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陶瓷古城里的冯氏三兄弟

陶瓷古城里的冯氏三兄弟

陶瓷古城里的冯氏三兄弟当人们走进陶镇古窑村,漫步于古窑下的青石小路,品味着古老有序的作坊,欣赏着独具特色深宅大院,自然而然会想起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特别是那些为中国陶

文|冯彦伟 图|冯斌

当人们走进陶镇古窑村,漫步于古窑下的青石小路,品味着古老有序的作坊,欣赏着独具特色深宅大院,自然而然会想起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特别是那些为中国陶瓷艺术留下过精彩篇章的人们……

冯氏著名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历史人物

冯氏三兄弟

山东淄博陶镇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一块产生陶瓷艺术的土地,这里人才辈出,孕育了许多陶瓷艺人,诸如刻瓷大师、瓷绘大师、雕塑大师之类,还有什么陶瓷艺术世家、刻绘画之家等等,世代相传。被誉为“陶瓷艺苑三兄弟”的冯乃庄、冯乃藻、冯乃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198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就专门为其摄制了新闻纪录片《陶艺三兄弟》。

“冯氏三兄弟”出生在陶镇的一个陶瓷世家,为陶镇的后裔,人称是陶镇血脉最纯粹的子孙。他们的先父冯升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民间陶瓷雕塑艺人,精通雕塑、山水、花鸟等多门艺术,当地人称“冯画家”。从师于彩塑艺人范成祥。范成祥是三兄弟父亲的父亲的好友,当地著名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相传他年轻时曾三次赴青州府考油漆绘画工匠,均名列第一。他一生主要从事庙宇塑造神象和绘制壁画,民国初年兼做陶塑、彩绘和纸扎营生。他的泥塑绘画技艺造诣极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世人敬慕。当年陶镇的窑神庙重修时,大殿东壁绘制的《窑王出巡》壁画就出自他之手,人物众多,神态各异,规模宏大,构图严谨,为世人称道。陶镇石戏台的计形顶棚上,绘制的《二龙戏珠》和四幅花鸟画,更是出手不凡,显示了艺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聪明才智。父亲20岁随师在各地庙宇学塑神像和画壁画,成为范成祥的得意门生,是当地较早的陶塑艺人之一,首创雕塑石膏模型,开陶瓷雕塑生产之先河。他的陶塑作品有《吕祖》《关公》《周仓》《关平》《观音》《罗汉》《济公》等,雕塑技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人物线面精晰,很受人们青睐。三兄弟七、八岁就进小作坊跟随父亲学制模、雕塑和绘画,耳濡目染,伴随着陶瓷成长而成长起来。兄弟三人勤奋好学,广览博取,以精湛的艺术和满腔的热情守望陶镇,守望着神奇的陶镇老窑,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冯氏著名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历史人物

冯升谱(1896——1948)

冯氏历史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

《铁绣花灯笼瓶》冯升谱1938年制作

老大冯乃庄,1928年出生,山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在中国规模最大的陶瓷企业——山东博山陶瓷厂科研所从事彩绘工作。一枝生花妙笔,伴他度过了几十个春秋,在几十的生命里,从没有离开过自已的陶镇,陶镇古圆窑旁的梦境里他是最早接受了陶镇老窑之神的启示,萌生了当一名陶瓷艺人的念头。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_冯氏历史人物

冯乃庄

冯乃庄是三兄弟中第一个跟随父亲学艺的,也替父亲承担了一些生活担子的。生活的压力再大从没有改变他向艺术攀登的初心。父亲的耐心指导,自身的刻苦专研,彩绘艺术日臻精美,尤以彩绘、书法称美于世。在绘画构图上,取法宋代的国画艺术,又师法自然,融中国画、油画、水粉画艺术技法为一体,笔墨简练,古朴大气,独具新意,创造了古朴高雅的风格。他笔下的钩、点、皴、染,无不笔笔传情;人物、山水、花卉、禽兽,无不形肖神似、惟妙惟肖。其作品传往四海,名声远扬,素有“彩绘名手”之称。十年动乱中,文苑荒芜,资料匮乏,他借来上官周的《晚笑堂画周》和西方的《美术用人体结构》两本书,利用四、五个月的业余时间,把一百八十多幅画和几万副图全部临摹、抄录下来。为了画好竹子,他不仅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研究文与可、苏轼、郑板桥等人的作品,还师法造化,亲自种竹,仔细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绘画技法。

