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姓在百家姓中为小姓,在百家姓中排名要到一百六十名之后,国内霍姓人士不足百万。但历史上霍姓名人虽不多,但名气不算小。文兼武备,光耀千古。
霍姓起源于,周文王第八子,周武王同母弟,姬处,因封于霍地,称霍叔处。周武王灭商后,封武庚管理商朝旧地(河南安阳)。为监视武庚,霍叔与管叔、蔡叔一起在殷都附近建国,史称三监。武王病逝后,成王立,三监不服周公旦摄政,在武庚引诱下发动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黜霍叔为庶民,由霍叔之子继任国君。公元前661年,霍国被晋太公所灭。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
汉武帝时,霍姓历史上最为有名的霍去病横空出世,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因属皇后卫子夫及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十八岁即受封骠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使华夏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元狩四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打击匈奴,此战霍去病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并分祭天地,此后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武将的最高军功。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言。霍去病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中当之无愧的名将。
霍光,霍去病异母弟,是西汉历史上的政治家,权臣。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此后霍光辅佐汉昭帝,废刘贺,拥立汉宣帝,为西汉“昭宣中兴”做出极大贡献,霍光死后,汉宣帝与太后一同到场治丧,谥号“宣成”。 霍家族灭以后,霍光之墓未被株连,依旧陪葬茂陵。
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麾下名将霍峻是霍去病之后另一著名将领,刘备以霍峻为梓潼太守。霍峻去世时,刘备亲率群僚临会吊祭,留宿墓上,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荣幸。
霍峻之子霍弋也是一代名将,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刘禅时,以霍弋领永昌太守。景耀六年(263年),进号安南将军。后刘禅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马氏善待刘禅后,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降晋后仍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及至残唐五代,后梁名将霍存,生性骁勇,尤善骑射,跟随朱温南征北战。权知曹州刺史,官至检校右仆射。
霍存养子霍彦威,比之霍存犹有过之,在后梁初年累官右监门卫上将军。乾化三年(913年),升至邠州节度使。后梁灭亡,霍彦威向李存勖投降,得到宽赦,赐名李绍真。李嗣源即位后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成三年(928年),霍彦威去世,年五十七。册赠太师、晋国公,谥号“忠武”。
明朝嘉靖年间,渭崖先生霍韬深受嘉靖皇帝信赖,嘉靖十五年(1536年)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在京逝世,享年54岁。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
万历年间,河北井陉人霍鹏,四次得到皇上的嘉奖,历任潞城县知县、大理寺评事、奴宁府知府,后补卫辉府知府、陕西按擦使副使,最终以右副都御史致仕。为井陉霍姓尊称的老祖宗。
民国时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国军陆军中将霍揆彰。先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滇西反击战诸役。其中淞沪抗战,率第五十四军于罗店一役重创日军精锐,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率七个军布防洞庭湖西岸,阻击并重创日军。
以上总计名将六人,且包含两对父子名将,名臣三人,可谓文兼武备。
当代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