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杜湖村的赵家,是宋太祖后裔砾山、转塘孔家,原是孔子后人吴越钱氏,更是两浙第一世家
想知道自己姓氏的来源吗,想了解祖上的事迹吗,去杭图转转吧
中国有句老话,国有史,以民族昌盛为荣;族有谱,以流芳百世为证。“盛世修谱”,这如今,修谱已然成了件热门的事。
这些天,杭州图书馆正在举行一个“杭州民间家谱展”。这个迷你展览展出了图书馆搜集及获赠的,涉及赵、孔、钱、范等十余家杭州及周边地区寻常百姓家族新(续)修的宗谱,共计110余册。
翻看这些装帧精美的宗谱,你会发现,原来吴越钱氏家族竟是如此人才辈出,原来杭州萧山杜湖村的赵姓人家,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
萧山和西湖区的双浦镇都有孔子后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是清人纪昀所题写的曲阜孔府大门的对联。道出了“天下第一家”孔氏家族的不同凡响。正在杭州图书馆里展出的宗谱里,两份沉甸甸的宗谱绝对吸引眼球:一份《孔氏砾山宗谱》,一份《钱塘孔氏宗谱》,他们其实都是孔氏南宗的分支。
孔氏南宗,是北宋靖康之难后,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随宋高宗南迁,之后安家于浙江衢州。其子孙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依次承袭。现居萧山的“砾山孔氏”即是南宗的一支。
孔氏南宗的另一支后裔居住在西湖区双浦镇以及转塘地区,现称“钱塘孔氏”,《钱塘孔氏宗谱》始建于乾隆年间,至今已经历七次重修,记载了孔子四十八世孙端禀公后裔繁衍、迁徙等历史。
《孔氏砾山宗谱》曾一度中断60年,萧山区义桥镇山后村的“孔子后裔”从2008年起用两年时间进行了续修。
吴越钱氏出了100多位院士、学者
钱氏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二。早在梁乾化五年
(公元915年),吴越王钱镠就主持修编了《钱氏大宗谱》��如果你对钱镠不熟悉,那你一定知道西湖边的钱王祠,它就是为了纪念钱镠而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就是鼎鼎大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祖籍就是杭州。
这次杭州图书馆展出收录的是无锡的钱氏分支宗谱。而无锡钱氏的两大支系均源自浙江,共同的祖先就是吴越王钱镠。
用“千年望族”来形容钱氏宗族,那是最贴切不过了。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宋末明初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而到了近代,钱家的人才更是出现了“井喷”现象,比如中国科技界最著名的“三钱”院士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据初步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港台美欧科技界著名学者中就有100多位钱王子孙。
萧山杜湖村的赵姓人家原是赵匡胤的后裔
《百家姓》编于宋朝,皇帝的姓氏是国姓,当然放在第一。
杭州图书馆收录的《萧山杜湖赵氏宗谱》显示:杜湖村的赵姓人家,原来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南宋时迁入萧��。
《萧山杜湖赵氏宗谱》是在光绪二十三年《浚仪赵氏宗谱》的基础上成书的,共6卷,印了85部。
除了孔氏、赵氏、钱氏宗谱,杭州图书馆还收录了富春望族汪氏、丰茶村帅姓、塘栖卓氏、钱塘望族洪氏、富春丁氏、杭州钱塘潘氏等多家宗谱。在宗谱里我们发现,原来卓姓系黄帝后裔,而丁姓则出自姜姓,还与姜太公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余杭范氏则传说为苏州范仲淹之后裔。
想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么,想知道祖上都出过哪些名人么?不妨来杭州图书馆看看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