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安氏人物|安禄山

安氏人物|安禄山

安氏人物|安禄山安禄山骁勇善战,掀起的“推翻李唐王朝运动”(史称安史之乱)成为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李唐王朝从此朝不保夕,岁发可危,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安禄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原名轧(一作阿)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

安姓历史名人录_安姓的历史人物_人物历史安姓有哪些

安禄山出身西域康国,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于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之兄安延偃,从此改为安姓,精通六蕃语言。

开元二十年(732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其骁勇多机智,任其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二十八年(740年),官拜平卢兵马使,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后以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

天宝二年(743年),晋疆骑大将军。博得唐玄宗及杨贵妃欢心。因腹大垂膝,肥胖惊人,作胡旋舞。逐日升迁,赐铁卷,封柳城郡公,赠范阳大都督,晋东平郡王。

天宝十四年(755年),于范阳(河北涿州)起兵,掀起“推翻李唐王朝运动”。至德元年(756年),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改元圣武。又发兵攻潼关,占长安。至德二年(757年),为其次子庆绪所弑,年五十余。

安禄山骁勇善战,掀起的“推翻李唐王朝运动”(史称安史之乱)成为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李唐王朝从此朝不保夕,岁发可危,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早年经历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武后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日生。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人。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

等安禄山的年纪到了十多岁时,安禄山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约定同安思顺等人结为兄弟,就定为姓安。长大成人后,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

投身军旅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他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唐玄宗更加信任喜爱他。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唐玄宗更加宠信他。

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而离职,至于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后来安禄山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人物历史安姓有哪些_安姓历史名人录_安姓的历史人物

族属姓名

1925年,日本学者桑原骘藏考证出安禄山是康国出身的粟特人。其后伊朗学专家亨宁(W.B.Henning)进一步指出,禄山,或轧荦山,为粟特语Rokhshan,是光明的意思。这一观点被大部分学者所支持。然而学者王小甫认为,亨宁忽视了“突厥呼斗战神为轧荦山”这一说法,他认为安禄山为操东伊朗语的粟特人,“轧荦山”《广韵》音可拟测为*æt lɔk ʃæn,应该就是拜火教中的斗战神Verethraghna(即韦雷斯拉格纳)或其历史变体的音译。史料中以“光照”渲染此神,适反映其在宗教象征中与灵光神共有Vareghna鸟这一特性。“禄山”一名,他认为是伊朗语roshān“光、明亮、光辉的”一词的音译。因此,安禄山以其两个名字,宣示了自己是斗战神和灵光神二位一体。

宗教信仰

历史学家荣新江指出安禄山信仰拜火教。他说:“安禄山自称为‘光明之神’的化身,并亲自主持粟特人聚落中群胡的祆教祭祀活动,使自己成为胡族百姓的宗教领袖。他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团聚辖境内外粟特胡众,利用‘光明之神’的身份来号召民众。大量蕃兵胡将追随安禄山起兵反叛,不能不考虑‘光明之神’感召的精神力量。”

据王小甫考证,《新唐书·逆臣安禄山传》记载:“至大会,禄山踞重床,燎香,陈怪珍,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就是要神话自己。《安禄山事迹》里还记载,如,禄山奏云:“臣焚香告天曰: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虫)食臣心;若不欺正道,事主竭诚,其虫请便消化,启告必应。”所谓“正道”显然就是拜火教的asha,灵光神依首领对其态度真伪决定取舍。禄山又奏:“荐奠之日,神室梁生芝草,一本十茎,状如珊瑚盘叠。臣当重寄,誓殄东夷,人神协从,灵芝瑞应。”所谓“芝草一本十茎”,应该就是拜火教的Baresman/Barsom,即拜火仪式上主持祭司手里拿着的枝条或草束。又有“禄山醉卧,化为一黑猪龙首”的说法,公野猪为斗战神的化身之一。玄宗曾“于御座东间为(禄山)设一大金鸡帐”,金鸡应即斗战神和灵光神共有的化身Vareghna鸟。又说“开元、天宝中,人间多于宫调中奏突厥神,亦为禄山之应”。

人物历史安姓有哪些_安姓的历史人物_安姓历史名人录

奉为圣人

安禄山死后,与史思明等被河朔旧将与士卒奉为圣人。安禄山部将田承嗣投降唐廷,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予朝廷,唐朝封为魏博节度使,为了安定北方人心,他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人立祠,号为“四圣”。田承嗣向朝廷要求拜相,唐代宗派内侍孙知古要求他毁了“安史四圣”的祠堂,田承嗣乃毁之,唐廷为褒奖他,授其同平章事。到唐穆宗长庆年间,河朔旧将与士卒称呼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时任卢龙节度使张弘靖为改变这种风气,下令扒开安禄山的墓并毁其棺,引起河朔旧将与士卒的不悦。

安姓的历史人物_安姓历史名人录_人物历史安姓有哪些

人物历史安姓有哪些_安姓历史名人录_安姓的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

[1]《旧唐书》: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少孤,随母在突厥中,将军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开元初,与将军安道买男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获之。年十余岁,以与其兄及延偃相携而出,感愧之,约与思顺等并为兄弟,冒姓为安。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

[2]《旧唐书》:二十年,张守珪为幽州节度,禄山盗羊事觉,守珪剥坐,欲棒杀之,大呼曰:“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守珪见其肥白,壮其言而释之。令与乡人史思明同捉生,行必克获,拔为偏将。常嫌其肥,以守珪威风素高,畏惧不敢饱食。以骁勇闻,遂养为子。

[3]《旧唐书》:二十八年,为平卢兵马使。性巧黠,人多誉之。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玄宗益信响之。天宝元年,以平卢为节度,以禄山摄中丞为使。入朝奏事,玄宗益宠之。

来源|节选自百度百科

【读关于安禄山有关文章的一点体会】

研究安禄山的世人很多,他们的出发点和站的角度虽各不相同,但也可看出诸多的专家学者对安禄山充满了浓厚地兴趣。

关于历史人物安禄山,世人发表了好多相关文章,难能可贵呀!

