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中国古代神话中阴曹地府如何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中阴曹地府如何演变?

中国古代神话中阴曹地府如何演变?11日白天时候,突然看到这个答案的赞同数猛增,本来没有什么人看的,这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怎样也是好事。很多朋友们在评论区给了我鼓励和支持,我都一一看到了,在此一并致谢。

11日白天时候,突然看到这个答案的赞同数猛增,本来没有什么人看的,这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怎样也是好事。很多朋友们在评论区给了我鼓励和支持,我都一一看到了,在此一并致谢。没有别的本事,只有慢慢再写一些有质量的回答与文章,以报答大家的好意吧。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死后成鬼,鬼者归也,就是归宿的意思。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回答在这里,有空可以看一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认为人死了到底是成佛呢还是成仙呢?非宗教信徒的? - 黄角的回答

我觉得我的答案写的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粉丝少吃亏了,大伙还是赏光看看吧。

下面我们来讨论古代神话中的死后世界演变,在文中有零星的粗体字,这是有用的,请读者们一定留心,随着行文,这些粗体字会有其发挥作用的时候。

一、泰山与泰山府君

中国文化,大抵是从周公定礼乐而有了骨架的,我们的讨论,也就从两周先秦开始。在先秦时期,死后的人们要去的地方是“黄泉”。古代地下水丰富,不管是打井还是挖坟,挖到一定地步就有泥水出来;又因为遗体也掩埋在地下,所以古代中国人自然地认为,地下“黄色泉水”的地方是死人的世界。在《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里有著名的典故“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这个时候,并没有专门管理死后世界的神灵,直到汉代,才由泰山府君以天神的身份兼任。

在秦代之前,中国文化的重心是在齐鲁的,特别是齐国,是从春秋到战国一直国力雄厚的超级大国。而齐鲁地方对于泰山是有特殊信仰的,齐鲁文化的输出,把泰山(太山)信仰推广到了全国。古人一直认为泰山是全天下最高的山,是能直接和上天沟通的地方,直到秦统一天下,还是要去泰山封禅。而对泰山之神的祭祀与祈祷,一开始是对于“王权”恳请“天授”与“永恒”,慢慢地这个永恒除了希望王权永恒,也包含上了希望生命的永恒,乃至帝王有病,就要向去泰山向天神祭祀。

泰山神叫做泰山府君,他既然能管理生、老、病,自然也就管理到了死。在东汉时期,这一思想成熟了。在东汉墓葬中出土的镇墓文中有了“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的文字。需要注意的是,东汉的首都并不是长安而是洛阳,所以这种生属长安死属太山的说法,很有可能是从西汉就流传下来的。

泰山府君,又俗称东岳大帝。后世有零星的东岳庙在,却再也没人认为泰山神是地府之主,其原因是在他开始作为死神之后不久就埋下了。在东汉时期,有一股文化的洪流从中国的南边绕了个大圈圈,自西域而进入,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开出了瑰丽繁华的花朵,从此与中国人再也分离不开。这股伟大的洪流,就是佛教的输入。

二、佛教的传入与地狱的出现

东汉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输入规模已经非常大,涌现了以鸠摩罗什法师为代表的一大批译经家。和汉朝人粗糙的死后观念不同的是,佛教的世界观、生死观是完整而系统的。四天下说、天界地狱、轮回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也有相同说法,可以说是古印度人的一种“常识”。佛教认可这些观念,认为人死后是有部分可能生到地狱去的,地狱观念,也就随着佛教的输入而流传到了中国。

地狱,梵语是niraya,音译是“泥犁”或“泥犁耶”,本意是“无有”,是指没有喜乐的地方。其实佛教认为人死后不一定要去地狱,也有可能升天、或做动物、或又成人等等。但地狱这一道比较特殊,佛经中记载有很大部分的地狱是在铁围山下的。

这里要说一点题外话。佛教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和当地文化相结合。释尊创教,本意是解决生死的苦迫,智慧与道德是佛教的核心内容。而为了传播佛教的智慧与道德,是不妨用当时当地人们的世界观与常识来说明问题的。所以佛教在印度传播时亦说印度当时的“一四天下”世界观,在中国传播,就借用关羽来做自己的护法神。甚至“寺”这一称谓,都是中国的特色。

而“地狱”这个词,就更是和中华文化结合的产物了。东汉时期支娄迦谶译师在公元179年翻译小品般若经的时候还在直接用泥犁这个音译词,因为当时中国是没有“地狱”这个词的。当时的死后世界被称为“幽都”——屈原《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也可以叫做“幽冥”——曹植的《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