冯氏历史人物_冯氏著名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

《李白诗意图》冯乃庄

冯乃庄的陶瓷绘画,使人能感受到陶瓷艺术上的巧妙。从小仅2寸到大至1米的陶瓷瓶上可直接作画,所画制的《洛神赋》《嫦娥奔月》《琵琶行》《瑞雪丰年》等作品,取法宋代国画,又融国画、油画、水粉画的技法为一体,既有傅抱石笔墨淋漓、意境深远的神韵,又有刘继卣笔触精微的工细;再题以苍劲古拙的真、草、隶、篆的诗词,书与画交相辉映,精美之至,具备了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深得行家们的赞赏和青睐。

冯氏历史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

冯乃庄作品

冯乃庄绘天仙神女、古装仕女,婀娜多姿;画山水,笔墨秀润;画竹子,格调高雅。他绘制的各式艺术瓷瓶、文具、茶具多次在国内外艺术陶瓷展览会上展出,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评。1983年,由他设计的熊猫座盘,被外商一次订货十万件。

冯乃庄的代表作有《洛神》《红娘》《穆桂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负荆请罪》。其中《天女散花》《负荆请罪》被中国陶瓷馆和中国博物馆收藏,在中国的陶瓷艺术创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冯氏历史人物_冯氏著名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

冯乃庄作品

三兄弟中的冯乃藻与冯乃庄有着同样的陶瓷经历。

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冯乃藻对陶瓷雕塑、陶瓷艺术釉色、彩绘装饰有着很深的研究,特别是对陶瓷雕塑特有灵气,他悟性高、模仿力强,作品惟妙惟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的陶瓷雕塑名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怪才”之称。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历史人物_冯氏著名人物

冯乃藻

冯乃藻自小耳濡目染父亲的雕塑技艺,从15岁就开始了他的陶瓷艺术生涯。在几十年的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历尽磨难,锲而不舍,对陶瓷雕塑、造型设计、彩绘装饰和艺术釉的研制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他善于抓住表现对象最富有性格特征的动态或瞬间加以表现,想象力丰富,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其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给人以稳重朴实、凝炼概括、遒劲刚健、神态生动、形美不腻之感。创作立意和表现手法则“方圆合之,刚柔兼备”,以写实为基础,突出民族传统风格,且又不拘泥于外形肖似,而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以形传神,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三十多年前,在淄博的许多家庭书橱、窗台、书桌等某一地方,不经意间都会发现,都摆放着一件陶瓷雕塑作品——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那就是冯乃藻的作品。1989年创作的的博山九龙壁,是全国四大九龙壁之一。作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施以多种名贵高温花釉的作品,长17.7米、高3.3米,气势磅礴,象征着九州大地龙腾虎跃、欣欣向荣,在创作时将理念与技法高度结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可与北京故宫和北海公园的九龙壁相嫓美,中央电视台曾在《神州风采》节目中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雕塑作品《三只猴子》,则是艺术与时代背景相契合而更加著名。三只猴子,一只缩手,一只以手捂眼,一只以手捂鼻,设计简捷而意繁,一出手便引人入胜,寥寥几个动作,动神形毕具,分别寓意了孔子的“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十分的形象有趣。系列名贵艺术花釉“云霞釉”是1970年冯乃藻研制的成功之作,开创了陶瓷艺术“窑变”花釉新局面。1972年他创作的“雨点釉双龙瓶”在北京工艺美术展览馆展售,供不应求。这之后,他又创作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如宇宙峰、葡萄瓶、花釉动物组雕、雨点釉酒具、绸舞、陶艺“叶、鱼”壁饰、少林拳、孔子巡游等等,上百件作品先后在中国轻工部、文化部、中国美协及淄博、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展等展评会上获奖。