我查了一下关于唐朝安禄山文章的相关作者,还真没有安姓人写关于安禄山的文章。世人在安姓人面前提及唐朝的安禄山,多数安氏人亦有坊间那“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蒙羞感。

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科学严谨的论证和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需要抛弃时代的政治观,以局外人的心态,多方位多角度的辩证地去分析研究,而不能仅仅处于维护王朝执政者利益的立场去评判。

安禄山(703年~757年),名轧荦山,粟特人,生于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本姓康,后随母改嫁从继父姓安。薨于洛阳,终年55岁,谥号光烈。

安禄山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一代枭雄,是掀起推翻李唐王朝运动(史称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及主要核心人物。他将繁荣强盛的李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将太平盛世的社会搞的生灵涂炭。自其推翻李唐王朝皇帝的运动被扑灭后,李唐王朝便逐建地走向了衰败。这次推翻李唐王朝的运动亦有其时代的政治背景,它反映出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执政者阶层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政治矛盾,出现了严重地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及尖锐地社会矛盾。

安禄山是个人才。从社会最基层做起,精通六个蕃属国语言,骁勇善战,仕兼三镇节度使,尚书左仆射,位高权重,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有非常突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

他能做到一呼百应,聚集三镇的文臣武将,举起推翻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李唐王朝的大旗,臣服诸多李唐朝廷的番据将领,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及组织领导能力。他所领导的军队,能把李唐王朝的军队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逼的李唐统治者逃离国都长安,流落川蜀,说明其具有高水平的军事指挥能力。

安禄山共有11个儿子,其中有名姓记载的十个,分别是: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及安庆长。在历史上记载较多的有: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和安庆和四人。其中安庆宗被唐玄宗赐死,安庆绪和另外四个兄弟被史思明弑之,安庆和被唐肃宗所斩,其他的儿子的结局不明。

安禄山的其他四个儿子的结局,历史上未记载。但他们若落到唐朝廷的手里,结局可想而知。

千年以来,安禄山是被历代王朝的执政当局所批判的历史人物,其家族即便遗有后人,也没有哪一个勇于承认是他的后裔,因为在唐朝会被捉拿杀头的,唐朝以后始终是抬不起头来的。安禄山推翻李唐王朝的运动失败后,安抱玉、安抱真等不是说过,耻于跟安禄山同姓,要一头撞死吗!决心要跟安禄山一刀两断,彻底划清界线,所以才被李唐皇帝赐姓为李。

作为清河人,提及【水浒传】中的武松,内心充满的多是自豪。自豪的是武松的那豪爽地性格,以及行侠仗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精神。可提及【水浒传】、【金瓶梅】中的武大郎、潘金莲又感到蒙羞。蒙羞的是书中所刻画地武大的丑陋相貌和懦弱性格,蒙羞的是书中所描绘的令世人所不齿的荡妇行为。

但演义为时代文人所写,传说为世人世代相传的笑谈话料。历史的真相有时偏偏跟演义和笑料向背。看看武氏家谱、潘姓家谱,再看看武大(武植)墓发掘出土的文物和骨殖,就会觉得演义和历史相传的笑料又多么的离谱与不可信。

施耐庵的后人专门到清河考察武大郎墓时,亦为其先人所撰的【水浒传】中关于武大的依据性而感到内疚和遗憾。

安庆增

2023年11月3日

【安禄山及后人的结局与分析】

安禄山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有名姓记载的十个,分别是: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及安庆长。

安禄山的儿子虽然很多,但在历史记载中比较活跃的并不多,仅安庆宗(康氏生)、安庆绪(康氏生)、安庆恩(段氏生)及安庆和等四人。

公元755年夏天,唐玄宗把宗室女儿荣义郡主赐给安庆宗为妻。因此,安庆宗实为质子。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掀起推翻李唐王朝运动,安庆宗被唐玄宗赐死。

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精通骑射,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员大将,是安禄山推翻李唐王朝运动的参与者之一。公元756年2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安庆绪被封为晋王。757年1月,安庆绪与严庄等人密谋弑杀安禄山,自己做了君主。

安庆绪在与唐军的对阵之中接连败北,退出洛阳逃到邺城(今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后被史思明收编。公元759年3月史思明将安庆绪及其四个兄弟同弑。

安禄山的第四子安庆和,公元756年2月被封为郑王,758年6月被唐肃宗所斩。

公元763年2月,这场推翻李唐王朝运动,被李唐王朝平定。

安禄山的其他四个儿子的结局,历史上没有记载。安禄山的儿子若落到唐朝廷的手里,其结局可想而知。李唐的子孙继续执掌着大唐江山,会让安禄山的子孙留在世上吗?

安禄山的后人能够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自唐朝以来,历代的执政者当局及世人,都把安禄山当作历史反面人物的典型予以批判,即便有安禄山的后人存世,也会隐姓埋名,早已隐没于历史的长河中。若还原历史真相还需一个漫长的探索与寻觅过程。

安庆增

2023年11月4日

上一篇: 【姓氏寻宗】安姓——历史来源
下一篇: 灿烂辉煌的春秋战国文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