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族谱》与山后柳家古木豆树
说起黄县的知名书籍,很多人会提起《老黄县》、《龙口市村庄志》和《龙口市志》等等,这些书籍都是黄县民俗与历史的百科全书。然而许多人不知道,近年来还有一本大部头的书付梓,它就是新编黄县《范氏族谱》。
9月2日,世界范氏联谊会范存杰副会长,同淳于村的范作山、范培礼等范氏族人一起,来到石良镇山后柳家村,将一本沉甸甸的《范氏族谱》赠送给山后柳家村村主任范圣英,之后大家又一起来到村北高地上,祭拜两棵树龄达六百年的木豆树,在树下诵读范氏家训、缅怀范氏先人,祈愿范氏家族如同古木豆树一样,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千年木豆树
新编黄县《范氏族谱》,是范广连先生以范存杰副会长所存《范氏家谱》为蓝本,结合黄县本地与外地各时期的范氏家谱,同时经过范圣刚、范作山、范广仁等人的大量走访调查、补充校对,历经33年才整理出来的一部巨著。这本族谱记载了从春秋时期范姓出现,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范姓成为中国第59大姓,在近3000年的时间里,范姓繁衍生息壮大的过程。新编黄县《范氏族谱》已经超出了一般家谱的范畴,是一部集文学、历史、民俗、社会学的百科全书。
这本族谱编写者范广连先生,本是城南菜园泊村的一名大队会计,他从1972年就立志重修族谱,并将毕生的精力放在了搜集、整理范氏族谱这一件事上。范广连利用为大队外出办事的空当儿,打听附近有没有范姓居住,家中有没有族谱,是否记得祖辈姓名。他白天访得只言片语,晚上就伏案记录下来。那时通讯条件很不发达,为了搜集各村范氏族人的情况,他在几十年间,骑着自行车走遍了黄县的村庄。有时为了落实一件事,有的村庄还要反复去好几次。
本来历经战乱、社会动荡,很多老家谱已荡然无存,范姓族人之间也早已不来往了。但是经过范广连的走访联络,居住在不同地方的范氏后人又渐渐的取得了联系,因为修谱一事走到了一起。
范广连听说张家沟范家庄的范存杰有一本老谱,便登门拜访,希望能够借回来参考。范存杰得知范广连是为重修家谱而来,便将自己珍藏的范仲淹所编《范氏家谱》的手抄本提供给范广连。这一族谱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新修族谱的内容。并且范存杰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还广泛联系各地范氏族人。为搜集资料,他为新编黄县《范氏族谱》的修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几十年的资料搜集,范广连手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将这些零散的资料整理出来绝非易事。他不会用电脑,只有在稿纸上誊写好再修改,改好了再誊写,反反复复,几十万字的初稿就是他这样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仅手稿就装满了几个大箱子。
又经过十年的艰苦整理,四本厚厚的新编黄县《范氏族谱》的初稿完成了。但是面对初稿,范广连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到印刷一厂打听,才知道要将这几十万字的族谱印刷成书,失少要三四十万元。这对他这样一名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正在范广连为印刷族谱资金无着落而发愁之际,范存杰向范广连建议,去找龙口的著名企业家范圣刚,事情或许会有转机。于是范广连与范存杰带着族谱初稿一路打听着来到了龙口阿波罗公司。他们见到范圣刚董事长后,便把这些年整理族谱的情况详细地说了,范圣刚董事长听后当即表态:“印刷族谱是一件大好事,印刷的资金由我全部承担!”
范圣刚先生看过族谱的初稿后,对范广连说,修谱是一件大事,既然修谱,就应把黄县的范氏的情况都要理顺清楚,不要留有遗憾。原来,黄县的范姓主要来自两大分支。虽然这两大分支都是范仲淹的后代,但是发展经历却截然不同。这两支称称为南支和北支,南支源自侍郎房,是范仲淹小儿子范纯粹的后代,于元代从青州迁来黄县。北支源于忠宣房,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后代,自宋代从苏州来黄县。这两支范氏后代虽然都遍布黄县城乡,但是彼此之间却无太多联系。范广连来自于南支,所以对侍郎房着墨较多,而对忠宣房的历史却记叙较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范圣刚先生亲自担任主编,统筹编写工作。在百忙之中广泛联系国内外范氏后人,寻找相关族谱,为这部完整的《范氏族谱》的最终修成,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008年,1400多页、10万余字的新编黄县《范氏族谱》终于在问世了,然而范广连却不幸查出了肺癌。为了誊写族谱,范广连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待就是一天,一天要抽四盒烟,几乎烟不离手。由于长期吸烟熬夜,透支了他的健康。2015年范广连终因癌症晚期不幸去世,大家都说,范广连是因为修族谱劳累而死的。他以毕生之力修谱一事,值得范氏后人永远铭记。
2018年,在世界范氏联席会和淳于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大明内阁首辅范复粹与夫人王紫虚的陵墓,在淳于村北、蟠龙岗前重修完成,并于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大家一起缅怀范氏先人,要将范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千百年来,范氏家族在良好的家风的指引下,名人辈出。仅仅抗战时期就有三军四路创始人之一、为圈杨家兵工厂做出卓越贡献的范心然,还有在敌后为抗日民主政府辛苦工作的民主人士、莱山区各救会长范恕之等。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范氏后人修谱、修墓一事必然起到传家风,转民风的良好作用,让龙口市的精神文明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风采与简介
作者简介:栾祖怀,男,山东龙口东莱街道人,酷爱红色文化,曾自费走遍胶东当年每一个发生战斗的地方,掌握大量胶东战争史料,堪称胶东红色文化研究专家。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莱山----胶东革命根据地
黄帝会仙 始皇祭月
大美莱山 红色七甲
胶东第一兵工厂-----山东我党抗战时期最早兵工厂
《大众报》--山东我党最早的抗战报纸
烟台市委党校的诞生地----姜家店村
莱山地雷战----民兵爆破大王名垂青史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莱山文化而做出草根的奉献!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莱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感谢各位的关注!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莱山风】文化传媒
一个有活动、有创意、有特色、有性格的公众号平台
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