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个被水浒传黑得最惨的人物,那就是书中最大的奸臣高俅。正是因为高俅的存在,水浒第一好汉王进才被迫丢官弃职亡命江湖。也是因为高俅,80万禁军教头林冲最终被逼上梁山。甚至就连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也是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可以说,高俅一个人就为梁山贡献了好几个天罡级别的战力。除此之外,梁山身份最尊贵的人,小旋风柴进被逼上梁山也是因为高俅族弟高廉的飞扬跋扈。
那么我为什么会说高俅是被水浒传黑得最惨的历史人物呢?那是因为在历史上,高俅虽然不能说是什么爱国忠臣,但是也绝不是水浒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奸佞小人的形象。
事实上,有关高俅的历史记载是非常少的。大家都知道,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向来以内容详细资料丰富著称,篇幅也是二十四史之冠,足足有四百九十六卷,五百余万字。然而书中提到高俅的地方却仅有两处,其中一处提到宋徽宗任命高俅为太尉,这也是水浒传中太尉高俅的史料来源。但是从宋史中高俅仅有两条记载来看,高俅绝对不可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大奸臣,他的权势也不可能像水浒传中记载的那么显赫。
那么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既然宋史中关于高俅的记载如此之少,难道水浒传里关于高俅发迹的记载都是作者施耐庵杜撰不成?
这还真不是施耐庵的杜撰,高俅在宋史中虽然只提了寥寥几笔,但是在各种笔记野史中还是提到几次的,水浒传里关于高俅发迹的记载基本可以确定出自南宋王明清的笔记体著作挥麈后录之中。
在这本书里,王明清提到,高俅本是宋朝第一才子苏轼的书童,因为高俅的文书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所以很受苏轼的赏识。为此,苏轼在被外调为官的时候,为了小书童高俅的工作,那叫操碎了心。他先是推荐给曾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另外一个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可是因为曾布和苏轼政治主张不一致,曾布婉拒了苏轼的推荐。
因为曾布不要,苏轼才考虑转手给驸马都尉王晋卿。很多人看到这里应该明白了,没错,苏轼就是水浒传里的小苏学士,王晋卿也就是水浒传里的小王都太尉。
苏轼和高俅的关系,不说如胶似漆,但也算是惺惺相惜提携有加,如果抛开主仆的名分,可以说这两人就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后来,高俅发迹了,对苏轼的家人也是礼遇有加多有照顾。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看了水浒传开头部分的话,作者很明显的想告诉我们,高俅就是个人见人厌的臭虫,小苏学士这种正人君子对他是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很快就把他转荐给了和高俅臭味相投的王晋卿。这和历史记载其实是大相径庭的,对高俅也是不公平的。历史上的高俅明明是很受苏轼赏识的,到了水浒传里,却强行被苏轼看不起。
正是因为高俅在历史上记载之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负面评价。再加上他和苏轼的关系,他发迹后对苏轼家人的照顾,才让我断定高俅就算不是什么志诚君子,可也绝对不是什么奸佞小人。说他是被水浒传黑得最惨的历史人物,应该没啥大问题。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是在洗白高俅,这个我还真不承认。高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史书记载不多,不好定论。只能说是水浒传作者把高俅黑化了,然后我来说一点我所知道的真相,仅此而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