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猛始祖,原名史定。史焕公之长子。汉文帝已卯年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北方人。汉建元元年,以护驾将军随王恢出豫章,兵未逾岭而东越输服。后又承命随严助往谕南越,为越胁令揭阳,而险据中国之喉吭,守疆、保土,体恤民众,长达二十余年。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相吕嘉严助,王恢主战已戮,遂叛越主,杀中国使,而东越兵临揭阳,史定为使粤东免遭战祸,挈地属汉,协助汉帝国收平东粤,统一岭南,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汉武帝旌其忠勇,封安道侯,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成为中国揭氏开基第一代。
从这个时期起,岭南地区进入了国家版图,汉文化直接进入,揭阳地区开始有了隶属于中央政权的县郡建置,至今已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揭猛(史定)不仅是揭姓始祖,也是《史记》、《汉书》记载的汉武帝时期,为国家统一立下了卓越功勋的一位先贤。
揭猛及其家族历史,已为史学家考证、认定。揭猛已被列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揭昭猛公长子。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丙寅张骞淮阳守及黯大司厷颜异荐。史昭以贤良,初任会稃守。已巳(前112年)石庆。桑宏羊荐守西河,治政廉潔,爱民,庚午昭随父因邑受姓改名揭伯通,太初中(前102年)轉荆州刺史,封豫章郡伯。
揭忠字季钊,猛公第十世孙也汉和帝之兴乙巳(105年)七月初九日寅时生。汉顺帝时,樊英荐任翰林中书,再任崇政殿秘书,官至尚书僕射,封齐东伯。
揭柏字春龄,猛公十八世晉惠帝建兴年永康庚申三月初九日酉时。刘琨以春秋明经荐举晋元帝,建武元年任广州刺史,建武大兴中,改守海陵郡。政治与陶侃齐名。
揭儀字子高,猛公二七世孙,生陈宣帝庚寅(570年)七日。隋文帝庚戌伍教苏威同杨素荐,尚书传义及第,初任江东郡,改守建康。仕至中书侍郎。
揭镇字文徵。猛公三十六代孙。生于唐宣帝宗大中庚午年。唐僖宗广明间巢兵擾攘,士大夫多保于黄墩。潮揭镇同胞弟揭稹字文徵,唐乾符中和元年郑畋傅檄天下潘镇,合兵讨贼,天下义兵应之。镇公、稹公兴兵禦寇,封护国将军。中和四年随武宁将帅李悦追巢至瑕邱,镇公、稹公升僕射。昭宗乾宁二年以仆射领兵讨上官逢之功,加银青光禄大夫,镇公持节袁州诸军事,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到任兴除利獘,惠鲜疲惫课农桑,财赋日富,增筑罗城计千五百丈有余,又增筑外城睿深濠蹔。不日而功毕,役使郎均歛不及民,共善规书,为纪刻石上。载袁州五卷第七板。
揭枢字伯徽,猛公四三世,祯公七世也。宋哲宗城人,通经史苏东坡称之为江西揭书枢。宋元祐癸酉乡试知杭州擢卿。南昌府俧人物傅:揭伯徽澧城人,当有百韶诗上东坡,又绝句一百首,讥评时俗。欧阳修称其有云剑气光芒射斗牛鳯池凤物,占清幽天教间。出英雄士人独推先翰墨流幾为魔生大瘦。常因洒醒肆狂,遊高吟逸轴成何事可惜,异平眉山寅友史公子熙于樞公序蜀鴈行命小赠揭史合序。越南昌府誌。
揭商霖字必先,号莫庵。猛公第四十四世祯祖第八世也。高宗绍兴戊午庚申丁卯三请乡举辛未上,春官锡进士及第。初任無州,次任潭州,三任郢,官至奉儀大夫。事迹详见南昌府志
揭先觉字时任,祯祖第八世孙与先周,先登胞兄也。宣和癸卯靖康丙午绍兴丁巳三请乡举,七试南官辛未特科第四名,赐进士直郎,母範氏赠孺人有文集藏于家。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揭傒斯从元仁宗皇帝延右年(1314年)至元惠宗皇帝至正四年(1344年)间,先后三次进入翰林,历经仁宗、文宗、宁宗、惠宗四朝代,深受各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由一介布衣授为翰林国史编修,三年后升为奉翰林文学同知制诰,接着迁升为国子助教,六年后(1319年)又升为“奎章阁”(皇亲国戚子弟学府)供奉学士。不久,再次提升为侍讲学士,并作为总裁官主修宋、辽、金三国史。