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姓起源中有一支来自谷国之“谷” ,有一支来自秦谷之“谷” 。两支“谷”姓都源於嬴姓。由于非子善养马畜,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於秦谷之地作为周之附庸(注意:不是封国) ,其后代秦襄公护驾有功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始有秦国封号(於公元前770年,此时也是东周开始) ,秦国历史比较清楚,本文不再赘述。谷国没有秦国强大,却早於秦国七百多年在商朝时就已建国。关於谷国的历史史书记载不多,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记载,分散记於各类书籍中,就有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重点是梳理一下谷国的兴亡过程。谷国之国君是嬴姓,所以谷国之兴亡与嬴姓之兴衰有关。
一、 嬴姓之兴亡
始於舜
伯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为“嬴”,伯益是嬴姓的始祖。
受挫於夏
禹去世,伯益是推举的接班人,在位三年,被禹的儿子启阴谋推翻。伯益隐居於箕山之阳,后来被启杀害。启建立夏朝,嬴姓的公天下变成了夏的家天下,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世袭制。启为平众怒,封伯益的二儿子若木於徐,建立徐国。
兴於商
伯益的二儿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 ,协助商汤在鸣条打败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太戊时期是商朝复兴时期,太戊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伯益大儿子大廉之玄孙孟戏和中衍,“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嬴姓各诸侯国包括谷国应该是这个时期分封的。中衍玄孙中潏“在西戌,保西垂。”中潏之子蜚廉为商守北方,蜚廉之子恶来为商统兵,嬴姓为商朝之望族。
衰落於周
周灭商。由于嬴姓佐商,周武王伐纣时恶来助商抵抗,所以周打击嬴姓。恶来被杀,蜚廉自杀。嬴姓徐国一直与周对抗,周多次征伐徐,直到周穆王时才臣服,后被吴所灭。嬴姓其他诸侯国如谷国、黄国、梁国、葛国、莒国等也先后被灭。
东周再起
嬴秦於东周初建国(公元前770年) ,经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秦国由弱变强,春秋时称霸,战国时称雄。蜚廉另一子季胜之曾孙“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 ,“穆王以赵城封造父” 。战国时三家分晋,造父后代赵籍被周王封侯建立赵国(公元前403年) ,赵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
盛於秦
秦灭六国,一统中国,成嬴姓天下,开辟了中华一统帝国的新纪元。
亡於汉
汉灭秦。汉追杀嬴姓之人,嬴姓之人四处逃亡,为躲避追杀,以祖先发祥之地秦谷为姓,一部分改姓秦,一部分改姓谷。嬴姓从此消失,所以现在没有姓嬴的了。
二、 谷国之兴亡
分封於商
据记载:“早在3500年前(这应是根据原文推算的)殷商时期 便建有谷国。谷国之人出自嬴姓,与秦、赵同一源流,都是黄帝的后裔,至舜时赐姓为嬴。”殷商是在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间约六百年,谷国建国约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当然是在殷商时期。史记卷五中记载:“自太戊(商第九代君主) 以下,中衍(伯益后代)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说明在太戊时期分封了嬴姓诸多诸侯,建立了诸多嬴姓之国。太戊时期与谷国建国时间基本吻合,谷国应是在商太戊时期分封的。
留存於西周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分封诸侯,对三类人进行封侯。其一是其皇室宗族;其二是其有功之臣及一起伐纣的诸侯;其三是商朝已有但愿意归顺周的诸侯。记载:“周武王伐纣,灭殷商,建立周朝,裂土分封149个诸侯国,除分封有功诸臣及皇室宗亲外,对南方归顺的已存在的氏族部落如谷国也予以承认。”说明其一:谷国在周朝以前的商朝就已经存在;其二:西周时保留了谷国,或者说重封了谷国。
亡於东周
据中记载:“谷氏嬴姓,伯爵,春秋谷伯绥之裔。今襄阳谷城县西北五里故谷城是也。子孙以国为氏。”这说明春秋时有谷国存在,谷国在现在的湖北谷城一带,春秋时谷国的君主是谷伯绥。
据记载:(鲁)桓公七年 经 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 七年春 榖伯,邓侯来朝。名 贱之也。
据记载:(鲁) 桓公七年 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称侯朝何?贵者无后,待之以初也。
据记载:(鲁) 桓公七年 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其名何也?失国也。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
鲁桓公时期是鲁国强盛时期,与齐国争霸(齐桓公是公元前679年始称霸) ,有一些诸侯国奉鲁国为盟主,向鲁国朝贡,谷国、邓国便是。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 谷国国君谷伯绥,邓国国君吾离到鲁国朝贡,还未到鲁国本国便被灭了,朝贡变成了求救。当时楚国国君是楚武王,正是楚国大举向外扩张时期,灭掉不少诸侯国,包括谷国,自立为王(周朝只有周天子称王,诸侯国是不能称王的) ,史称楚武王(於公元前704年)。但诸传没有说明是谷、邓两国同时被灭还是一国被灭。研究邓国的学者确认邓国是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历史有记载),那么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 被灭的就是谷国了。不过研究邓国的学者认为谷国可能在公元前676至公元前656年间被楚所灭,他们可能是按楚文王先灭申、再灭邓,然后灭谷国的顺序推算的。我们还是依史书诸传的记载为准,确认谷国於公元前705年被楚所灭。
记载:“西周封嬴绥为谷伯,名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古谷伯城在现在城北15里之谷山。作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山上有庙祀谷伯嬴绥。”这里把谷伯绥写成是西周时受封的。包括史书春秋左传在内的各种史料都记载的是谷伯绥是东周时谷国国君。有各个时期编写的,这种说法出现在民国十五年所编写的。另有又载:“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在谷城县城北15里处。上有谷伯墓,下为谷国城,春秋谷伯国是也。春秋鲁桓公七年,谷伯绥来朝,封为伯爵,在此建都,谷山下有谷伯城遗址。”谷伯墓已发堀,即为公元前七世纪谷伯绥之墓。所以只能认为“西周封嬴绥为谷伯”有误,“西周” 和“伯绥” 两个词中有一个是错误的。
三、 有两个谷国么?