冯氏历史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

《关公》冯乃藻

冯乃藻的陶瓷雕塑作品中,佳作数百,代表作不下百件。这些作品有的在国内展览均获得好评,多次获奖;有的还远涉重洋,先后赴展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外艺术界很高的赞赏和评价。他塑造的雄狮、猛虎、骏马、苍鹰、历史人物等作品,构思精巧,再配上名贵的兔毫釉、茶叶末釉、雨点釉、裂纹釉、金星釉,使其更加多姿多彩,使人赏心悦目。上世纪60年代初,他创作的《雄狮》《大象》《子母鹿》等作品畅销海内外至今不衰。造形近十种的《雄鹰》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的展翅欲飞,有的腾空翱翔,有的屹立岩石,无论哪种形态,都表现出了威武鹰扬的气势。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历史人物_冯氏著名人物

《牧牛》《铁拐李》冯乃藻

冯乃藻曾先后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每到一地进行现场表演,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都会引起轰动,他的上百件作品被轻工部、文化部、中国美协选送到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数十件作品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人民日报》《人民画报》《香港文汇报》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媒体对他的报道达百次之多。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_冯氏历史人物

冯乃藻作品

冯乃江是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陶艺家庭的熏陶是他走上陶瓷艺苑的第一步。与二位兄长一样,他也在父亲的启蒙下,经常绘画,摆弄些神像之类,这就是他的“启蒙”。庙宇里、墙壁上、废纸上经常有他画小人小神的笔迹,还常常把这些组成一幅画。冯乃江的书法、绘画功底不在二位兄长之下,而且思路开阔、敢于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的陶瓷艺术大师和著名的刻瓷艺术大师。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_冯氏历史人物

冯乃江

在第三届中国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工展会上,国际陶瓷艺术作品展评厅里,荟萃了日本、泰国、美国、韩国、意大利、独联体、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陶瓷精品及我国各大陶瓷产地的佳作于一堂。在国际陶瓷精品大赛获奖作品一角,有两件作品十分引人注目。

直径半米长的黑釉大盘上,一个手拈玫瑰花的美貌女郎,表情恬静,若有所思,神态栩栩如生,色彩十分鲜明。

还有一件,则宛如一幅国画人物作品,盘上刻的是“五音泰斗”邓洪山先生,刀法简洁,形神兼备,实为艺术珍品。

这两件作品同时荣获此次大赛的一等奖,它的刻制者就是冯乃江。至此,冯乃江的刻瓷艺术,发展到了十分精湛的境界。

中国的刻瓷艺术源源流长。刻瓷,就是用刀笔作画。相传它起源于秦汉时的“剥玉”,至清代成为一门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清后,这门艺术便沉寂了。二十世纪70年代,冯乃江所在的单位组织一批技术骨干挖掘这一传统技艺,冯乃江从此走上了刻瓷艺术的道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冯乃江在刻瓷表现方法上孜孜以求、潜心专研,以其独特的创造丰富了刻瓷技法。

一天,冯乃江正在一个瓷坯上进行艺术创作,旁边同事那里不慎飞来一块泥巴,正好落在他的盘面上,冯乃江心中一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引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操刀雕刻,一只麻雀跃然盘上,不经意间这个偶然的发现便是浮雕刻瓷工艺的开始——“浮雕刻瓷”。他还将浮雕立体与刻瓷点线结合,把刻瓷艺术从平面推到了半立体。作品《祖国万岁》,采用无光釉,底子呈浅灰蓝色,和谐而鲜明地衬托着灰白的仙鹤和墨绿的松柏,色彩丰富而淡鸦,层次分明而柔和。由于采用浮雕手法,那仙鹤就象站立在盘上,简直活了起来。作品《寒雀图》,展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老树披上浮雕的白雪,几只活灵活现的小麻雀交头接耳,与麻雀、老树相映成趣。1985年6月在宜兴举办的全国陶瓷产品评比会上独占鳌头,获一等奖。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_冯氏历史人物