卒年七十一,谥曰“文公”。揭傒斯既做官又做学问,文学造诣深厚。他与虞集、杨载、范梈被称为“元诗四大家”,在元代诗坛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著有《揭文安公集》、《豫章丛书》、《揭傒斯全集》。是元代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揭伯防字汯,行大一,大德辛丑正月生(1301年)。少淳扑苦学。侍父入燕都補太学生。父毙服阕,以荫補秘书郎階承務郎,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博士再入翰林为修撰,仍兼国史编修,階三转至奉仪大夫。代祀北岳北镇,还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未上,留为礼部员外郎,階朝列大夫。至正十八年,奉招谕江西至七闽,会陈友凉陷江西,不得往,改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事,加朝散大夫。治建宁,改江西行省郎中,未赴,以工部郎中召,时淮浙乱道不通,留家四明慈溪。由海道转之山东,制陛秘书少监階中顺大夫,赴洛晋岁余,承制授刑部侍郎,不就。二十八年,大明兵入燕,凡仕者列徙南京,公独称疾不仕,逾年,返慈溪。洪武六年二月八日卒,亨年七十有三。四月一日权厝舍西香蘇山之原。翰林宋景濂撰墓誌《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娶建昌曾氏,侧室吴氏,生子一,允仲,远仲。女一,适建昌盛伯刚。继娶建昌易氏,葬黄沙橋,碑亭山子向。追封靖安郡夫人,生子二,平仲,和仲。女一,适同造孙。
明弘时彻《宁汝府志》云:汯以荫补秘书郎,迁国史编修官。”
揭佑民元泰定(1324)年代广昌县(吁江镇)人,后寓居旴江(又名建昌江),自号旴里子,晚年又号希韦子。祐民为人刚直,之妻豪放,任郡武经历时,他处理政务,明敏刚决,对太守之不轨,常以直言挕出。以正直而有才能闻名。好游览,每遇到祐民仕途失意后,寄情山水,恣意遨游,遍览奇山秀水。历访名山古胜所建之处,写下大量措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篇,诗篇洋溢着爱国爱民之意,文化著名文学家,诗人揭傒斯弥赞他的诗文腾挪宇宙,凌铄古今终日怀杯遇都悒以终。遗著有《旴里子集》。
揭稽江西广昌人,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士,历任广西布政司、广东布政司使、兵部左侍郎、两广巡抚等职。顺德的设县和起名均与时任广东布政司使、广东兵部左侍郎和两广巡抚的揭稽有密切的关联。
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了由黄萧养带头的暴动,时任广东布政司使、广东兵部左侍郎、兼任两广巡抚的揭稽带兵平乱。暴动平定后,揭稽为了社会的安定,召集广东三司官员商议安抚事宜。以罗忠为首的大良士绅共九十人,向揭稽上书《上制府揭侍郎请立县书》,请求在大良设置新县。揭稽认为此上书很有见地,予以采纳,并上书呈报朝廷。明王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四月二十七日,下令划出南海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白藤堡置顺德县,县治大良,把新县命名为“顺德”。要求臣民和地方“顺皇恩浩荡之天,威纲常名教之德”。也有说“顺德”是取“顺天之德”之意。由此,揭稽对顺德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揭鸿明溪翰溪人,嘉靖二十一年(1542)中举,正德丁丑(1517)十二月二十三日辰生,万历庚子(1600)七月八日卯时卒,享年八十四岁。历任广西浔州州判、广东潮州通判兼海阳县令、代理澄海县令,升连州知州、代理廉州知府、广东二科同考试官。
揭鸿,自幼聪慧善文,习武健身,研习兵法,练就文武双全,舞槊如飞的一身本事。他胸怀大志,军事才能卓绝,性格刚毅,胆略超人,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作战勇敢,先身士卒。初任广西浔州通判,嘉靖已末八月十五日其父去世回家守制。期满(27个月),适逢同年好友布政司参议宗公子相公督兵西征途经归化随军入潮,被委以潮州通判兼海阳县令,时年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
