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古郓往事丨施耐庵集成《水浒传》

古郓往事丨施耐庵集成《水浒传》

古郓往事丨施耐庵集成《水浒传》宋代画家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中载:“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可见龚开以前,关于宋江的故事就已经有了不少传说。《水浒传》就是在这种长期流传的基础上整理成书的。

宋江的人物故事_关于历史人物宋江的故事_宋江人物历史故事简介

宋代画家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中载:“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可见龚开以前,关于宋江的故事就已经有了不少传说。

水浒传》就是在这种长期流传的基础上整理成书的。从水浒故事的流传到成书,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历史传说、艺人说唱、最后成书。从宋江起事到《水浒传》的成书,经过了二百余年,自《水浒传》的写成到刊行问世,差不多又经过了一百余年,前后共400余年。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有关水浒传故事流传的记载,可分为南北两个系统。据有关资料记载,水浒故事在南方的流传较为活跃,形式也多种多样。最早的有李嵩的“水浒人物画像”,罗烨的《醉翁谈录》,其中记录了一些有关水浒故事的说书篇目,再就是宋代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和《大宋宣和遗事》。其中有的直接记录了水浒故事,有的虽然未直接记录内容,但反映了这些故事的流传情况。

水浒故事在北方的流传,应以山东郓城一带为中心,早期的故事不见于著录,现在见到的主要是元杂剧里的水浒戏。据统计,这类水浒戏约有三十一种,至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六种,即《黑旋风双献功》、《同乐院燕青搏鱼》、《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大妇小妻还牢末》、《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这些水浒戏的作者,大都是北方人。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文秀,他共写了八出水浒戏,现存的只有《黑旋风双献功》一出了。他在元代,山东东平人高文秀创作的水浒戏最多,可以称得上水浒戏专家。他在水浒戏里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和描绘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梁山泊,如在《黑旋风双献功》一剧中的描写:

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巨野、金乡,北靠青、齐、兖、郓。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

此番描写,除了“河港一千条”有些夸张,和青、齐、兖、郓方位不甚准确外,其余地理情况,全部与实际吻合,可见他对梁山泊了解甚多。

起初的水浒故事,多限于口头流传。直到元代统一,杂剧文学的兴起,水浒英雄故事才开始引起杂剧作家们的注意,编写出大量的水浒戏。施耐庵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创作而最后完成了《水浒传》这部巨著。

首先,他根据北方流传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梁山泊。有了这个梁山泊,才使众多的英雄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有了一个与官府对抗的凭藉。他们依靠这个险要的地势,在和官军的斗争中,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也就使全书有了一个中心,群雄有了一个活动的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话剧。在《水浒传》里,有一段对梁山泊的赞语,和前面所述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对梁山泊描写的一段话,几乎一模一样,显然引用了高文秀的剧作。

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对梁山泊的描写,并不是从杂剧里简单的照搬,而是下了一番加工再创作的功夫。在《水浒传》里,梁山泊不仅有忠义堂,山上还有宛子城和雄壮的三关,泊里又有蓼儿洼、鸭嘴滩、金沙渡,以及一系列的水寨、旱寨等防御和情报设施,及周围复杂而利于作战的水面形势。在施耐庵的笔下,梁山泊成了一个颇具规模、最适于英雄们显露身手的用武之地。英雄们在这里啸聚,官兵到此覆灭,水泊声势越来越浩大,山寨事业越来越兴旺,梁山泊在广大受压迫的劳苦群众心目中成了一面旗帜。

其次,施耐庵创作《水浒传》,除吸收了北方故事里有关梁山泊的材料以外,还吸收了其他一些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是北方独有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黑旋风李逵的故事。李逵的名字虽然也见于南方的材料,但却没有一条材料单独介绍过他的事迹。而在北方故事里,他却是个最活跃并且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在元杂剧里,单是以李逵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就有十数种之多,其中有许多已被吸收到后来的《水浒传》里,如《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巧捉鬼梁山泊双献头》,则来自元杂剧《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如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即来自元杂剧《黑旋风乔断案》;在同一回里,所描写的李逵断案之后,从县衙出来,搅散了学堂,吓跑了学生,也是吸收了元杂剧《黑旋风乔教学》的故事。除了李逵故事之外,《水浒传》还从元杂剧中吸收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故事,据统计有十几种之多。这些故事大大地丰富了《水浒传》一书的内容。

————选自《菏泽文化-郓城卷》,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梁山108将,正史上真实存在的也只有6人
下一篇: 谁有关于历史人物的有趣谜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