“幽冥”本来是指黑暗没有光明的意思,代指死后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下世界必然是黑暗无光。而首先造出“地狱”一词的,很可能是东汉的康巨译师,他在187年译出的《问地狱事经》,是现在为止可信的“地狱”一词的最早出处(有说安世高法师的译经中有“地狱”一词,但其实该译本并不可信)。

“地狱”这个词,是极为形象传神的。前文说过,地狱道本来叫做“泥犁”,有“泥犁”在铁围山下,很多死者投生在那里受苦。铁围山极高,不可翻越逃出,落在这里就像是狱中的刑徒;死后的世界,又自然是在地下的,这就有了“地狱”这个翻译。

亡者落入极高的铁围山下的地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极高的泰山之下。三国吴时的康僧会法师翻译的《六度集经》就直接写到“菩萨报曰:‘岂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狱者乎?’”泰山与地狱,就这样地结合到了一起。这不只是泰山和地狱两个词语的结合,而是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合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乱世,长年的战乱动荡,让世人一面放荡形骸,一面重视度亡。在前期,泰山府君管理亡者的观念还存在于普通中国人的心中——西晋张华《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而渐渐地,佛教成熟的生死流转观念,更符合此时民众的需要,地狱观念与佛教世界观也就在这时普及开来。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已经直接采用了“地狱”一词,并且对地狱的里铁床铜柱、针刺沸汤等等刑罚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

刘义庆是南朝人,于440年去世。他去世一百零七年后,一本《洛阳伽蓝记》成书了,一位神灵从此走入了中国人的世界,他就是“阎罗王”。

三、阎罗王

细究阎罗王的神学起源是个没完没了的问题,要追到古雅利安人的神话上去,现在只用古印度的传说来说明这一问题。古印度有四部圣典,叫做四吠陀,被认为是上天直接授予人类的。在其中的一部《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太阳神的一对双胞胎子女,叫做阎摩(Yama)和阎蜜(Yami),阎蜜喜欢哥哥阎摩,想做他的妻子而未果。阎摩是第一个在传说中死去的人,也是必死的人类之始祖。既然他是第一死者,也就成了死后世界的管辖者,阎罗其实就是阎摩的异译。

和泰山府君以天神的身份管辖死者类似,其实阎摩死后也没有生在地狱中,而是生在天上。他所在的天层,就直接被称作“阎摩天”,后来翻译成“夜摩天”,是佛教所说的欲界第三层天,佛经中还给夜摩天的天王另外起了名字(实际就应该是阎摩),这都属于神话的继续发展变化了。

说回印度神话。阎摩升天之后,就和妹妹阎蜜分别管辖男女死者。在佛教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印度婆罗门教的神话与世界观,当然其中更有扬弃,阎蜜被渐渐忽视了,阎摩(阎罗)作为死神管理死者的说法被继承了下来。

前文提到,公元547年,《洛阳伽蓝记》成书。让我们花一点篇幅来说一下这本书:伽蓝,是僧众所住园林的意思,也就是佛教寺院,这本书是在记载洛阳寺庙的种种事情。此书作者叫杨衒之(或说姓阳、羊),是五斗米道的信徒。就因为其道教徒身份,历来有人认为这位作者反佛,而实则不然,书中行文,实在是对佛教有着极大信心与好感的。这本书的创作起因是作者看到了洛阳的衰败与残破,怀念其旧日繁华——当时北魏王朝分裂成了东魏与西魏,两国互相攻杀,原来的都城洛阳在战争中被摧毁,东魏孝静帝被权臣高欢裹挟迁都到了河北邺城。北魏王朝和佛教的渊源甚深,灭佛与崇佛都发生在这同一个王朝里。古都洛阳有以白马寺为首的众多寺庙,伊阙峡谷中的龙门石窟更是盛极一时,迁都邺城,实际是盛世不再的一个标识。杨衒之作为东魏官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念洛阳佛寺之盛,感慨时代的变迁而著书的。

在《伽蓝记》卷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崇真寺比丘慧嶷,死经七日还活,经阎罗王检阅,以错召放免。”这位慧嶷法师是名字弄错了,不该他死,所以放他回来继续活着。而他在冥界这么呆了一会,见到了阎罗王同时审理了其他五个确实已死的僧人,有的让其升天了,有的则给予责罚。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记录下来阎罗的名字。

