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结束后,开始连载文都名师万磊老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111位中外关键人物》,大家一起来轻松搞定史纲,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上的111位中外关键人物21——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故常以中山为名。孙中山先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经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破坏共和制度,后段祺瑞又继续破坏共和,为了挽救共和,孙中山先后进行了大量努力,如发动二次革命、组建中华革命党、发动护法运动等,但均未能成功。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遵其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
【附录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第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许多中国革命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于是,他确信和平改革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统治。同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4年,他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附录2】——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放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革命派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不过,民权主义归根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革命派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练习题1】——多选(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躯,一生以革命为已任,立场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表现在( )
A.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国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B.发动了推翻北流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领导了辛亥革命
【练习题2】——单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把它称之为三民义或三大革命。其中创立民国属于孙中山所说的()
A.民主革命
B.民族革命
C.政治革命
D.社会革命
【练习题3】——多选
1911年,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关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C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D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练习题答案公布】
▼
【练习题1】——单选(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强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强,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式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B)
A.日本全面侵略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练习题2】——单选
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练习题3】——多选
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ABCD)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从緬甸人侵云南
B.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C.俄国从中亚人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练习题4】——单选(结合【练习题3】,再来个难点的)
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C)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解析】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由此可知,边疆危机不包括东北地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