嘉靖年间中国沿海倭冦猖獗,犹潮州最盛。揭鸿到任前潮州倭害已久,历任官员束手无策,仅海阳就有芦清神山沟及石帆两股倭冦。倭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揭鸿到任后立志灭倭,救人民于水火。他亲自侦察倭冦据点,挑选百余死士,夜袭倭营。第一战斩获倭首数十颗,救出民众六百余,倭冦大败而逃。各村、堡从此过上平静安宁的日子。
为防倭冦报复,揭鸿极积布防,加固城池,命民众藏好粮食断绝倭粮,同时极积练兵,严肃军纪,并下令:倭冦中凡是百姓被掳去受胁迫者允许倒戈,并赦之;妄杀百姓以混军功者坐。许多被掳去当倭冦的百姓纷纷倒戈,杜绝了军士妄杀百姓以混军功的現象发生。
揭鸿将除倭平冦的誓言刻在岩壁上,每次出师必先身士卒,军士无不受鼓舞,个个奋勇杀敌。先后出奇兵杀得倭冦胆颤心惊四处溃逃。救出百姓万余,全部原籍遣返,大家无不拜德稽首。溃逃的倭冦个个都说:揭鸿在此永不再来。转而全部去围甲子,将城池围了三圈想以补偿海阳的惨败。揭鸿接到求援报警,立即率兵三千救援,杀进重围来到城门下,守备开城迎接急问退兵之策。揭鸿道:敌数倍于我,要造成比其更强势假象迷惑敌人必胜。逐命自己兵马每人带上一面旗趁夜东出,天亮自南入西北造成四面增援假象。倭冦果然害怕,揭鸿指挥城内、城外兵马同时出击大败倭冦。揭鸿料到倭冦虽败但还很强大势必再犯,挑选精甲千余埋伏在各要道,自领主力待倭冦来犯趁其不备领兵扑杀过去。倭冦大败而退又中了埋伏,首尾不能相救死伤残重。揭鸿亊先在各陆路口布了疑兵,断其陆地驻扎之念逼其走海,又令人将靠岸船只凿漏。倭冦被逼抢着登船逃跑,离岸不久就全部沉没于大海,此一战彻底歼灭了芦清神山沟、石帆两股倭冦,当地民众奔走相告庆祝胜利。
嘉靖四十二年(1563)划海阳、揭阳七都置澄海县揭鸿代理县令,时值南洋大盗王伯宣子王若鲁聚众数万合党吴平分立十六湾,占据三城势力巨大,他们焚劫逼城。揭鸿单骑直奔贼冦老巢招降、覌察地形。贼冦见其如此神勇不敢抵抗,又无心投降。揭鸿设法脱身后率八千步兵直捣贼巢,战斗中身负三箭不为所动,硬是生擒住贼首王若鲁及同党五百余,救出民众三千,功升连州知州、代理廉州知府、广东二科同考试官。
揭鸿任连州正逢余呵五兄弟聚众造反,逐调重兵包围并亲自找余呵五兄弟说法劝降,懾于揭鸿威名余呵五兄弟不战而降,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揭鸿所任职的地方官员、百姓无不赞颂揭鸿的功德,揭鸿除倭平寇的威名威振岭东。
揭暄(1613~1695),字子宣,号韦纶,别名半斋。清广昌盱江镇人。史书记载,揭暄“少负奇气,喜论兵,慷慨自任。时人以“才品兼优,德学并茂”称之,后世还尊称其为“揭子”,以示与古代兵家孙子、吴子并论。 他一生著书立说,传世之作有《性书》、《禹书》、《道书》、《兵书》、《战书》、《昊书》及《璇玑遗述》(一名《写天新语》) 。这些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璇玑遗述》。其著述还有:《揭子二怀篇》、《射书》、《帝王纪年》、《揭方问答》、《周易得天解》、《星图》、《星书》、《火书》、《舆地》、《水注》等,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数学各个领域。日本人编著的《数学大辞典》中载有“揭暄”条目。
揭重熙(?-1651)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著名南明大臣,明末清初诗人。 崇祯九年(1636)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能体察民情,审理案件,重证据,允许当事人申辩,以理服人,依法量刑,宽严适度,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后兵败被俘,清兵多次劝降,他依然不动,并绝食七日,以示必死之心。顺治八年,揭重熙在建宁南街市口英勇就义,临刑前,他欣然下车,整理衣冠,昂首南向,引颈就刃,大义凛然,见者无不涕泪。
关注揭氏家族要闻,了解揭氏历史渊源。
传承揭氏优秀文化,振兴揭氏家族事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