本土的还是外来的?
有人认为谷国是西周时从外地迁到湖北谷城的,这可能是把谷国与邓国捆绑在一起的说法。由于谷国与邓国比邻,鲁桓公七年两国国君同去鲁国朝贡,且两国史料都不多,所以研究谷国历史的会去参照邓国历史,而研究邓国历史的也会涉及一下谷国,如前所述他们推算谷国的灭亡时间。因为有的资料记载邓国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年有两次南迁,所以认为谷国也是两次南迁来的。其实谷城早就存在(是否称为谷城有争议),传说是神农氏炎帝试种五谷的地方。这个传说是可信的,因为湖北谷城位于神农氏炎帝的出生地湖北隋州和神农氏尝百草的神农架之间,所以在此建国称为谷国。“西周对南方归顺的已存在的氏族部落如谷国也予以承认”,说明西周承认的商朝时的谷国是南方诸侯国而非北方迁来的。东周时更明确指出谷国在今襄阳谷城县西北五里故谷城是也。说明湖北谷城就是谷国的原产地。至于谷城,全国有六个,是否有迁到湖北谷城的,湖北谷城并无记载。
由此可见,谷国之“谷” 是“榖” (史书上都用的是“榖”) ,而非秦之“谷” ,是由于简化字的使用才使“榖” 变成“谷” 。看来谷姓起源中要加一条:由于使用简化字,“榖” 姓改姓谷。好在两姓都源自嬴姓,且“谷” 字是“榖” 字的宗源之字,由“榖” 而“谷” ,对姓来讲,是合二而一,对国来讲,是国号更新,对字来讲, 是返祖归宗了。
东周谷国是“兴灭国”么?
谷国分封於商,留存於西周,灭於东周,这都是有史料可查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史书上仅对东周时的谷国有记述,即的“经” :“(鲁) 桓公七年 夏 谷伯绥来朝。”及、、的“传” 。但各种史料对于东周时谷国的记载却是众说纷纭。
关于湖北谷城的史料中记载:“谷国春秋时的君主为伯绥,伯爵,称为谷伯,嬴姓,与秦同宗,民多秦音,其习朴。”一个早於秦七百多年建国,与秦相隔千里的南方诸侯国怎么会“民多秦音,其习朴” ?在中介绍谷姓起源时这样写道:“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在今天的湖北谷城) ,秦为公爵,谷是伯爵。”这段文字说得含糊(可能是史料不全,没有定论,故意含糊),给人有两种错觉。其一是秦谷被分为秦国和谷国(下面将说明) ;其二是秦国和谷国都是在东周时被周王分封的。所以微信中流传着“谷国与秦国在东周时同时被周王分封” 的说法。也有“谷伯绥是谷国开国之国君” 的说法。同样是的地图中,在谷城一带画了一个“榖国” ,还有一个“谷国”( 比邻的有一鄧国和一个邓国,看来处处把谷国与邓国捆绑在一起),史料中从来没有这样的记载。这张图是如何绘制的,不得而知。那么东周谷伯绥被灭的谷国是商朝分封的那个“原装” 谷国么?
东周时实行过“兴灭国,继绝世” 的做法,即把被灭的诸侯国再建起来,把已灭绝的世家再找人继承,称之“兴灭继绝” 。到底兴了哪些国,没有看到记载,那时灭而又复,复而又灭的事常有,谷伯绥的谷国很可能就是被兴的灭国。也就是说,分封於商朝、西周又被封的那个谷国在西周时可能被灭,东周时又被兴起、第三次按原先的爵位被封为伯爵。要兴已灭的谷国需要找嬴姓之人,这时正好嬴姓秦国刚建立,而且受到周王朝的奖赏,可能是让秦国的嬴姓之人继承原谷国的爵位,所以才有了“与秦同宗,民多秦音,其习朴” 。东周始于公元前770年,秦封国号也是公元前770年,谷国灭於公元前705年,谷国第三次封爵在公元前770~705年之间,与秦国封国时间相近,所以才有秦国与谷国在东周同时被封的说法,但这是谷国第三次被封了。东周被封的谷国不一定与原先的谷国完全重合,所以地图上出现两个谷国,其更应该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谷国。东周时周王朝的势力已经衰弱,而楚国此时正是不断扩张自立为王的时候,谷国刚重建不久又被楚所灭,秦国也是刚建国国力不强,鞭长莫及。谷伯绥可能是东周时所兴的谷国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国君,所以史书上对谷国国君的记载仅此一位。
以上仅是根据史料进行的推测,是对是错还有待发掘史料进行证实,也希望大家能提供这方面正反两方的信息。
四、一亭之地 封不了两个国
谷姓有一支来自秦谷之“谷” 。文记载:“其先世自颛顼,益赐姓嬴氏,至於扉子,封於秦谷,因而氏焉。”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其意是非子善养马畜,因给周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谷,在秦谷建秦邑。
秦谷在何处?
