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新乡历史名人,哪个县最多?

新乡历史名人,哪个县最多?

新乡历史名人,哪个县最多?魏仁浦介绍: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历官后

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范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范姓历史名人

魏仁浦介绍:

魏仁浦(911—969)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

他为人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馀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780年(建中元年),娄师德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为宰臣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纳言娄师德”

韦思谦(?—公元689年),字思谦,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三品丞相

韦思谦(?—689.9),河南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唐朝丞相,为原阳十二丞相之一。其二子韦承庆,韦嗣立皆为丞相。《旧唐书》载:“父子三人,皆为宰相,又四职替代,有史以来,莫与为此”。韦思谦,进士出身,后任监察御史。唐高宗时 ,任尚书左丞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迁凤阁鸾台三品(丞相)。韦思谦一生光明磊落,性格鲠直。

杨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

杨再思明经出身,早年曾任由玄武县尉,后累迁至御史大夫。延载元年(694年),拜相,担任鸾台侍郎,次年又任凤阁侍郎。神龙元年(705年),杨再思担任中书令,后改侍中,进爵郑国公。

杨再思担任宰相期间,极力迎合皇帝,先后依附张氏(张易之兄弟)、韦氏(韦皇后)等势力,阿谀奉承,毫无作为,但却官运亨通,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

卜子夏(前507~前400)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期卫国南阳城(今获嘉县南阳屯村)人。子夏以“文学”著称,位列“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人称卜子。

孔门弟子中有著作传世的,以子夏最多。相传《论语》为子夏与仲弓合撰。《毛诗》传自子夏,《诗序》即为子夏作,《仪礼·丧服篇》亦传自子夏。《易传》十一卷,亦是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相传《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传授下来。卜子夏为一代儒学巨人,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倡导者和践行。

万俟卨[mò qí Xiè](1083年—1157年),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 ,南宋初年0臣。

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举人,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之意打击主战派,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秦桧争权,遭到罢黜。

秦桧死后,万俟卨被召回京。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尚书右仆射。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百姓所恨。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万俟卨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谥号忠靖。

傅游艺(?-691),唐武后朝同平章事。天授元年二年(690-691)在职。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

载初初,由合官主簿迁左补阙。武后夺政,他即-诡说符瑞,劝武后当革姓以明受命,武后悦,迁给事中。阅三月,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拜凤阁侍郎。武后乃黜唐称周,废唐宗庙,自称皇帝,赐他姓武氏。因其升迁迅速,时人称之为“四时仕宦”。逾月,罢为司礼少卿。他尝梦登湛露殿,既寤,以语所亲,有告其谋反者,下狱自杀。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父为宰相韦思谦。 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

刘崇龟[唐],字子长,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咸通六年进士。曾任起居舍人,礼部、兵部二员外。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春,河东节度使郑从谠镇守太原,奏请刘崇龟为度支判官、校检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赐金紫。中和三年(883年)入朝为官,为兵部郎中,拜给事中。唐昭宗大顺年间(890年--891年),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判院士,改户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后出任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观察处置使等要职。

刘崇龟为官多年,经验丰富,精明善变,为人所称道,特别是刘崇龟换刀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深广

时彦(?—1107),字邦彦,古河南开封(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靳堂乡时庄和师寨镇香时庄均称其为自己村)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存词仅一首。

时彦少年好学,孜孜不倦。中状元后,被授笠书颍州判官,入为秘书省正字,累官至集贤校理。绍圣中(1094—1098),迁左司员外郎。因出使辽国失职,被罢免。不久,官复集贤院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蹇序辰出使辽国回来,-时彦擅自接受辽国赏赐,匿而不报,使之又被罢官。徽宗即位(1101),召为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未及赴任,拜为吏部侍郎,徙户部,为开封府尹。当时,都城开封苦于盗贼横行,治安混乱,时彦强化治安,使开封城坊邑宁静,盗贼敛迹,监狱屡空。数月之后,迁工部尚书,进吏部。不久,病逝于任上。时彦工于诗词,《全宋词》中有其作品。

陈平(?~公元前178年),西汉阳武(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信。

第六: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

徐世昌(1855年10月24日—1939年6月5日),1855年生于河南,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8年9月4日,徐世昌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1922年6月通电辞职。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徐世昌是最先提出较完整的近代军事理论的人,在职期间整顿东三省的财政,创建巡警制度。其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工于山水松竹,被称为“文治总统”。代表作品有《清儒学案》、《欧战后之中国》、《东三省政略》等。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唐朝宰相,汉寿亭侯关羽之后 。

