记,勇略过人,官至兵部给事中,在枣强县御敌中战死,有司立祠祀之,其子祟文为锦衣卫百户。
文字来源于《经典阳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