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安姓名人多出自唐代以后,其中以河西籍的居多。也就在这一时期,安氏人对当时政治、社会和生活的影响达到顶峰。首先,表现在他们在河西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从安兴贵、安修仁、李抱玉、李抱真等人的生平事迹即可看出。他们能迫使朝廷收回朝命,足见其在这一地区影响之深和势力之大。其次,有许多河西籍安姓重臣辅佐朝政,如唐高祖李渊时的开府上将军安延,唐高宗李治时的陪戎副尉安怀,唐德宗李适时的盐州刺史李国臣(本姓安),还有代国公安金藏,后唐中书令安重晦等。另外还表现在六胡州地区的多次军事政变事件上,特别是"安史之乱"。
在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凉州安氏人物首推安兴贵、安修仁以及他们的后人李抱玉、李抱真,这四个人的政治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大唐王朝。
安兴贵,世居凉州,在唐高祖李渊面前自称是"凉州奕代豪望"。唐武德初年,李轨不受唐高祖册封凉王、凉州总管,在凉州自称大凉皇帝,与大唐分庭抗礼。在京兆(今西安)身居要职的安兴贵闻悉后,上表高祖,请求说降李轨。高祖认为李轨世据河西,自恃山河坚固,又结交吐谷浑和突厥等少数民族,发大兵征讨尚且困难,岂一人能说服? 安兴贵说:"李轨固然强盛,但如晓以利害,投降与否也不可知,如不从,凭我在凉州的威望和我弟修仁为李轨亲信的关系,再加安氏子弟还有重要官员数十人,制服李轨应当易如反掌。"一席话触动了高祖。安兴贵到凉州后,在安修仁等的引荐下,李轨不敢怠慢,授以左右卫大将军,并征询保全凉州之策。兴贵晓之以理说:"凉州僻远,人才和财力有限,虽有雄兵十万,而土地不过千里,没有险固可守,又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情况复杂,难以长久自立。今大唐据京师,定中原,攻必克,战必胜。如果你能举河西之地奉图东归,此功超过汉代窦融。"李轨拒不称臣,并分辨说:"昔日吴王濞据江左犹称'东帝',我今有河右,难道不能称'西帝'吗?"。
安氏兄弟在河西一带威望甚高,见说降不成,就"夜率诸胡入内苑城(凉州内城之一)",发动兵马包围凉州,李轨败入城中,登上城头观望,安兴贵大声喊道:"大唐使我来擒李轨,不从者诛三族!"李轨一看大势已去,欲登台自尽,安修仁冲上玉女台擒获李轨,押解长安。高祖以安兴贵平叛李轨有功,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凉国公,赐帛万段,食邑600户。
安修仁,安兴贵的从弟。李轨称帝后安修仁任户部尚书。武德二年五月,安修仁与其兄安兴贵策划,擒拿李轨至长安,河西尽归大唐。高祖以安修仁平叛李轨有功,封为左武侯大将军,申国公,食邑600户。
李抱玉,安兴贵玄孙,本姓安。天宝末年,唐玄宗李隆基因他河西作战有功,赐名"抱玉";安禄山叛变后,他上书唐肃宗李亨说:"我家世居凉州,今与叛贼安禄山(后被其长子安庆绪所杀)同姓,深感可耻。"唐肃宗李亨于是下诏将全族赐姓李,准其将户籍迁至京兆,后升为右羽林军大将军。他和一代名将李光弼同心协力,对平定"安史之乱"立有大功。唐代宗李豫继位后,李抱玉兼兵部尚书,封武威郡王。他坚辞不受王爵,改封凉国公,进位司徒。
广德元年,吐蕃入寇京城,唐代宗李豫出逃,李抱玉清剿取胜,晋升为司空。当时,吐蕃入侵频繁,代宗命他守卫西部,授予重要职务,秩比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位)。病故后,代宗特辍朝三日以示悼念,追赠太保,谥昭武。
李抱真,安修仁的玄孙,善断多谋,被朝廷委任为汾州别驾。朔方节度在汾州反叛后,抱真建议代宗起用郭子仪以克敌。唐代宗李豫任李抱真许多要职,他上书请求改任为泽州剌史,兼泽、潞节度副使。抱玉死后,抱真领怀、泽、潞观察留后(留后,唐代、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期间,他组建了一支不要国家军饷的2万多人的精锐部队,名昭义军。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造反,抱真率昭义军平叛,因功加检校右仆射。四年,叛军攻陷京师,唐德宗李适出逃,抱真以山东三州为依托,对外抗击叛军,对内严肃军纪,影响甚大。后因军功加检校左仆射、检校司空。抱真死后,朝廷为表示对他的深切悼念,废朝三日,追赠太保。
安兴贵、安修仁对唐朝初期政权的稳固与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李抱玉、李抱真在唐朝初期平定"安史之乱",在消除"藩镇割据"、阻击吐蕃入侵、中兴大唐的事业中,与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代名将同赴国难,战功显赫。他们虽出身少数民族,但深明大义,顺应历史潮流,使广大黎民百姓免受连年战争之苦,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还有宋代著名石刻家安民,据清代著名学者张澍考证也是武威人。当时著名的石碑几乎皆出其手。当时蔡京所书《元党籍碑》颁布,各州县礼请安民刻碑。当得知蔡京乃是当朝奸臣后,他不畏权贵,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世人称颂。
唐代以后,安氏家族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安史之乱"后,安姓分逃于各地。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百姓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迁于等地。此时有一支安氏军队奉旨入黔平乱,落籍贵州。贵州安氏后裔多供奉"武威堂"之牌位,直今不衰。
明代以后,短短数百年间,安氏的播迁甚快,不但南方有了安姓的人家,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连一海相隔的台湾、新加坡也出现了不少安姓人士的足迹。
今安姓人以河北居多,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25%,另外安徽、河南安姓也多,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51%。
泱泱中华,千年血脉,同宗同族,一脉相承。目前,在凉州区居住的安氏家族的后人有530户9300人,主要分布在金羊、清源、发放和新华等乡镇。最多的是金羊镇的平苑村、郭家寨子村和新华乡的新华、李府、穿城、青咀和头坝村。他们勤劳聪慧,家风纯朴,有的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有的是国家的科技人才,也有的在海外求学,不乏商界奇才和发家致富能手。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氏家族后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修桥铺路、爱心救助、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奉献了爱心,他们奋斗拼搏的足迹深深地留在了凉州这片热土上,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凉州人民的优秀品格,在建设富裕凉州、和谐凉州的进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安氏家族从祖辈起,就"重于德而行于礼,礼行于众,德服于人"。安氏家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光宗耀祖,就主要得益于"以德立家和勤劳质朴"。安氏家族经历了代代人的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取得了辉煌成就,凝聚着家族所有成员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伟大时代,安氏家族将谱写出更加优美的旋律和高亢的乐章,安氏家族也必将更加兴旺发达!
来源|搜狐网
发表评论