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

江西临川汤显祖: 至情存千古 “四香”传后人汤氏家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弟(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以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重点,内容涵盖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

江西抚州历史名人录_名人抚州历史故事简介_抚州历史名人

汤显祖画像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3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其后,又担任徐闻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等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更被海内外誉为戏剧艺术珍品。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和《问棘邮草》二卷。

汤显祖家规家训

汤氏一族早在一世祖汤伯清时即立有耕读传家的儒者家规,后世不断完善,形成12条家训和7条戒律。

汤氏家训要求汤氏子孙必须尽孝、爱弟(悌)、尽忠、守信、遵礼、尚义、守廉、知耻,以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重点,内容涵盖国家、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如“忠”:对国家,“当竭忠报其国”;对个人,“言必忠信”。7条戒律要求正确处理好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长幼及宾客等之间的关系,言行举止必须合乎儒家礼仪。

汤显祖上承祖训,对子孙亦要求严格。他的家训大多体现在诗训中,如《智志咏示子》“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望耆儿二首》“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教育子女重视农桑,热爱劳动。这些诗词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启人深思。

江西抚州历史名人录_名人抚州历史故事简介_抚州历史名人

清代刻版《牡丹亭》画本(原名《玉茗堂还魂记》)

昆曲《牡丹亭》皂罗袍唱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自古以来,临川人依抚河而居,河西为内城府衙,河东为外城文昌里,一座古老的文昌桥通达两岸。在这方灵山秀水间,文化昌明,“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王安石、晏殊、晏几道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皆出于此。其中,赋予临川更多梦幻色彩和浪漫情怀的,当属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好学聪颖,诗、文、戏、曲俱佳,文学成就斐然。世人熟知汤显祖,多是因为流芳千古,享誉天下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作品。殊不知,汤显祖更是一位有着玉茗花般高洁品行的官员。他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守得一身正气,绝不随波逐流。他以“至情”铸就名篇鞭扬善去恶,用“四香”劝勉后人传承清白家风,将一缕馨香存留人间。

名人抚州历史故事简介_抚州历史名人_江西抚州历史名人录

位于江西抚州名人园内的汤显祖雕像

翻开眼前这本古老的《汤氏家规》,扑面而来的是临川文昌里汤氏家族的书卷清风。文昌里汤氏始于汤伯清,世代以“耕读传家,视义为人之准则”,喜好藏书,勤于讲学,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深受乡民爱戴。这样的端行善举传到汤显祖已历经六世,可谓世世诵经典,代代有贤名。时任兵部尚书谭纶曾由衷赞叹:“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

汤氏家族自一世祖汤伯清开始,便以诗书传家、忠义范行。后又制定了系统完整的《家训》文本条目,有忠、义、廉、礼等“家训十二条”和君臣、父子等“七戒”,不仅包含着传统儒家忠孝思想,更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情怀,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色。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邹自振:

汤显祖出生在一个文化积淀很深厚的读书人家庭。为官期间,他始终谨记家规家训。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十四日,汤显祖降生在临川文昌桥东文昌里灵芝山下的汤家祖宅。父辈为他取名“显祖”,就是希望他今后能够品学兼优,入仕为官,盛名传海内,显达耀宗祖。

良好的启蒙教育和祖辈的言传身教,让汤显祖从小具备了勤奋好学、严于修身的优良品质。他5岁开蒙,12岁能诗,13岁学古文,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可谓少年得意,举业顺畅。然而,造化弄人,汤显祖直到33岁,即万历十一年(1583年)才得中进士。此后,他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博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由于汤显祖个性率直、正义凛然,仕途并不顺畅。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被贬官至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一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

遂昌,当时虽是浙中的一片蛮荒之地,但汤显祖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实现理想的天地。他除虎患、制豪强、重教化、课农桑,把遂昌治理成为“山也清,水也清”、“官也清,吏也清”的“仙乡”,而汤显祖更被浙人尊称为“汤仙令”。春耕时节,他与农民一起劳作,并兴奋地在《班春》诗中写道:“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那种快慰平生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

