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本书又名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音译无关紧要的一年,其实不然。通读全书之后,以我浅显的理解,只是作者大历史观下一种窥探历史真貌,分析问题的自我定义。

本书又名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音译无关紧要的一年,其实不然。通读全书之后,以我浅显的理解,只是作者大历史观下一种窥探历史真貌,分析问题的自我定义。

书本内容尝试从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生平轶事,分析论述明朝社会治理结构,并进一步阐述明朝衰败的原因。

明王朝统治机构是一个文官集团政府,经济结构重农抑商,政府系统集中了将近2万名文官。作者在书中对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结构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即潜水艇夹肉面包(submarine sandwich),上面是一块长面包,大而无当,是为文官集团。下面也是一块长面包,没有有效的组织,是为成千上万的农民。社会治理的基本组织原则为尊卑老幼男女,缺乏法制基础,是文人集团统治下道德治理驱动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也从侧面主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

书中分章节评述了七位大部分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分别是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大学士申时行、模范官僚海瑞、抗倭英雄戚继光、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

万历皇帝,1620年去世,大明王朝1644年结束。在帝国存续周期上,愚认为等同于清王朝乾隆后期,社会结构中隐藏的问题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

关于万历,之前大家较为熟知的是三十年不上朝。其实万历前期,通过首辅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系列改革,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万历中兴。万历朝后期怠政出现的行为,其中一重大分歧在于立太子问题的国本之争,实为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对抗。从这一层面看,万历更像是一个任性皇帝,既无言语,多说无益。

万历皇帝宠幸郑贵妃,倾向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文官集团坚持立国之本为长幼有序,应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在道德治理驱动的社会模式下,皇室更应该成为民众观摩的道德表率。朱常洛为万历皇帝与宫女所生,一生谨慎,至万历皇帝临终后终继位,可悲的是仅一月即驾崩(参考明朝疑案:红丸案)。后其子朱由校即木匠皇帝,在位期间重用魏忠贤,发生东林党争,政治进一步败坏。在位九年后由于溺水导致身体状况失调驾崩,传位其弟朱由检崇祯皇帝,虽勤奋但无天赋,终其一生都在不停罪己诏,导致君臣不朝,天下离心,自此明大一统王朝终于走到尽头。

说回朱常洵,朱常洛即位后就藩福王,后城破被李自成所杀,其子短暂被拥立为南明皇帝,在身后终成太上皇,略去不表。

万历皇帝对于皇权的自我认知到丧失兴趣,除了国本之争影响外,其老师即首辅张居正对其影响也较为深刻。

万历皇帝十岁即位,此时首辅高拱言语有失,之于皇权产生了压力。张居正恰如其分的利用了这一机会,迅速成为当朝政治一号人物。张居正一生兢兢业业,多年官场浸淫已深谙为官之道。万历皇帝几乎所有政务都交由老师批示,后再由执笔太监加阅朱批。张居正也迅速培养了一批亲信骨干,逐渐在朝中出现党派之嫌。一方面张居正主推的政策通常授意同僚提交内阁,其同意后交由皇帝审阅即可,大大提升了其政策推进落地的效率。另一方面,张居正在职首辅期间,也多次受到文官集团内的弹劾与抨击,张居正也多次利用其政治位置打击异己,这一对抗在张居正丧父未居停守孝达到顶峰,彼时万历皇帝坚定不移的站在其老师一边,进一步加固了张居正的政治地位。

张居正不失为治世之能臣,其政令改革已经短暂延续了苟延残喘的明王朝统治。但是张居正却在高位跌零,患急病去世了。其死后受到大量朝臣的集中弹劾攻击,最终万历皇帝对其抄家,结果也令人嗔目结舌,本朝首辅集中了大量的财富资源。这一结果无疑对于万历皇帝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自己心目中的肱骨之臣,公正廉洁的形象崩塌。张居正身后不能完全,以当朝王明阳所谓,即是行知不合一,又或者套用而今大家熟知即为表里不一,不能真实不装,在道德治理驱动的社会瞬间被民众所唾弃也便可以理解了。

张居正之后,首辅任职时间最长的乃是申时行,申时行本是当朝首辅排位第四,但是前三位或居丧或去世,直接将其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申时行又称历史和稀泥第一人,你在职期间一直秉承阴阳协调为官之道。认为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行为是阳,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是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掘背后阴。一个理想简单的社会终极形态是一切都可以暴露在阳光下,但是当朝并没有这种社会形态。申时行和稀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导致当朝太子迟迟无法确立,但是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却不能给万历皇帝长远深刻的意见,甚至在立储一事上,为了既不得罪万历皇帝,也不得罪文官集团,畏首畏尾而又在群臣身后对万历皇帝上秘疏撇开自己关系,而后被群臣所知进而失信于群臣,不得不辞官。

除了两位首辅,当朝统治集团内还有一文官代表海瑞,一武将代表戚继光。对于海瑞的印象多是海青天判案为民做主,对于戚继光的印象多是扫除倭寇。

海瑞病逝于万历十五年,终其一生秉承公正清廉而受民众拥戴。海瑞在万历朝并未受到重用,海瑞曾于嘉靖朝对当朝皇帝上治安疏而受到世宗排挤并被抓获入狱,但是却获得当朝部分文官的拥戴。海瑞在国家政治层面的成就有限,本书主要在通过海瑞的视角,尝试分析当朝社会治理模式缺少法治结构,所以对于那些疑案,海瑞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这无疑也是当朝社会结构催生的必然结果。

戚继光是万历朝首屈一指的著名武将,著有兵书《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系统总结了其戎马一生所学所思。其最盛名在于组建的戚家军,一方面改革了征兵制度,另一方面创新了分组编制的战斗技巧(鸳鸯阵)。其后任职蓟州总兵拱卫京师,基本也达到了武将最高成就。然后这一切却和张居正有密切的关联,乃至张居正去世后,戚继光作为同党被弹劾打击且晚景萧疏,甚为凄凉。

在一个文官集团统治的政府体系内,戚继光敏锐的洞察到了问题并把自己和当朝首辅张居正进行了紧密绑定。并在职权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其后被指责向张居正送选歌姬,功过是非谗言佞语各位看官心中自己判断了。

本书最后评述了当朝思想家李贽,对于儒家学派我缺少知识背景,且没有太多兴趣。本书对于李贽的评价,认为其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教条,也是当朝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借用王小波对于本书评价结本文:

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做人做事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槽。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同样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少一些造罐子的人,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2021年10月6日于新疆旅途中读毕所记。

上一篇: 韩国、朝鲜对于李舜臣的崇拜到什么地步?
下一篇: 关于冯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