死后经历冥界而复生叫做游冥,这种故事中国是早有的。曹丕就喜欢这种灵异故事,他所作的《列异传》是最早的志怪小说集,其中就有“临淄蔡支”、“蒋济亡儿”两则游冥故事。而《伽蓝记》开了一个先河,源于印度的神灵审理了中国人的问题,参与到了中国人的游冥故事里。这已经是南北朝三百余年乱世的末期,离中华文明最辉煌的隋唐盛世,还有四十二年。

隋唐是文明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佛教最辉煌的时候。除了佛教经论的翻译与刊行之外,辅助教化的故事与书籍也大量地出现了,成书于盛唐的《冥报记》就是这样一本书。

《冥报记》中的地狱简直幽默到家,完全就是人间的衙门重现。死人在里面有的去告状,有的在贿赂阎王,还有的来讲情。比如里面有一则故事记载,有个叫张法义的,砍柴时结交了一位隐居的圣僧。后来张法义死了,被“使者”带走审理,使者其实就是鬼卒。鬼卒把他带到一个衙门审理,还没审他,判官先骂鬼卒,给你们三天去带人,怎么七天才回来?鬼卒很委屈,说张家的狗太凶了,还有“咒师神(可能就是门神)”打了我们一顿,说完脱衣服给判官看,背上真的都给打得青肿了。判官也不原谅他们,又责打了鬼卒二十棍子,打得血流遍地。之后审问张法义,张曾经在父亲要他收割庄稼的时候闹气,瞪眼睛,还偷偷骂父亲,算是不孝顺,要打八十棍。这时那位僧人突然出现来讲情,对判官说这么点事,也不至于就让他死,还用重刑拷打。判官不敢做主,就去到了阎罗王那里。阎罗王认识这位僧人,对他非常客气,听说张法义是圣僧的弟子,特别地给了面子,放张活了回来。

这故事看的时候,让人不得不发笑,鬼卒的可怜兮兮与圣僧的威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天国与地狱,其实都是人间的映射,在中国人的故事里,一直也和人间一样,有着社会性与阶级存在。而这位僧人的出现是特殊情况,中国人死后的世界中,从此有了这样的救世主。后来的地狱中,就有一位僧人常驻了下来。

这位僧人的事情,容待后文再表。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时的冥界中“阴曹”的概念已经非常成熟,各种的衙门和各级官吏都是齐全的,分工明晰。这离地狱最终的形态“十殿阎君”就差一步了。

四、十殿阎君

十殿阎君,即地狱十王说,是混合了佛教和道教的产物。阎罗之名自然是从佛教传来,而亡魂游历十殿,每日经历不同审判,是道教的思想。道教上清派有一本《真诰》,为南梁时期陶弘景所著,其中卷十五《阐幽徼第一》记载了人死后要依次进入六个天宫,这被认为是地狱十王说的雏形。

这六个天宫,在《真诰》中记载是在罗丰山上,这座山也被道教称为丰都罗山,是现代“酆都鬼城”信仰的来源。

宗教是文化,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盛世作为基础。隋唐盛世在安史之乱后戛然终结,佛教也慢慢地衰落了下去,到了晚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又是一波乱世。这时有南唐这种勉强可算是佛教国家的政权还存在着,说明民间是有着信仰的需求的,但佛教的伪经与信仰的庸俗化也在这时泛滥开来。五代宋初,有一部著名的伪经《佛说十王经》开始广泛传播。

《十王经》有两种,全名很长,不值得赘述。只说一种简称《佛说十王经》,另一种叫做《地藏十王经》,后一种应该是依据前一种改编的。《佛说十王经》已经是伪经,《地藏十王经》只好是伪经中的伪经,好在这两种伪经都已经散佚了,没有让这个大笑话流传下来。两种《十王经》都题“成都府大圣慈恩寺沙门藏川述”,这应该是可信的,起码《佛说十王经》就应该是四川慈恩寺的这位藏川所作,这就是十王说的出处了。近代以来,有敦煌的古卷出土,其中就有《佛说十王经》的写本,就是五代宋初的(上面我引用的另一个问题我的答案中就有贴出的图像)。这部经,应该是晚唐时期面世流传的,经中详细说了地狱十个殿宇主管冥王的称号,被大家所熟知,列在下面:

秦广王;

初江王 同楚江王;

宋帝王;

五官王;

