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的民国逸事中,有一则八卦艳事至今仍还被人们所提及,那就是北大的”驱杨运动”。
1924年,当时北大历史系有一名叫杨姓年轻教授,公然追求当时刚读北大预科班的一名女学生,当时的北大校花韩权华。
民国时期,特别在北大清华,名人师生恋也常见,如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但是呢,这一次杨教授这次却是单恋一枝花,这杨教授是三十好几的中年油腻大叔,且有家室,人家女同学对他不感冒。
杨教授的求爱行为引起了燕园的流言蛮语,好事者将之作为素材写进了当时的小报作为了茶余饭后的段子,偏这杨教授并不知难而退,仍书信纠缠,韩女神一怒之下将杨的来信转到报刊,引爆了舆论,成为一百年前的文化热点事件,北大师生(主要是男生)更是发起了“驱杨运动”,最后,北大校长蔡元培不得不亲自出马,诱劝杨教授主动辞职,了此公案。
事件的女主韩权华出自名门家世显赫,来自于天津八大商贾家族中排名第一的天成号韩家,天津韩家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以海运发家,曾一度垄断天津海运,被称为“船王”。到了民国虽已衰败,但韩家的五姐妹(韩俊华、韩升华、韩咏华、韩恂华、韩权华)却成为了当时的名动北平的名媛,大姐韩俊华,嫁给了同是天津八大家的茶叶李家,四姐韩升华,嫁给了西北大学校长傅铜,五姐韩咏华,嫁给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六姐韩恂华嫁给了矿业专家邝寿堃。小七,也就是事件的女主韩权华在十多年后嫁给了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那是后话。
一个世纪过去,夜狼翻此公案,竟才发现,事件的男主,那位在北大校花才华美色面前昏了头,失去了知识份子的清高与节操及大好前途的教授,叫杨栋林,竟来自贵州毕节,夜狼的同乡。
当时的贵州毕节交通偏远,信息闭塞,文化落后,一个来自山区的“穷小子”能走进燕园成为顶级知识分子,杨栋林的背后也有很多故事。
他的家世也不简单。
1913年,民国伊始,在毕节设置贵西道,辖大方、黔西、兴仁等23县,设置道台衙门于毕节百花山南坡。后来的民国贵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建国后毕节地区公署、行署所在地皆在此地,之前是当地一个大族的祖宅。
老毕节人对此地有一个称呼——杨家公馆。杨家公馆“是贵州大观园式的楼阁,水榭荷池,雕梁画栋,庭院幽深”(引自《一代园丁三朝风云》)。
而这杨家公馆,就是杨栋林教授家的祖宅。
杨栋林的曾祖杨芬元,嘉庆拔贡出身,官任四川等地知府、知州,在杨芬元的手上始建杨家公馆,杨老先生精通堪舆设计,其时毕节城诸多公共建筑设计皆出其手。
其祖杨宗澋,道光年间进士,也在四川等地为官,其妻周氏,周氏妹为贵州知名女诗人周婉如。
杨宗澋有三子,长子杨汝修,次子杨汝偕,三子杨汝佺。
杨汝修为同治年间举人,志不在仕途,专心治学教育,在毕节城先后创立松山书院、求是学堂,后来的毕节名人周素园、余达父皆出其门下。
杨汝修有三子,长子杨椿林,咸丰年进士,官任曲靖府知府,次子杨域林,中举后进京科举,在颐和园误撞慈禧偷瞄了一眼,被守卫打死,三子杨杼林,光绪年举人,官任武昌知府。
杨栋林父杨汝偕,光绪年间进士,曾任四川太平(今万源市万源县)、合江、安县(今成都安州区)知县,继署广安州边通判,调补忠州直隶州暨资州叙永府军粮府官等职务,升署永宁(今叙永)军粮直隶同知,部授资州直隶州知州,钦加三品衔。辛亥革命后曾“总理”毕节县事务,担任毕节县历史上第一届县议会议长直到去世。
汝偕妻周氏,出自毕节另一书书香门第周家,其父周范为咸丰年进士,官任云南顺宁、普洱知府,周氏自幼博读众书,堪称才女,后来和其女杨和林筹办了毕节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现毕节一小前身)
注:毕节一小前身为杨家所办女子私学
杨汝偕的九妹,嫁给了贵州遵义人蹇季常,蹇季常名念益,是遵义望族蹇氏裔孙,曾任河南财政副监理、总统府参议等职,与梁启超私交甚深。
杨汝偕夫妇极为重视家族子女子侄教育,又深受康梁思想熏陶,认为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在中国还在更为偏塞的毕节,唯有走出大山,走出中国,看世界,启民智,才是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最优解。
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先后派遣赴日本留学及考察人员151人,其中三名来自杨家公馆的年轻子弟成为了此次公费留日生,杨汝偕的三子杨梓林,及两位子侄杨梧林(时年21岁)、杨桂林。
除了三位公费生,杨家的另外年轻子弟也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其中就有杨汝偕的次子,当时18岁的杨栋林,及其长兄杨樨林(时年21岁),大姐杨和林(时年22岁),还有杨汝偕长兄杨汝修的三个孙子杨孝慈(时年17岁)、杨敬慈(时年8岁)、杨希慈(时年6岁)。
从年龄最大待嫁闺中的大龄女青年(杨和林时年22岁)到年仅6岁的儿童,杨家9人留学,除了需要财力,更需要的是见识与格局。杨家的9人留学团队也成为了当年的一段佳话。
除了上文中提到成为北大历史系教授闹出了天大绯闻的杨栋林,留学归来的杨门九杰,个个人中龙凤。长子杨樨林(1885—1930),字子馨。留日就读于日本明治维新大学。回国后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的光复革命,曾当选贵州省参议员。
三子杨梓林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化学系深造,留日学成后,曾任河北工业大学校长、北平工科大学校长等职。曾与实业巨擘范旭东合作,在天津塘沽创办中国第一家精盐工厂“久大”精盐工厂和“永利”制碱公司。其妻李氏为梁启超内侄女,工部侍郎李端棻的孙女。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杨汝偕的长女杨和林,出国时当时杨和林已经22岁,她也成为了近代贵州的第一个女留生,杨和林留日后就读于日本奈良女师,1912年学成后回毕节,与母亲周氏共同创办了百花山女子小学,任校长。1920年,已经三十七岁的杨和林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了毕节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期间与鲁迅夫人许广平交往甚密。毕业后,1924年毕业后杨和林在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地游学任教,1940年回毕节,任县立女子中学校长,终身未嫁,1952年病逝于毕节。
时过百年,杨栋林追爱不成遗笑燕园已泯于故纸堆,杨家公馆也早已消失于城市高楼不存片瓦,乡人偶拾往事,难免感叹嘘唏。(夜狼啸西风/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