然而,好景不长。当时不少内监充任矿监税使到各地横征暴敛,汤显祖多次上书无果,再加上曾受他压制的遂昌权贵豪强趁机报复,造谣中伤,让沉醉在理想中的汤显祖身陷危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回京述职后,向吏部告假回乡。此时正值初春,料峭春寒中,他彷徨、落寞,辞帝京,过江湖,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离舟登岸,家园近在咫尺,朝堂却已是天涯。

昆曲《牡丹亭》江儿水唱段

念白: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玉茗堂前朝复暮,牡丹亭上三生路。”十五载仕宦如梦,梦醒之后的汤显祖不再感叹唏嘘,他在城内香楠峰下修建新宅“玉茗堂”,在此潜心于戏剧《牡丹亭》的创作,心无旁骛地开启了自己的戏梦人生。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重修《紫钗记》,着墨《南柯记》、《邯郸记》,编九宫,写剧评,“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抚州历史名人_名人抚州历史故事简介_江西抚州历史名人录

汤显祖故居·玉茗堂

中国戏剧学院原院长周育德: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汤显祖晚年曾评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缘何如此?——因为《牡丹亭》拾遗了他人生梦想的缺憾,也表达出他毕生追寻的人间至情。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感慨:“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唯有如此多情的汤显祖,才能通过艺术想象的投射,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愤懑与失望,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寄托于《牡丹亭》剧情唱段中,以极富人本主义色彩的笔调,创造并渲染了一个“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传奇故事。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邹自振:

这十五年为官的经历对汤显祖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也就没有后来《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里面对现实的反映和描写。

与玉茗堂一墙之隔的“汤氏家塾”,最早为汤显祖父亲汤尚贤所建,门前楹联写道:“文比韩苏欧柳,行追稷契皋夔。”在这座家塾里,少年汤显祖曾得到名师指点,令他受益匪浅。时隔三十载,天命之年的汤显祖又回到这里,传业授道之余,更多了一份对儿孙的殷切期望。其三子汤开远18岁赴任怀庆府推官,汤显祖临别赠言:“宝精神则本业固,谨财用而高志全。”言辞切切,足见精神。

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邹自振:

汤显祖对子女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有四个儿子,他对儿子们都提出一些具体的家训。

汤显祖对儿辈的严格要求多体现在他的诗训中。“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他要求孩子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不能懈怠,告诫他们“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要重视农桑,热爱劳动。

汤显祖对子孙的教育少了一些条条框框,却多了一分勉励诙谐。他擅长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化作诗词警句,融于唱段戏文,传于后人,警醒世人。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他的“四香戒”:“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乐。短短几句话,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直指人心。

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

汤显祖对家风家训的传承,除了通过他的诗、文、诤语来教育后代,还有“四香戒”等。这些既是他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儿女后辈的要求。

为官十五载,归隐十八年。弥留之际,汤显祖留下了《诀世语》七首,要求葬礼一切从简。其洒脱处世的天性和高洁无私的品行让世人为之感佩景仰。

江西省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

《诀世语》是汤显祖以自己的亲身行为,对当时社会陈旧民俗的一种反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牡丹亭》的开篇题记中,汤显祖将“至情”二字诠释得如此纯粹,一如他的挚真性情,他的坦荡一生。为官入仕,他清廉自守,勤政爱民;诗词唱和,他辞藻绝美,文采风流;戏剧创作,他“为情作使”,才情天纵;教育子孙,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正是传承了他的慷慨意气、他的高洁风骨,汤氏家风才能如不朽名篇“临川四梦”一般历久弥新,如圣洁高雅的玉茗花一样清香四溢。

江西抚州历史名人录_名人抚州历史故事简介_抚州历史名人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演出照

●汤氏家规摘编

贵天下生

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上一篇: 抚州历史文化名人
下一篇: 陕西宝鸡|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