记载:“……恶来之后五世孙曰非子,初封于秦谷,为秦氏。……秦谷,故陇西秦亭是也。”(注意:这是在介绍秦姓起源时所述。) 秦亭在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秦亭铺乡秦子铺村。
秦谷有多大?
郡以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亭(这个亭是行政区域,里长是最低一级政府官员,汉高帝邦就是秦朝的一个亭长),亭以下设里(里相当于现在的村,里长不属于政府官员),每十里(这个里是长度单位)设一亭(所谓十里长亭)。秦统一中国后在其先人的发祥地设秦亭。亭不过方圆十里。据考察,秦亭是个狭窄地带,两岸找不到可以建邑的平坦地方,史记记载建秦邑,已经过了几千年,地貌可能发生变化,看来秦谷是个小山谷,一个养马场而已。在这个秦谷内是封不了秦国和谷国两个国的。(周朝是按爵位分封土地的,天子方千里,公、侯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方五十里。秦为公爵,谷为伯爵。)
谷国与秦国比邻么?
微信群里看到过一张地图,秦谷的范围北到甘肃天水,南至湖北谷城,秦谷内谷国秦国两国比邻而居。谷国是公元前705年灭亡的,这时秦国刚建国65年,虽在扩张但还不够强大,此时秦国国君秦宁公(也称秦宪公) 刚灭掉现在的西安附近的亳戌荡社部落,势力才到现在的西安附近,所以秦、谷两国没有比邻之时。如果两国比邻,又都出自秦谷,谷伯绥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到鲁国去朝贡和求救了。至于北到天水南至谷城的秦谷,那应不是秦谷,而是秦岭。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大战之后,秦国的疆土才扩大到湖北谷城一带,就有了“朝秦暮楚” 的成语,此时谷国已经亡国近四百年了,如果谷国在秦谷之内,那谷国之谷就不是“榖” 而是“谷”了。
五、 谷姓小而血统纯
据统计,谷姓现在在全国姓氏的排名居144位。据谷睦钟先生的研究,现在谷姓人数约为1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7﹪,属于小姓。在谷姓聚集地可能没有感觉,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会感受到,在一个学校或工作单位往往姓谷的只有自己一个。谷姓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少呢?
古代尤其是周朝,只有王室贵族才有姓,一般平民是不准有姓的。只是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有些平民才使用姓,但多是原来是王室贵族后来沦为平民的。汉魏以后平民才开始普遍使用姓。
谷姓来源之一是谷国“子孙以国为姓” ,这个子孙是指作为王室贵族的嬴姓子孙,而不是谷国的平民。谷国灭亡较早,到允许平民有姓时谷国已经灭亡几百年了,平民早己成为楚国的平民(公元前312年后又成秦国人),只知有楚而不知有谷了。
谷姓的另一支来源是秦王朝的嬴姓王室贵族,为躲避汉之追杀,一部分改姓秦,一部分改姓谷。原来秦国的平民后来改姓秦而不是谷。
谷姓当然还有其它来源,如谷那姓(代表人物谷那律)改姓谷等,但这些都是以一个家族及其子孙入谷姓的,其他姓也有类似情况。谷姓没有以一国之平民入姓,所以人数就少。有些姓是以一国平民入姓的,一国之平民千家万户,其基因也千差万别。谷姓来源归纳起来就十来支,所以血统也较纯。
本文所述与一些微信群里所传的说法不同,其实本文就是因看到这些说法而作。尽管本文对此有异议,但我是敬重其作者的。其一:这些作者都是关心、热爱本宗族的自家人;其二:这些作者为弄清一个史实要花大量的心血;其三: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我们先祖的崇敬和为我们宗族而骄傲。如果对本文有不同看法尽管提出,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之所以说法不同,可能各自使用的史料不同,现在网上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尊崇我们的先祖,我们也尊重别人的先祖,但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先祖当成自己的先祖。能够澄清一些史实可以使我们更清楚我们宗族的历史。(顺便说一下,谷牧不姓谷,姓刘,谷牧是他参加革命工作时用的化名,后一直延用,其后代都还姓刘,所以谷牧不能算是谷姓名人。)
湖北武汉谷怀玉
二0一九年五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