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都-外郎、兵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尚书。

建中三年(782年),关播被卢杞荐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只是卢杞的控制的傀儡宰相,在位期间毫无作为。泾原兵变后,关播被罢为刑部尚书。后又任右仆射、兵部尚书,期间曾以御史大夫的身份持节护送咸安公主入回纥和亲。使命完成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贞元十三年(797年),关播病逝,时年79岁。追赠太子太保。德宗为其辍朝一日以示哀悼。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的门下学习, 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在秦朝时曾经当过御史。

刘邦起义,他归顺了刘邦,西汉王朝建立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等官职。因为他帮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北平侯,以后又迁升为计相、主计。汉文帝时灌婴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职,汉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主要门生为是洛阳人贾谊。

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学家。

韦济(生卒年不详)唐代大臣、诗人。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韦思谦孙,宰相韦嗣立第三子,少以能文知名。开元初为鄄城令,三迁库部员外郎。又历任户部侍郎,河南尹,尚书左丞,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

韦济早年以文辞扬名,与大诗人杜甫、高适有交往。

升迁轨迹:

开元四年(716年)任鄄城令。唐玄宗亲召新授县令,殿试安民策一道,韦济得第一名,因而擢为礼泉令。累迁库部员外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尚书户部侍郎,累擢太原(今属山西)尹。天宝七年(748年)为河南(今洛阳)尹,迁尚书左丞,后出为冯翊太守。韦济为政有绩,颇为当世称道。

凡国 的第一任凡伯,姓姬,名瞵。凡是封国名,伯是爵位,瞵是人名,因之被称为伯瞵。姬瞵是周武王姬发的亲侄儿。他的父亲叫姬旦,是周代第一位周公,也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姬瞵的叔叔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姬诵年幼,就由姬瞵的父亲周公旦主持国家朝政。

根据资料考证,伯瞵八兄弟始封于周成王二年(前1041年)。凡国故城遗址位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地,城墙为土筑,今遗址犹存。唐朝曾在此设凡城县。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是为凡姓、范姓。后来,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汎(泛)。

李常宁自嘉祐年中举,多次为春官所却,省试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戊辰科对策于廷,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遂被擢为魁首,时年已52岁,天下人都很惊异。中状元后,授宣义郎,签书镇海军节度判官,同年六月病故于任上。朝廷赐钱三十万,抚恤其家,天下人莫不悲之。人云:“李常宁结友学问,晚而弥笃,困于科举,达二十年,已历四朝。始得名宦,仅数月矣,何起之难,而偾之易耶。”

李常宁事亲孝,与两位弟弟相友爱,为人恭俭洁廉,耻于取非己之物

赵家骧(1910年-1958年8月23日),字大伟,河南汲县(现河南省卫辉市)人。于是当吴佩孚在洛阳招收幼年兵时,他便未经家庭允许,报名应考。

赵的曾祖父曾辅佐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战死军中。父母亲都是河南望族,他的童年生活具备传统中国乡绅家庭的规范,当然也少不了基本的文化薰陶。就读河南汲县两等小学校、中华大学河南分校中学部、省立第二中学,与同龄的孩子一样,赵亦憧憬军旅生活。

赵家骧自幼爱好文史,加入国民党兵之后也好舞文弄墨,在台湾省金门县各景点还有其诗文题刻。写有少稚集、战尘集、北归集等,这些都收录在后人的“赵家骧将军诗文纪念集”中,由赵的东北好友、“-长”于右任题字。赵家骧在台湾省金门县被炸死后,家人中最后见过他的是还在念军校的外甥童兆阳,童后来担任“国防管理学院”院长、“陆军军官军校”校长、“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

傅庆 卫州(今卫辉)窑户,原为杜充建康留守司统制戚方部属,建炎三年(1129)戚方叛逃,岳飞招抚其部众,傅庆率军归降岳飞,授岳家军前军统制。

建炎四年(1130)与王贵战宜兴,大败郭吉;又随岳飞大败叛将戚方。傅庆勇敢善战,屡立功勋,但生性居功自傲,屡次向岳飞0财物,不喜岳飞治军严格,在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时曾谋投刘光世军,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在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清水亭为岳飞所杀。

了解自己家乡名人事迹,标榜时代英雄楷模,不辱先人声迹,关注“新乡的事”,更多家乡的故事!

姓范的历史名人干些什么_范姓名人及历史人物_范姓历史名人

上一篇: 历史上姓李的名人伟人有哪些?姓李的中国名人
下一篇: 《范氏族谱》与山后柳家古木豆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