刻瓷《寒雀图》冯乃江

冯乃江将刻瓷工艺不断创新,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得到启发而创作的“喷雕刻瓷”,较好地突出了作品形象的立体感。《玉兰花》又以喷、堆结合的手法完成,使兰花叶蕊如绒线一般,淡雅高洁,获全国二等奖,被国家定为馈赠友人的佳品。他深感艺术天地无止无境,只有勤奋探索才能求得发展,在他的《祖国万岁》《寒雀图》等在国家大赛中获得极高荣誉后,又连克数道难关,研制创作出了“动彩刻瓷”。他经过艺术构思,合理施釉,经过窑温使釉色产生多种变化后,利用釉料的流动性,给流动的彩釉赋以沙漠、波涛、山峦等形象,再进一步进行刻制,使现有的刻瓷手法又有了新的突破。他的“动彩刻瓷”挂盘别有洞天,参加了北京举办的“金龙腾飞”新产品展评会,受到中外人事的高度评价。

冯氏历史人物_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

动彩刻瓷《驼铃》冯乃江

他创造性地将刻瓷、浮雕融为一体,施以利落的刀法、精美的构图、丰富的色彩,作品金石味甚浓,艺术效果极佳。他的刻瓷作品《祖国万岁》《寒雀图》《玉兰》等挂盘,被评为全国优秀作品,并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友人,他刻的人像挂盘细腻逼真如同彩色照片,艺术上又高于彩色照片,许多外国友人捧着有自己画像的刻盘连称“OK”。他创作的动彩刻瓷挂盘《望洋兴叹》《沙漠驼铃》《别有洞天》等,巧妙地利用窑温使釉彩发生物理变化后的流动釉面进行雕琢,生成既有主题又有背景依托的艺术刻瓷,技法新、意境奇,开创了刻瓷艺术的新天地。

人物历史冯氏简介_冯氏著名人物_冯氏历史人物

冯乃江作品

用刀笔在瓷盘上造像,不同于在纸上绘画,要做到惟妙惟肖,刻画出人物的神韵气质,必须借鉴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冯乃江的肖像刻瓷揉中西技法于一体,点线结合,虚实并举,同时,把粗犷豪放的大笔手法与传统的工笔技法相结合,人物眼睛和面部表情,刻画的十分细腻、准确而传神,服饰简洁洒脱,似有画外有画之感觉。十分准确的表现出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质。倘用手拭之,似有触摸肉体之感觉。从刻瓷艺术作为陶瓷艺术的精美代表,到夺得第一枚国际博览会金牌,再到众多国家元首头像的刻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重要礼物,刻瓷艺术更高层次地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作为中国国粹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冯乃江曾先后出访朝鲜、日本、丹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刻瓷表演,被赞赏为真正是难得一睹的东方艺术的精华。

当人们漫步在这精美的刻瓷作品前,触摸着这些凸凸凹凹的艺术珍品,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油然而生。除了感叹艺术大师非凡的创造力外,更钦佩他们以苦为乐、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怎么肯大半生钟情于一个瓷盘、一个小锤、一个小凿。而这一盘一锤一凿,或许就是他们的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极普通的技艺,极普通的人,在极普通的瓷盘上敲敲打打,敲出了爱和美,打出了陶瓷艺人的神采和威风!

尽管,冯氏三兄弟这三位老人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们的艺术之根,却象这古窑村里的老窑一样,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壹点号孝妇河畔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上一篇: 为什么很多人说亚历山大的事迹是虚构的,甚至有人说西方文艺复兴前的很多历史也是虚构的,这是谣言吗?
下一篇: 白羊座十大名人一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