阎罗王;

变城王 后世有改为卞城王的;

太山王 同泰山王;

平正王 后世改字为平等王;

都市王;

五道转轮王 后世简称转轮王。

考究这十位冥王的名号,除阎罗王和泰山王上文已经说过后,有另外几个也算有出处。五官王出自《佛说灌顶经》,五官是帮助阎罗王审查生死的,但没有细说是哪五个官员;平等王可能与佛教平等不二思想有关;五道转轮王明显出自佛教“五道轮回(或算上修罗道就称六道轮回)”和“转轮圣王”的结合。初江王也称楚江王,疑与屈原投江相关。秦广王为第一位冥王,疑与秦始皇有关。其他宋帝王、变城王、都市王则不知出处。

这样,十殿阎罗成型了,亡魂在死后的第几日过哪一关,受什么样的审判,都从此定下,再无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遗书中,在阎罗王的身边总有一位僧人的形象,大家可以看图:

郝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郝姓名人录_郝姓的历史名人

正对犯人着汉服者便是阎罗王,左边持杖坐于莲花之上的,便是上文说到的僧人。想必大家也猜得出来,这位就是佛教认为的幽冥教主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在佛教中,一开始也和观音菩萨一样,普渡世上的一切众生。后来因为“地藏”这两字与地府地狱的关联,加上民间对于佛家地狱救渡的信任,慢慢变成了地狱救拔的幽冥教主,这是佛教慈悲救渡要普及一切这一思想的体现。地狱有阶级、有帝王官员、鬼卒平民,也有受苦的众生,更需要有地藏菩萨这样从苦难中救助众生的圣人。地藏菩萨怎么从普及一切的菩萨成为了专门的幽冥教主,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地狱中有了地藏,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中国人的阴曹地府,就在这个时刻,完整地形成了。

最后谈三个附属的问题;

1.《玉历宝钞》的问题

后世有一部《玉历宝钞》刊行出来,书中讲了一个人在地狱的游记,也宣传了佛教。现代人的十殿阎罗观念,基本都是从其中而来,但这本书其实算是一本道教的书籍。

《玉历宝钞》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书中出现的“太平年间”认为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而实际成书时间其实不会早于雍正年(考其行文,可能更晚)。书中所说的事情,是民间对于地狱的一些传说,并非是真正的因果思想。真正的因果也不会像书里那样轻重不分,轻易地诅咒他人。有时这种书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会赠送给信众看,只作一般的劝善,不是当做重要的事情。

2.十殿阎君的姓名

后世有好事者,把十殿阎君都给派上了姓氏,说秦广王姓蒋、初江王姓历等等。其中阎罗王多说姓包,用铡刀惩罚有罪的亡魂,这很显然是在影射包拯。其实包拯之前阎罗王有说姓韩的,这和隋朝的开国大将韩擒虎有关。中国有“四大阎王”的说法,分别是韩擒虎、包拯、范仲淹和寇准,这都是名臣和受到中国人喜欢的历史名人。中国的神明,少有天降的,都是从人而成,生时秉公执法,有利人民,死后就会受到人民的信任乃至信仰,这种信仰,是负责任的。

3.十八层地狱

世人常说,下十八层地狱。这一说法来自于佛教,但并不准确。佛教对于地狱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分法是十八类(并不是层):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

八寒地狱是八个,分别叫做“疱,疱裂,喝哳吒、郝郝凡、虎虎凡(这三处,依寒冷的呼号声得名),青莲、红莲、大红莲(这三处,依肤色及破裂情形得名)”;

八热地狱也是八个,也称八大地狱,是有烈火的,分别叫做“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号叫,炎热,极热,无间”;

近边地狱也叫做游增地狱,是在八热地狱的边缘,算是八热地狱的附属;

孤独地狱就是人间地狱,有个别一二的人落在孤岛、旷野或深山之中,孤独地受着地狱一样的苦报,称作孤独地狱。

这样八寒八热是十六个,加上近边和孤独,算是十八种。

这个答案写到此处就完结了。本以为这就像是孤独地狱一样,是我独自一人冰雪中的耕耘,根本不知道有没有人来这个偏僻的问题看这么长的文字。但突然收到两位朋友的鼓励,让我有动力细细写完。看来愿意细究书本并不是那么寂寞的事情,也希望这一点破除迷信的文字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吧。

麻烦阅读至此,谢谢大家。

上一篇: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下一篇: 童年向:《阿凡提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